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影响解放对岸)
浴血三八线110:抗美援朝战争前因后果之四
作者:桅杆
按:今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这场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其实并不遥远,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战略格局。在这场立国立威的战争中,数十万英雄儿女,为了洗刷百年国耻,为了民族奋起,在异国土地上浴血奋战,勇挫强敌。谨以此文,纪念最可爱的人。
1、战争胜负:参战各方观点不一南韩北朝:对于半岛南北双方而言,战争起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半岛继续维持战前局面,可以说是平手。但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应该是两败俱伤:双方血拼三年,财产和人员损失不计其数,却又回到原点。表面上双方是战争的主体,实际上只是大国的棋子。
美国:就整个朝战而言,美军参战是起于釜山,终于三八线,且成功保住了南韩,达到了参战的目的,可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就抗美援朝战争而言,占据绝对海空及装备、后勤优势的美军等17国军队,在与志愿军的较量中,从鸭绿江边被打回三八线。对美国而言,当然是失败。
苏联:无论是朝战还是抗美援朝战争,苏联都没有直接参战,仅派少量空军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向中国提供了军事装备。因此,苏联不属于参战方。但整个战争过程中,苏联一直在幕后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苏联虽然不是参战方,却是重大利益相关方。
从战略层面考量,苏联算是一个大赢家。斯大林设局,纵容北朝发动战争,使中国出兵对抗美联军,成功地把美国从铁幕对抗主战场的欧洲,转移到了朝战的泥潭,削弱了美国实力,为苏联在二战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进而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争取了时间。
令斯大林意想不到的是,毛主席破了他给中国设的“局”: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不仅敢于参战,而且战而胜之,让斯大林维护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即保持东北权益或在半岛获得不冻港的愿望落空。
此外,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除少部分是无偿赠送的外,大部分是半价并以物资交换、分期付款的方式(期限为14年,直到1965年才完全付清)购买的,一来借此出售了大量二战剩余军事设备,二来其军工企业也得到了大量订单。
中国:就抗美援朝的战争本身而言,起于鸭绿江边,终于三八线,无疑是取得了胜利。建国才一年的新中国,以远远落后的军事装备和捉襟见肘的后勤供应,把世界头号强国为首的17国联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即便逼平,也无疑是巨大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实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既定的参战目标,保住了北朝,进而保障了新中国的安全。从战略层面看,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完胜。
2、伤亡情况:“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
由于各方公布的伤亡数据差异较大,现将各方公布的伤亡情况列示如下,不做评论。
中朝方面:1953年7月27日,即《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的当天,中朝联合司令部发表了战绩公报:自1950年10月25日(即中国参战日)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中朝联军共计伤亡失踪62.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伤亡失踪36.6万余人(阵亡11.4万余人、其他病伤事故等牺牲4.2万余人)。
联军方面:1953年10月23日,美国效仿中国,通过美联社在纽约公布:美联军在朝战中的伤亡是147.4万余人,其中南韩军131.3万余人,美军14.4万余人,其他军队1.7万余人。美国公布的这组伤亡数据,比中朝联军之前公布的109.4万毙伤俘敌数还多出38万人(我军公布的歼敌数是偏保守的)。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停火后,一位志愿军战士在被炸弹犁过的战场上,苦苦寻找牺牲战友的遗体,他谢绝记者拍照】
另有一组数据,即华盛顿“朝战退役老兵纪念碑”上面所刻:美联军(不含美国)总计伤亡225.6万人(阵亡628883人,失踪470267人,被俘92970,受伤1064453);美军共计伤亡17.3万(阵亡54246人,失踪8177,被俘虏7140,受伤103284)。
仅以上述数据的对比分析,志愿军的伤亡要少于美联军。有人拿中、美军队伤亡数字对比,这是不合理、也是很无聊的:志愿军的作战对象,是17个国家军队组成的美联军,而不仅仅是美军。但无论如何,中国虽然战胜了世界上头号强国所率领17个联军,但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数十万先烈的热血洒在了异国他乡。正如美国韩战纪念碑上所刻那句话: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Freedom is not Free)。
在残酷惨烈的拉锯战中,美军伤亡惨重,充满对死亡的恐惧
3、深远影响:维护了新中国的战略利益国家安全: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打出了数百公里的战略缓冲区,震慑了觊觎和敌视中国的列强,为新中国赢得了发展环境。彭老总说:西方列强在海岸架几门火炮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世人眼里积弱积贫的中国,自抗美援朝战争开始,跻身世界大国、强国之林。
斯大林也一改对中国的不信任,1952年和1954年,苏联分别将中长铁路和旅顺口海军基地移交给了中国。从1950年的世界大格局看,中国正受制于“美国全面围堵、苏联意欲控制”的“局”中,抗美援朝战争打破了这个“局”,为新中国打出了持久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生存空间。
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威望。一个几千洋兵就可以打进首都、已经习惯于割地赔款的国家,在刚刚结束解放战争、百废待兴之时,居然敢于世界同头号强国牵头的17国联军较量,并战而胜之,一战洗刷百年耻,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威望和地位。自抗美援朝开始,谁也不敢小视崛起的中国。可以说,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立威之战,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奠基之战。
经济建设:抗美援朝战争成为推动新中国发展的巨大动力。抗美援朝期间,新中国边打仗、边建设,中国1951—1953年GDP分别增长18.9%、18.3%、30.3%,经济得到迅速恢复。抗美援朝战争不仅没有影响经济恢复和建设,反而成为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
被志愿军俘虏的美国士兵
也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后,苏联并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特别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工业项目,实际完成投资近200亿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中国1953年的GDP只有824亿元。中国借助这些项目的建设,迅速建立了比较完备工业体系,并且完善了国内的工业布局,从一个农业国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
军事力量: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一支世界公认的强军。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锤炼、装备的更新和作战理念的提升,我军开始屹立于世界强军之林。也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在美国的沉默中,中国完成了进军西藏。抗美援朝战争之后,美国开始把新中国当作一个平等的对手,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始终认真对待中国发出的“不得越过17度线”的警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我们不可能有持续70多年的和平发展环境。
关于几个问题的辨析:
1、抗美援朝战争影响了解放对岸?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是混淆了朝战和抗美援朝战争两个不同的概念。前文已经说明,1950年6月25日朝战爆发后,美国随即(27日)就命令其第七舰队进驻海峡,阻止新中国解放对岸。而中国当时并没有参加朝战。美国如此迅速、过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对新中国的敌视。当时在美国内部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朝战是斯大林、主席和金首相三人发动的。所以,是朝战影响了解放对岸,而不是新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换句话说,无论新中国是否出兵抗美援朝,美国早已第七舰队进入了海峡。
《英雄儿女》中的王芳
2、中国参战是斯大林逼迫的?这种观点没有事实依据。朝战确实是因为斯大林的纵容才爆发的,或者说是斯大林设的一个大“局”。但参战与否,主动权在中国手上。美军仁川登陆后,北朝无力抵抗,斯大林告知金首相,要他做好到中国东北流亡的准备。中国之所以参战,完全是对自身利益反复权衡之后,基于国家的战略利益而做的决定。战后70年的局势演变一再证明,抗美援朝的决策是非常英明的。
3、抗美援朝战争不值?这种观点,主要是说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付出了巨大牺牲,却没有获得实际利益。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一是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前因后果不甚了解,二是没有站在战略层面看待问题,三是因北朝的关系波动而产生的情绪化言语。
位于韩国境内的志愿军无名烈士墓地,他们一律面向祖国的方向
诚然,中国为援助北朝付了巨大的牺牲。正如前文所表述的,中国从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尤其是持久的和平环境,是中国崛起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主席所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永远缅怀牺牲在异国的志愿军先烈们!他们为1840年以来任人宰割的中华民族,打出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打出了持久的和平环境。至于中国和北朝关系的曲折波动,也应该理解为国家利益使然,“同志加兄弟”“用鲜血凝成友谊”,当然是真的,但一切要服从于国家利益。
(全文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