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民居之稷山白池村高百万宅院(从四裹头小出檐)
房舍的变化取决于经济条件。千百年来西雹水村民在房舍建筑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西雹水村民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在用自己的智慧改变着居住条件。四裹头砖石结构的房屋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时期,从平房的大出檐到楼房的历史跨越仅仅用了40年的时间。在原小学址建设的荣兴花园居民小区是唐县农村最大的已入住居民小区。
第一节 房屋
全村的房舍分为平房,券拱房和楼房三种。
西雹水村的房屋样式从墙体上大体经历了土坯墙、表砖墙、卧砖墙、三七墙、泥土地、水泥地、瓷砖地几个阶段。
从房屋结构上经历了四裹头、小出檐、大出檐、楼房四个阶段。有钱的盖砖房,没钱的则土坯到顶,最上面封几行调角砖。房顶上白灰房面。窗户为窗棂,冬天糊白纸。后来发展为大出檐,玻璃窗。
一、房舍
村内房屋自古以来就是平房,1980年,全村统一分房基,每人9厘到1分不等。全村面积扩大近一倍。经过三十年的建设,走过了由檩木平房到钢筋水泥浇顶,再到楼房的过渡。改革后村民外出打工手中钱多了,全部用在了房屋的改造上了,真是“有钱能买随便盖”,有的户20年中改盖了两次。
(一)平房
村民家的房舍自古至今均为平房。
(二)券拱房
1970年,大队为西雹水中学建24间券拱教室。
1971年,为供销社建11间券拱房做门市。
(三)楼房
1992年,在西雹水中学建教学楼18间。
1996年,建上海地铁希望小学教学楼18个教室,6个办公室。
2015年,在岭前头该校学及幼儿园教学楼,3350平方米。
21世纪初村民开始建楼房。
二、墙体
西雹水村所有的墙体窗台以下均为石头墙,因为西雹水村北坡盛产大理石,石材随处
可取。一般户主的房屋窗台以下石墙为条石,窗台下三层砖,砖上再安窗户。
(一)土坯墙
这一历史时期较长,大体经历了整个封建社会。当时生产力低下,农业产出有限,人们生活困苦,无力盖砖房。这种房是窗台以下毛石垒砌,以上土坯到顶,上面三行砖封沿调角。千百年来西雹水村民大都住在土坯房内艰难度日。
(二)表砖墙
大体进入宋朝时代,生产力得到发展,部分村民生活有了起色,便采用表砖墙建房。
即土坯贴里,外面表砖到顶。这在当时是十分了不起的,只有有钱人家才能盖得起。这一时期也是相当漫长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墙还是土坯贴里,表砖到顶,也叫斗砖,称“金裹银”。
(三)卧砖墙
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雹水村一队顾民便盖起了卧砖墙房,花2000元,惊动了全村。这种墙是外面卧砖到顶,这种话房屋经风里雨,从此村人盖房建墙告别了表砖墙,而改为外边卧砖,里边土坯贴里。
(四)三七墙
进入20世纪80年代,西雹水村人建房彻底告别土坯,完全采用三七墙建房。这种房坚固不怕雨淋。
三、房屋样式
(一)四裹头
四裹头是西雹水村传统的房屋结构形式,讲究每间房扶长1丈5尺,檩木长1丈,椽长三尺,柱高1丈2尺5寸,每间五根檩木。这就决定了屋子的长宽高。这种房屋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得以改变。
六队村民家的四裹头房(2022年徐建刚摄)
(二)厦架
前有廊,左右有耳房,廊中立有廊柱,廊顶铺瓦,顶为向前倾的斜面。从前12队张战生、任宝尔、任老敏,11队徐海坡、徐海水、徐老思、徐洪坤家建有夏架。
(三)小出檐
20世纪70年代初,西雹水村人开始盖有攒水、小盖板的小出檐,窗户加大,屋内明亮。
(四)挑梁大出檐
20世纪80年代,村内时兴盖大出檐,90年代,时兴挑梁大盖板,房顶钢筋水泥浇顶,门窗由木框玻璃门窗变为铝合金门窗,屋前有阳台。房屋跨度越来越大。
(五)楼房
21世纪初,村人开始建楼房。率先建楼房者为赵中学、张干年、顾木林、张福民、顾同仁、顾金坡等。
开始楼房外墙用水泥摸面,后变为粘瓷砖。
房屋样式近四十年间变化最快,结构形式大体10年 一变化,这说明这段时间内经济发展较快,40年超过了以前几百年的变化。
顾宝红家的楼房(2021年徐建刚摄)
四、屋内地面
整个封建社会以及70年代前,屋内地面均为土地面。
1980年,全村统一分了房基后,随着大出檐的出现,屋内地面开始变为水泥,地面。
1990年后,全村房屋内全部变为地板砖铺地面。
五、屋内结构
过去讲求三间屋子两头儿,现今讲求客厅两间,屋内建洗澡间,卧室明亮,安装暖气。
六、居民小区
2018年,顾英豪在原上海地铁希望小学旧址建设成荣兴花园居民小区,高6+1 层,共3.5栋,可入住 90户,每户面积90——147平方米不等,集体供暖,物业统一管理。它打破了一家一户居住的传统格局,向农村城镇化建设迈出了一大步。这一居民小区是唐县农村已入住的最大居民小区。
第二节 院落
西雹水村人院落讲究半亩,正房五间,此为标准院落。 旧时院墙分为土墙,石头墙,砖墙。各户院墙高七尺。
一、院墙
土墙分为板打墙和土坯墙。板打墙一般是栅栏门。土坯墙是下面一截是石头,上面垒土坯,砖封顶,外面抹加入石灰的瓤子泥,以沥水。
石头墙旧时有的是鹅卵石到顶,有的是山上的乱石到顶,石匠则会以条石到顶。不管哪种墙上面都以砖封沿。
砖墙一般是一米以下为毛石,以上为砖砌。
二、房屋
院落由座北朝南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院落讲究五间正房,忌四六间。俗称“四六不成财”。东西屋为厢房。以东厢房为尊,西厢房为卑,因而东厢房要比西厢房高二寸 ,一般肉眼看不出来 。东厢房不宜居住,一般做厨房、餐厅、或储物。村内有“有钱不盖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的俗语。因为村子位于华北,冬天多刮西北风,冷风易灌入东南房屋内。夏天多刮东南风,背对东南方向的东屋既南屋,既无风,又被晒,闷热可想而知。
房屋四裹头,五檩房,檩条为一丈长,扶为丈五。屋里用土坯界墙,中间开门,外间屋盘锅头做饭,里间屋靠南边临窗户盘炕睡人,称“一明两暗”。俗语“三间屋子两头儿谁也知道谁”就是说离得近,没秘密可言。
近年发展到挑梁,大出檐,水泥浇顶。
院中北屋为上房,供老人居住。
三、院落
村内的院子都是西北高,东南低,排水也向东南巽方盘门而过,雨水绕门流出。院内的地面要高于胡同的地面,这样易排水,全村院内雨水排出后都向南流入广利渠。
院落内旧时栽植国槐树、洋槐树、榆树、樗樗树,现多栽植加杨,有的栽种花卉,种植蔬菜。
院内只有两面房,建有北房,大门一侧连同大门盖配房,大门对面墙角为猪圈。
家家大门宽阔,可进出汽车。
第三节 街门
西雹水村的街门分为四平们、砖雕、券门、栅栏、大铁门五类。四平门中既有大门,也有扫地门,还有砖雕门。从村内街门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在发生着变化。旧时街门以能进毛驴驮子为标准,60年代以能进出小拉车为标准,80年代以能进出三轮车为标准,21世纪后,以能进轿车为标准。
一、四平门
旧时是西雹水村一种极普遍的街门。门嵌于临街墙中,小的四平门有的门框边不单建门
码头和门楼。可大可小。大者可通大车,小者可通牲口驮子。此种门为最多。全村大平门可通行畜力大车的大平门有一队顾增年、二队刘老赤、五队徐有才、六队顾海章、七队顾老征、八队张占奎、陈老进、九队徐老快、徐老希、十队徐老渑、徐德新、十二队康春立、康九山等。
二、砖雕门
单建门码头,门框镶嵌于门码头内,下有门槛,码头上建有门楼,门码头上用砖雕刻。此种门虽少,但具有一定艺术价值。
砖雕街门(杨增艮摄)
三、券门
此种门不单独建门码头,两侧墙要有戳石、盖石组成,在盖石上面用砖起拱发券,无门楼。此种门也较少。11队田同和家的石券门,为村内独一无二。这种砂石料的石头券门在全县也实属罕见,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这一石券门在西大洋水库续建时曾令徐水县、完县不少民工慕名前来观看。这座券门由11队石匠陈中田、康庆山、康壮尔、苑国尧设计并建造。
券门(2022年徐建刚摄)
四、栅栏
临街墙留有一空挡,栽两根固定木桩,用以固定栅栏。栅栏多以酸枣枝或树枝别成,用以防家禽或家畜。这种门在村中较少。
五、大铁门
兴起于21世纪初,为现今村人最时兴的街门。宽敞、高大,可通三轮车、拖拉机、汽车。门码头两边贴瓷砖对联,过道与影壁连接在一起,屋顶水泥浇筑,影壁贴有瓷砖壁画。
文章转自杨增艮编著的《西雹水村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