爱与被爱从未离开(爱与希望从未曾缺席)
他们或许身有缺陷
但积极阳光,信念坚定;
他们或许生活艰辛
但心有星辰,逐梦前行;
而我们愿能成为照亮他们的微光
让每一个灵魂都能归于美好
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截至目前,全世界超过10亿人存在某种形式的残疾。我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相当于每16人当中就有1名残疾人。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心、关爱这个群体。
我命由我 不由天2000年3月,西安市经济广播电台记者梅子因为采访工作认识了失去双臂的石晓华。在多次的交往中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面对父母的担忧、亲友的劝阻、旁人的不解,以及石晓华的犹豫:“我是个残疾人,不能连累你”,梅子还是铁了心:“你不就是缺了两只胳膊嘛,你不是残废人,我愿意嫁给你。”2001年1月,时年22岁的梅子说服父母亲友,辞去工作,乘火车南下到晓华的家乡成婚。
石晓华何许人也?能让一名青春美丽的女记者深情相随、净手做羹汤、助君两臂力。
石晓华出生在江苏如皋,6岁那年在上学途中用手指碰触到了高压电,双臂被烧焦。为了保住性命,医生将他的双臂进行高位截肢。残疾带来的身体不便,让石晓华又急又恼。之后,活泼好动的性情消失殆尽,变得不爱说话,不愿意交流。
后来一部关于残疾人自立的电影激起石晓华面对生活的勇气。在爸爸的辅导下开始练习写字、刷牙、洗脸、穿衣、吃饭……常人用手完成的事,他都要学着用嘴、用脚去做好。练习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摔倒流血是家常便饭,石晓华的母亲看见儿子受罪,心痛地说:“你别练了,妈妈喂你。”可是,石晓华硬是坚持了下来。
生活能自理后,石晓华开始学习书法。别的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他用嘴咬着笔练习写字。曾经,在练字时,有一个孩子没注意到他在练字,开玩笑在他背后一推,铅笔刺破了喉咙,两个多月不能吃饭。从歪歪扭扭的一条线开始,到老师看作业看不出是谁写的好字,石晓华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由于身体原因,初中毕业后,石晓华没有继续升学,他把学习书法作为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技艺日渐精进,常年咬着笔的上下门牙也都变了形,往外倾斜。不仅用嘴写,他还学会了用脚写。
写书法、演小品、参加北京人文奥运、在当地教书法……当年一蹶不振的石晓华如今已成长为“无臂硬汉”,托举自己及更多人的光华梦想。
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只是身体机能有所缺憾,但他们的心理建设并不比其他人差,甚至更为积极、阳光、强大。
与自己和解 笑对人生磨难
他,从小患病致残,无奈辍学,但却出口成诗:“刚起床,推开门,一朵云累了,在山顶小憩,露珠驮着阳光,在枝条间奔跑”,“五月,我化身为镰,亲吻季节的锋芒。每一块云都蘸满深蓝的水,每一穗麦子都挂着金色的太阳。”
听风、看雨、放羊、写诗,他就是来自河南舞钢李楼村的村民,39岁的李松山,把生活过成了诗。
尽管从小就十分喜爱读书,但小学四年级时,李松山因患脑膜炎落下后遗症,影响到语言和行动能力而不得不辍学回家,他的命运就此发生了改变。
面对命运的考验,李松山找到了一种方式,通过阅读和写诗,为自己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原本并不美好的生活,而一切都随着他的向往和追求,变得快乐起来。
生病后的李松山开始帮父母做些简单的农活,放羊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村民们放羊都带着水和干粮,而李松山却只爱带上书本。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学的追求,让他早已与现实和解,活得更加坦然和乐观。
李松山说:“自己就是喜欢翻翻书写写诗,生活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又给你打开了一扇窗。”2019年,文学刊物《诗刊》发表了他的13首诗歌。
磨难在李松山的生活里,生出了诗歌和乐观。坚强之外,他更多了几分细腻。在他的诗中,从羊的叫声里,他听出莫扎特的交响乐;羊粪蛋儿中,他看得到黑珍珠的光芒;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事情,在李松山那里,都可以是美好的小确幸。他在残酷的现实里努力前行,也在自己心灵的自留地里,恣意飞翔。
逆境中,没有人踽踽独行
11岁的高雅是哈尔滨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学生。因视神经发育不良,她看不到一点东西。她也是全校为数不多能够“独自”上下学的孩子。
386米,96级台阶,敲打盲杖上千次,这段路高雅要走上15分钟。但她不知道,其实自己的妈妈一直在身边悄悄跟随她。
为了让她学会如何处理复杂的情况,很多时候遇到困难,妈妈都在一旁忍痛“冷眼旁观”,只有紧急关头的时候,才会用自己的身体为高雅挡住一切危险。
高雅在妈妈的鼓励下,参与了学校许多公益特长课,会弹钢琴,会吹陶笛,会讲英语,看上去与普通孩子没什么区别。妈妈于玲说,自己总有一天会离开孩子,所以才“狠心”让高雅独立学走路。但她不知道,高雅之所以这样努力,是担心未来妈妈老了,走不动了,她能陪妈妈一起走。
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世界上总是有人在以不同方式去爱你,疼惜你。而逆境里,没有人是踽踽独行的,亲人的积极乐观将化为力量,推着我们彼此共同前行。
认同比同情更重要
在上海有一家叫“梦工坊”的咖啡店,这家咖啡店有些特殊。除了店长之外,7名员工都是上海辅读学校的毕业生,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智障碍,有的患有自闭症,有的患有唐氏综合征,有的智商只相当于六七岁的孩子。
然而,身心上的障碍,并没有妨碍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独立的追求。
每位走进咖啡吧的顾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杨安昆。这个患有自闭症的大男孩对数字很敏感,每天都会把实时到店人数记录在小黑板上。
服务员 杨安昆
咖啡师殷昊营业前总是把发型打理得油光锃亮,在店长的帮助下,他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几款简单的咖啡调制。
咖啡师殷昊
收银员王颖异的腿脚不方便,因此她很少喝水,就怕上厕所耽误客人的时间。
收银员王颖异
孩子们虽然忘得快学得慢,但一旦学会了就能不折不扣地执行,做起来还格外认真,对工作没有丝毫的抱怨,只有热爱。咖啡吧里,孩子们通过提供服务,感受他人的接纳和尊重,从这方小天地出发,慢慢融入大社会。店长小何说,希望孩子们在工作中真正学到东西,能有高标准的服务品质,而不是简单地被人照顾和同情。
店长小何
这些孩子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更渴望体现自己的价值。他们用热爱和努力来弥补身体的不足,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对他们来说,认可远比同情更有意义。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呼吁:无论什么时候,请多一点儿耐心和关爱,尊重并善待这些坚强勇敢的人们!
- 用微笑面对他们,不歧视、不嘲笑、不拒绝
- 乘坐公交和地铁时,不随意占用残疾人专座
- 不占用盲道,接纳导盲犬
- 必要时,在征得许可后给他们礼貌的帮助
- 路上遇到残疾人,耐心地等他(她)先过
- 无论当面或私下,不随意谈论他们的残疾状况与成因
- 告诉自己的孩子:他们和我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 如果可以,为他们提供体面的工作
- 对他们平等相待
素材来源 丨如皋台 《24小时》《新闻直播间》 中国残联
监 制 丨王姗姗 张鸥
制片人丨温露
编辑丨蓝敏妮 任乐天 黄羽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