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吹过的诗句(虫声新透绿窗纱)

虫声新透绿窗纱……;最诗意的季节在这四首诗中,肯定有你喜欢的!

一年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美丽,但若是把这四个季节同诗联系起来呢?或许瞬间我们就会想到“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等的著名诗句;然而今天这里给大家带来了四首特别的诗,它们虽不是最著名的诗人所作,但却是最具有特色与艺术魅力的经典,充分诠释了最美的、令人向往的四季。

晚风吹过的诗句(虫声新透绿窗纱)(1)

月夜

唐 ·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深人静时,人家一半的房屋都被月光铺洒,天空的北斗星横挂南斗星转斜。直到今夜才感受到春天温暖的气息,阵阵虫鸣透过绿色窗纱传了进来。

晚风吹过的诗句(虫声新透绿窗纱)(2)

这是一首非常独特的小诗,说它独特主要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描写春天的诗:柳色花香、鸟鸣蝶影等等这些我们瞬间能想到的景致它都没有提及。作者偏偏选择了月夜去展开描写,从自身的感受把春的气息刻画出来,细腻又新颖。

此诗从月色、星斗再到春气和虫声去一一勾勒,句句合乎情理。诗人重于观察和体会,塑造出了一个清新淡雅的意境;虽然是在夜晚,但是形成的画面却有声有色、春机盎然,最重要的是隐含闲适的田园真趣,留予读者广阔的品味空间,这种“含而不露”的特点实在很难得。

晚风吹过的诗句(虫声新透绿窗纱)(3)

夏意

宋 ·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躺在静谧的小院竹席上感觉格外清凉,石榴花开得正好,火红的颜色映透了窗帘;中午时的满地树荫驱走炎热,醒来时听到黄鹂清脆的啼叫声。

晚风吹过的诗句(虫声新透绿窗纱)(4)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时所作,记得当时初读此诗便被这种美妙的意境打动了,所以今天便特意将他摘录在这里。此诗虽然写夏意,但字里行间却没有丝毫夏天的炎热气息,反而充满了凉意。前后四句分别从感觉、视觉及听觉进行了描写,品来真如凉风拂面、花香扑鼻、鸟语涤心。作者运笔清新灵动,把一个美妙明朗的意境刻画得跃然在纸,满足了读者对“美”的享受;此诗更是获得了诗家的高度好评,成为历来描写夏天最具风格的经典诗篇。

晚风吹过的诗句(虫声新透绿窗纱)(5)

秋词

唐 ·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天自古以来都被会给人带来凄凉感,到我觉得它比春天还要美丽;一只野鹤在晴空之上飞翔,便把我的诗思也引到那云霄之上了。

晚风吹过的诗句(虫声新透绿窗纱)(6)

诗人说的没错,秋天给人带来的往往是伤感较多,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诗人临秋说愁呢?张籍有“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范仲淹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就连杜甫也不免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苦闷之叹;但是唯有刘禹锡却说“我言秋日胜春朝”。作者奇思妙想,另辟蹊径去赞美秋天,使得整首诗充满热情与洒脱之感。诗的最后两句是景语更是情语,诗作者能在被流放时保持这样的心态着实可敬!它充分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积极乐观的旷达胸襟,这种启迪我们在逆境中奋发向上的精神便成了此诗最有魅力的艺术特色。

晚风吹过的诗句(虫声新透绿窗纱)(7)

寒夜

宋 ·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以茶当酒招待冬夜来访的客人,茶水开始沸腾时,火炉中的火渐渐旺了;那照在窗前的月光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却因为有了几枝梅花的映衬便显得格外美丽。

晚风吹过的诗句(虫声新透绿窗纱)(8)

这首诗的作者并不是特别著名,但是这首诗却红透半边天,几乎人人可以倒背如流,足见它的影响力之大。诗的前两句以叙述为主,“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写得十分自然且饱含深意;把诗人与客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巧妙体现出来,再加上后面对火炉的描写,一幅寒夜围炉共话的画面便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不禁想到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闲情逸致;后两句又借梅花来突出夜月的美好,一语双关:赞美梅花的同时进一步烘托了友谊的纯洁与高尚。此诗意境闲适笔调轻盈,就如这寒冷冬季的一团炉火、一杯热茶,每次品来都被觉亲切温暖。

晚风吹过的诗句(虫声新透绿窗纱)(9)

以上四首诗充分彰显了四个季节的不同美丽,可谓是四幅动人的生活画卷;没有悲伤叹息、没有忧愁苦闷,有的只是自然清新和温暖舒适,代表了多少人心中最理想的生活;不知其中是否有你喜欢的境界呢?


篇后留题:任意选一季节题诗(词)一首,期待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