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最高点在哪里(青藏铁路以及多项之最)

青藏铁路(藏文:མཚོ་བོད་ལྕགས་ལ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铁路,全长1956公里,为 II 级单线铁路,由青藏铁路公司管理及运营铁路沿线共设有45个车站,位于西藏境内的车站均充满了藏族特色,且无一相同全线桥隧总长约占线路总长的8%,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冻土层行车时速最高为100公里,非冻土层时速最高120公里目前旅客列车全程行车时间约为25小时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青藏铁路最高点在哪里?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青藏铁路最高点在哪里(青藏铁路以及多项之最)

青藏铁路最高点在哪里

青藏铁路(藏文:མཚོ་བོད་ལྕགས་ལ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铁路,全长1956公里,为 II 级单线铁路,由青藏铁路公司管理及运营。铁路沿线共设有45个车站,位于西藏境内的车站均充满了藏族特色,且无一相同。全线桥隧总长约占线路总长的8%,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冻土层行车时速最高为100公里,非冻土层时速最高120公里。目前旅客列车全程行车时间约为25小时。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途经纳赤台、五道梁、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拉萨。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全球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无人区”,要克服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截止到2006年3月25日,青藏铁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其中用于环保工程投资达到12亿元,这在全世界单项工程用于环保的投资量中是相当罕见的。

20世纪50年代,中央决策:要把铁路修到拉萨。

1956年开始,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即对从兰州到拉萨的2000余公里线路进行了全面的勘测设计工作。

1973年,毛泽东在接待来访的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时表示,要加紧修建青藏铁路。

1973年11月26日,原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了青藏线协作会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作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工程进度,争取提前完成。

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

199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上再次提出修建进藏铁路,并得到了江泽民的肯定。会后转发了座谈会纪要,明确提出“抓紧做好进藏铁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1995年,铁道部开始组织进藏铁路的论证工作。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下个世纪前10年进行进藏铁路的论证工作。

2000年3月7日,国家计委有关人士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提出:要加快“进藏铁路”、“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的前期工作。

2000年11月,江泽民对建设青藏铁路作了重要批示。

2000年12月,国家计委在京召开青藏铁路汇报论证会,正式向国务院上报青藏铁路项目建议书。

2001年2月8日,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青藏铁路有关情况的汇报,对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同意批准立项。

2001年6月29日,中央政府决定投资262.1亿元,修建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铁路。青藏铁路开工典礼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同时举行。

2002年5月,青藏铁路冻土试验全面铺开。

2003年3月,青藏铁路铺轨穿越昆仑山隧道。

2003年6月,世界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车站开工。

2003年8月,青藏铁路铺架工程成功通过可可西里无人区。

2004年5月,青藏铁路建设形成整体推进态势。

2004年7月,青藏铁路正线铺轨450公里。

2005年8月,全线路基、隧道、桥涵等线下工程基本完成。

2005年8月24日,铺轨通过唐古拉山,10月12日全线铺通。

2006年3月1日货物列车工程运营试验。

2006年5月1日不载客列车工程运营试验。

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

铁路之“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由于面临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狂风扰乱工作等几个世界性难题,在建设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第一”。

世界海拔最高:冻土、高海拔段里程最长青藏铁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 其最高点位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

世界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横跨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

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唐古拉车站位于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多年冻土区,占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设计为三股道。唐古拉车站主要适应列车会让的需要。车站由中铁十八局下属的第六项目部承建。根据这个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特点,工程设计中采用了片石通风路基。这种设计可以使冻土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以减少对冻土的扰动,达到有效保护冻土的目的。唐古拉车站于2004年8月建成,成为千里青藏线上的一大景点。

亚洲最大:铺架基地从青藏铁路格拉段的起点格尔木市向南行进约30余公里,就来到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高原铺架基地—地处海拔3050米的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

世界最长“代路”桥:清水河特大桥位于海拔4500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全长11.7公里,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特大桥,也是整个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的重点控制工程。清水河特大铁路桥如同一条美丽的“彩虹”,飞架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这里可可西里高寒缺氧,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同时这里处于高原多年冻土地段,冻土厚度达20多米,且含冰量高,这给修建青藏铁路增加了不少难度。为了解决高原冻土区施工难题和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勘察设计的专家们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措施。

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大桥从昆仑山北缘的纳赤台上行15公里,一座雄伟的大桥拔地而起,像巨人的双臂托起飞驰而来的列车。这座大桥就是青藏铁路沿线最高的大桥—三岔河大桥。三岔河大桥全长690.19米,桥面距谷底54.1米,是青藏铁路全线最高的铁路桥。它共有20个桥墩,其中17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仅有30厘米。

青藏铁路标志——拉萨河特大桥

在青藏铁路众多标志性工程建设中,拉萨河特大桥设计最为巧妙,特别是桥上的三跨连续钢拱,仿佛三条洁白的哈达飘飞在拉萨河上,迎接人们的到来。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位于拉萨市西南郊区,与市中心距离10公里左右,是青藏铁路进入拉萨市的最后一座特大桥,它横跨拉萨河上空,与布达拉宫遥相呼应。 负责承建拉萨河特大桥的中铁大桥局介绍,拉萨河特大桥是全线唯一非标准设计的特大型桥梁,全长928.85米,是青藏铁路的重点标志性工程。 “为了青藏铁路早日建成通车,为了早日造福青藏两省区人民,我们特地将拉萨河特大桥上的连续钢拱设计为哈达形状,以表达我们建设者的美好心愿!”中铁大桥局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朱巨堂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拉萨河特大桥的主桥桥墩设计为牦牛腿式样,引桥桥墩设计为雪莲花式样,主跨108米,采用双层叠拱结构,特别是桥上的三跨连续钢拱,仿佛三条洁白的哈达。 据介绍,这座大桥结构新颖,科技含量高,工艺复杂,加上高原气候的特殊性,为施工单位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是,中铁大桥局全体参建员工发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最终将一座精美的大桥展现在拉萨河上。 如今,拉萨河特大桥已成为拉萨市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许多当地的中小学生和进藏旅游人士都会参观这座美丽的大桥。 拉萨河特大桥于2003年5月9日开工建设,2005年5月13日竣工。

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对改变青藏高原贫困落后面貌,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促进青海与西藏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促进西藏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优化西藏的产业结构,实现中国地区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有利于西藏矿产资源的开发,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降低进出西藏货物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西藏的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地区及国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西藏市场机制的发育和人们市场意识的增强,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中国边疆的稳定和国防的加强;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体现和国家政权的巩固。

在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以前,西藏自治区是中国唯一不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运往西藏的物资大幅度增加,西藏原有的以青藏公路为主体的运输通道无论从运能、运量上,还是从运输的快捷、方便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青藏铁路,是克服的交通“瓶颈”,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的客观需要,修建青藏铁路已是势在必行。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运营以来,已成为开发青海柴达木盆地及推动青、藏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线路。它促进了青海钾肥厂、锡铁山铅锌矿、青海铝厂、青海油田、格尔木炼油厂、茫崖石棉矿和龙羊峡、李家峡两座大型水电站等一大批大中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为青海460万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西藏的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进藏物资的85%以上都要通过格尔木来转运。续建青藏铁路,将极大地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两省区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建设青藏铁路,将完善路网布局,并一举实现西藏自治区的立体化交通。从路网布局看,西藏是一片空白,不仅如此,西藏与青海、青海与新疆均无铁路相连,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是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今后建设区内路网的骨干铁路。同时,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彻底解决“进藏难”、“出藏难”的问题。

建设青藏铁路,对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其优势资源得以更充分发展。同时,无论是国家巨额的投资,还是建设铁路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都将直接拉动青海、西藏两省区的经济发展,并促进其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建设青藏铁路,还是开发青海、西藏两省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两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青藏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是世界独一无二的,1991年至1998年,进藏旅游的客运量增长率平均高达18.7%,而且仍在高速增长之中,但落后的交通状况已严重制约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铁路的修建,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使之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青藏铁路,更是改变西藏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长远需要。青藏铁路开通后,75%的进出藏物资将由铁路承担,从而改变以往公路运输运距长、运费高、损耗大的缺点。发挥青藏铁路的作用,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物流中心。加紧研究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后给西藏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影响,用全新的思路谋划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青藏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青藏铁路的强大辐射作用,使青藏铁路更好地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造福西藏各族群众,努力将那曲物流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物流中心。西藏有丰富的旅游、矿产、水利等资源,青藏铁路的建成和通车,便利了游客进藏和西藏的资源开发,对于扩大旅游创汇、资源开发利用有重大的意义。所以修建铁路首要的目的就是要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强大的运力支持,同时这一条铁路建设也可以进一步增加内地和西藏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增强民族团结,保卫国土安全。

藏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它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各国中,印度对于青藏铁路的关心超乎寻常。青藏铁路的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军事机动及后勤供给能力”, “它可以使中国政府每年向西藏运送500万吨物资,也可以在一个月内运送多达12个陆军步兵师”。青藏铁路将极大地增强中国对印度的军事进攻能力,便于中方运输中程导弹等。青藏铁路的建成使得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联系更紧密,由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很可能是尼泊尔和孟加拉国“进一步向中国靠拢”,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战略形势届时都将受到深刻影响。

青藏铁路建造的施工企业一共10家:中铁一局、中铁二局、中铁三局、中铁四局、中铁五局、中铁十一局三公司、中铁十二局、中铁十三局、中铁十四局、中铁十五局,中铁十七局三公司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