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筝派有哪些(我国的古筝六大门派发展史)
古筝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由于受到不同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语言差异等影响,尤其是受到当地的民歌、说唱曲艺、戏曲以及其他的乐器文化影响,加之民间艺术家们的代代传承以及个人对于古筝的不同理解等因素。于是到了近代,古筝逐渐形成了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以及陕西等六大流派。每个流派都独具特色,有着不同的音韵特点和演奏风格,而且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代表曲目,将“民乐之光”发扬光大。
河南筝派
1. 河南筝派的起源
河南地处中部,吸取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音乐精华,有着十分深厚的民乐传统。秦筝传入河南之后,很快便与民间音乐融汇成为“中州古调”。而河南早期的古筝演奏主要是依附于当时非常流行的河南大调等说唱音乐(当时的说唱音乐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rap,而是在伴奏下进行诵诗、说书、讲史)。而这一种演奏形式对近代河南筝的崛起昌盛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河南古筝的流派是由大调曲自发展而来,大调曲子原称“鼓子曲”,最初盛行于河南开封,后又流传于洛阳、南阳等地。到清末明初时期,唱鼓子曲的艺人将旋律简洁且易于上口的各色杂曲小调用于踩高跷时的伴舞歌唱,时称小调曲子。由于小调曲子的心声,开封、洛阳一代的鼓子曲慢慢走向衰落,而南阳一代的鼓子曲则保留了下来,并且越发兴盛。大调曲子的曲牌多达两百个,分为大牌、昆牌和杂牌三种,而伴奏的乐器则以三弦、琵琶、筝为主。当时的乐器除了为声乐伴奏外,还脱离了说唱形成了一种合奏形式,时称为“板头曲”,一般在演唱前进行演奏。现有的河南古筝流派代表曲目,都与河南曲子中的唱腔牌子曲和板头曲有关。
现存的河南板头曲都属于民间广泛流传的器乐曲牌“老六板”(或“老八板”)的曲体类型,它的结构上基本是2/4拍(“快板”“中板”)的68小节或是4/4拍(“慢板”)的34小节。八个乐句之间体现出起承转合的完整组合关系。
2. 河南筝的演奏特色
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右手会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通过流动的演奏形式“游”至岳山处,同时配合左手做大幅度的揉颤动作,让音乐更富表现力。河南筝的技法也被编成一首小诗:“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河南筝尤其以左手滑按、小颤、滑颤、大颤而被熟知。
①左手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
②小颤。特点为细密紧促,利用了左臂肌肉暂时的紧张形成抖动而产生的。用小颤这种技巧来演奏的音乐,一般为情绪较为悲哀和悲情的乐曲。
③滑颤。在小颤的基础上通过指尖的滑动而完成边沿边颤的高级技法。
④大颤。特点是颤幅阔大,动宕有情,颤弦的幅度较小但颤音极大。用此种技法演奏出的音乐,其情绪较为激动紧张,旋律也会稍显夸张。
3. 河南筝的曲派传人
河南筝派有几位非常杰出的古筝名家,如魏子猷、曹东扶、王省吾、任清芝等,他们为河南筝曲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推动了古筝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河南筝今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①遂平魏子猷
魏子猷精通古筝、琵琶、笙管等多种民族乐器,同时也是古筝教育的推动者,在二十世纪我二十年代开始传授民族器乐,跟随他学习的不乏民乐大家,有娄树华、台湾古筝泰斗级人物梁在平、周希文等。
他传授的筝曲有《小开手》、《大开手》、《河南八板》、《百鸟朝凤》等十多首,对河南筝曲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不仅为河南筝派奠定了重要的地位,还奠定了河南筝曲的传承与发展。
②邓县曹东扶
曹东扶先生
曹东扶,邓县白落乡曹营村人,自幼跟随父亲卖艺讨生活,精通古筝、琵琶、二胡、扬琴等多种乐器,而且唱功不俗,他歌声嘹亮,让人轻易感受到河南人民奔放热烈、高亢粗犷的形象。
曹东扶对《小飞舞》、《高山流水》、《上楼》等曲子进行了创作和改编,并把这些筝乐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也为河南筝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③泌阳王省吾
王省吾对古筝的演奏技艺掌握甚好,受当时陈老么的影响,其演奏特点古朴而严谨、苍劲而雄浑。
他的创作及改编代表作有《雁儿落》、《陈杏元和番》、《打雁》、《陈杏元落院》等五十多首,并出版发行了《古筝独奏曲集》一套。
④叶县任清芝
任清芝先生从小就是个戏迷,先后学会了扬琴、大调曲子的演唱、古筝,而且从小就极为聪慧,凭借刻苦的拼劲以及超于同龄人的记忆力,仅用一年多便从古筝名手赵均安先生的教导下出师。
他演奏技法超群,加大了左手的按、颤、滑、揉力度,让古筝演奏更富表现力,筝曲作品中的《汉江韵》,凭借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让人深深铭记。
河南筝派发展至今,凭借其豪放粗犷、泼辣高亢的演奏风格以及运指有力、滑音鲜明、按音准确的演奏技巧而名扬四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求学者前去研习,为我国的古筝行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