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2在哪里能看(心理罪二上银幕)

最近经历了撤档风波的电影不只是《芳华》,《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上映也是一波三折。影片原本定于国庆档上映,后突然宣布撤档,直到12月6日,也就是上映十几天之前,才拿到放映许可证。

罪案题材的影视作品挺火,《心理罪》系列小说可谓是这一领域的热门IP,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便是改编自该系列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其中色调最黑暗、探讨的问题最宏大的一部。此前,根据同系列作品改编的网剧《心理罪》口碑尚佳,电影版《心理罪》则多少有些让人失望。

心理罪2在哪里能看(心理罪二上银幕)(1)

此番上映的《城市之光》紧凑地还原了小说的情节和内容。四个残忍的凶杀案接连上演,因被害者都是网络上热议的负面新闻主角,凶手被网民赋予了“城市之光”的代号。精通心理分析的警察方木将目标锁定在热带鱼店的老板江亚身上,双方展开了一系列攻防战。

如何展现小说中着力渲染的凶案现场仪式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城市之光》在原著的基础上稍加改编,呈现的效果有些惊喜。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起案件。被害者企图侵占老母亲的房产,他不仅将母亲逐出家门,还叫嚣“有本事把我塞回去”。凶手将他的衣服扒光,捆成新生儿的姿势,扔进水囊中吊了起来。水囊中灌满了液体,成分正是羊水。

心理罪2在哪里能看(心理罪二上银幕)(2)

小说中,发现水囊和尸体的是一位成年人,水囊也没有吊得很高。但电影采取了五岁小女孩的视角。废弃的住宅楼间,她抬头仰视寓意着子宫的水囊,浑浊的水珠滴落,尸体的脸在水囊底壁上赫然出现。虽然有点故弄玄虚的嫌疑,但视觉冲击力十足。

心理罪2在哪里能看(心理罪二上银幕)(3)

而第一个案子则改编得更多。小说中,那位导致学生跳楼自杀的老师,被凶手控制在课桌之间的过道处。在电影版里,死者则手脚皆被束缚,头抵桌面,趴在课桌之上。他的背后有四块黑板,全部写满了数学公式,形成巨大的压迫感,桌面的纸上布满了血写的算式,画面阴森可怖。正如很多人提到的,这个场景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七宗罪》的开篇案件“暴食”。

小说中其余的两起案件,也没有被导演忽略。据说雷米曾经主动提出,是否有必要删减案例,但导演徐纪周坚持保留全部的内容。这样的操作方式自然会满足原著粉的渴望,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在影片结构上,前半部分节奏紧凑,侦查和推理的部分没能充分展开,案件之间的联系和江亚的用意也没说透,后半段节奏又显得松散,前后有些脱节。另外,不知是不是过于执着原著的缘故,有些台词照搬了原文。比如,开场不久米楠给方木说明案情,台词生硬,很书面化,其实就是把书中的相关段落整合了一下。

心理罪2在哪里能看(心理罪二上银幕)(4)

不过,《城市之光》在改编上还有一个小小的意外。小说中,凶手江亚开的店是一家咖啡店。店堂整洁,咖啡香浓郁,像“可以享受宁静的世外桃源”。电影里,咖啡店变成了热带鱼店。巨大的水族箱错落有致,冷血而鲜艳的鱼在水中翩跹而过,灯光将这一切打成蓝绿色调。方木第一次来到江亚的观赏鱼店时,亚凡正在侍弄鱼缸,灯光与水色将她的脸映得冰冷,整个画面还挺惊艳的。

其实,用鱼缸来渲染案件的恐怖气氛是比较常用的手法。从《熔炉》里校长的可怕办公室,到最近的《白夜追凶》,还有给人留下心理阴影的《冰冷的热带鱼》,冷血的鱼类总能增添阴森的质感。同时,影片砍掉了魏巍的不少戏份,作为魏巍和江亚爱情纪念的咖啡馆显得没有存在必要了。但我偶尔会想,比起人们习以为常的鱼,让江亚开一个温情咖啡馆,是不是更能够凸显出他个性中疯狂而分裂的一面?也让这个自诩为“城市之光”的人,对“光明”的向往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有了一个事实依托。

* * *

《城市之光》是雷米在该系列小说中“真正有情感线”的作品。电影保留了原著中方木、米楠和亚凡的三角式爱情,但处理的略显简单粗暴。缺少了小说中的铺垫,方木和米楠的爱情来的毫无预兆,两人在便利店的“影子戏”尽管相当努力了,其实还是挺尴尬的。

亚凡的过去交代得挺粗糙,方木向亚凡求婚了,可他的纠结之处也没有说明白。这一对贡献了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的戏份,但还是让人觉得电影中的方木表现得有点“渣男”。

心理罪2在哪里能看(心理罪二上银幕)(5)

作为主角的邓超,造型令人眼前一亮。灰白色头发加方框眼镜,自信、稳重、值得信赖,很适合他,但适不适合方木呢?小说中的方木是一个敏感、体弱、冷静、有点神经质的人,即使到了《城市之光》中的32岁,他也仍然表现出脆弱的一面。

然而在电影中,我们得到了一个能够跟江亚打成平手的方木,一个并不受困于往昔痛苦的回忆,时而狂躁,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很强大的方木。这样的方木,不像是一个会走极端的人,于是结尾处那个灭绝了一切希望的、自毁性的陷阱,就显得缺乏说服力了。

心理罪2在哪里能看(心理罪二上银幕)(6)

在情节上,电影围绕着江亚的改动更多一些。原著里,背后的大手是江亚的妻子魏巍。她早就控制和影响了江亚的心理,自己伪装成为植物人,暗地操作着案件的发展,以此实现对方木的复仇。

电影里的“城市之光”就是江亚。他因为个人经历的坎坷,产生了对社会丑恶现象的仇视情绪。他渴望公平公正,向往一个没有黑暗的社会。他认为,那些网络上负面新闻的主人公,都应该接受惩罚,而他的行为得到了网民的拥护。凶杀案的落脚点不再是私仇,而是探讨如何定义“城市正义”,谁来执行“城市正义”的问题。

《城市之光》中的“城市”,是一个虚构的空间。接连不断的案件笼罩着城市,大量的夜戏更加渲染了它的阴森气氛,在设定上有点像《黑暗骑士》里充斥着罪恶的“哥谭市”。而江亚有些癫狂的状态,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了希斯莱杰的小丑。

心理罪2在哪里能看(心理罪二上银幕)(7)

尽管电影《城市之光》将话题抬得很高,却没有讲好。电影在前半段将江亚打造成替天行道的“大侠”,后期他又突然陷入了与方木的个人争斗,仿佛变身格斗剧,最后的收尾也略显伟光正。

但《城市之光》提出了对网络暴力的反思,这也就构成了这部影片最大的现实意义。雷米所选择的案例,不管是前面提到的两例,还是“私家车占消防道”、“被救老人讹钱”都非常真实、非常生活化。2012年小说刚写成的时候,导演徐纪周就被其中“社会舆论、互联网舆论和公权力”三者之间的干预吸引了。五年过去了,直到最近,这个话题的价值仍旧没有消失。

心理罪2在哪里能看(心理罪二上银幕)(8)

当你手中握着一个遥控器,它可以决定网络舆论中“恶人”的生死,你会按下按钮吗?

小说中,雷米这样写到:“一面倒的舆论让这些普通人一夜之间成为全民公敌。”全民公敌四个字,很容易联想到《黑镜3》最后一集“全网公敌”。

它同样描述了一个网民可以通过类似投票的方式决定一个人生死的恐怖世界,被选中的人,无外乎那些犯了错误,激起民愤,却在法律框架下罪不致死的人。比起《城市之光》,《全网公敌》更进了一步,它让所有在网络上使用#deathto标签进行投票的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的结局,使这个故事仿佛一个高科技背景下的预言。

杀人者不是“城市之光”,也不是《全网公敌》中的人造蜜蜂,而是点下鼠标的每一个人。杀人者,必将付出代价。

心理罪2在哪里能看(心理罪二上银幕)(9)

其实,《城市之光》的小说中也有一场戏具有相似的意味。网络上,针对律师任川该不该死的投票突破十万,绑在他身上的炸弹爆炸了。方木没能救下任川,他冲进网吧里,揪住刚刚参与投票的中年男人大吼:“你就是凶手!”可惜这一部分,没能在电影中呈现。

这部电影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在我看来,它来的正是时候。在大荧屏上经历投票倒计时,眼睁睁的看着数字一路冲上十万,每个观影的人心中应该都在想些什么。

一面倒的舆论是很恐怖的,它所造成的伤害也值得思考。尤其,是某个热门事件刚刚过去的如今。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下图

订阅 2018年《三联生活周刊》(52期)

心理罪2在哪里能看(心理罪二上银幕)(10)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