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归顺隋朝秦彝为什么不归顺呢(罗艺三次攻隋扬威)
市井名著大隋唐,老乐歪批道短长。看到“罗艺三次攻隋扬威,隋军为什么不派宇文成都退敌,反要被动挨打?”这样一个标题,熟悉隋唐系列小说的书迷,是否产生过同样的疑问呢?虽然这个故事在主线作品中只是一笔带过,介绍了罗艺的“发迹史”,说罗艺当年神勇异常,打得隋军只能与之妥协,同意让他在边北称王,听调不听宣才算了结,就此,也有了罗家将的辉煌开端。而在后来的众多衍生作品中,这个故事被放大了,讲述得异常精彩,说罗艺击败了以靠山王杨林为首的多名上将,风头无两,隋军闻风丧胆,这才选择议和。
而在这样一个故事中,就有非常明显的问题,罗艺再怎么厉害,他也不如自己的儿子罗成,这是大家公认的,那么,按照隋唐名将的排序,罗成只能位列天下第七,比起宇文成都这个隋朝官封的横勇无敌大将军,还是差一点的。怎么能说隋朝诸将就被罗艺打怕了呢?难道宇文成都就不能上战场解决罗艺吗?
如果单纯挑出书外,按照小说创作环境等硬性条件来说,当年讲述罗艺发迹的《隋唐演义》中,没有宇文成都这个角色。而在更加细化的《说唐》里,宇文成都的年龄也是个很模糊的概念,所以在刚有罗艺听调不听宣的特权故事诞生之初,作者压根就没想过宇文成都的事儿,或者说,理所当然地认为,宇文成都没有与罗艺过招的条件。
但问题是,在后人创作了更多的,讲述隋朝崛起,平灭南陈的作品中,宇文成都已经作为书中绝对意义上的第一高手登场了,虽然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但他的勇武和力气,足以碾压群雄,所以,如果按照小说的背景和叙事逻辑,宇文成都是有条件与罗艺一战,并且征服他的。为什么杨林等人,还不打出这样一张王牌呢?
对于这个问题,小说也给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兴隋传》中,罗艺一共三次攻打隋朝,前两次来犯的时候,宇文成都正跟着靠山王杨林在边境与北番厮杀,所以根本没有精力回援。换句话说,罗艺前两次露脸,打得都不是隋军主力,所以他当然可以耀武扬威。而等到第三次面对着归来的杨林和宇文成都后,天宝将主动请战要打退罗艺,而且杨林也明确表态,以宇文成都的本事,不出三十回合,就可以结果罗艺,但杨林并不想这样做,因为他的确需要招降罗艺,而且,招降罗艺不光是爱惜他是个人才,更重要的是,让罗艺镇边北方,在隋朝跟北番中间竖起一道屏障,形成缓冲地带,更有助于隋朝的安稳。否则的话,一旦消灭掉罗艺,隋军今后还是会跟北番有直接接触,冲突在所难免,而在杨林与北番恶战后,深知这个对手不好对付,不如让罗艺这员悍将,替自己“看门”。
这才是杨林不派宇文成都去收拾罗艺的真正原因,甚至带有些主动示弱的味道,这才能让罗艺志得意满,骄傲地替隋朝“戍边”——故事就是这么简单。虽说这是小说虚构的内容,且糅杂进了大量后人的加工再创造,但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确实很简单清晰的: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有的时候,一心只想争个胜负短长,逞一时之快,其实是不够理智的。有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能最要不得的,就是这眼前的成就感和快乐,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