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黏稠应怎样预防(血液黏稠到底是不是疾病)

血液粘稠,到底是不是病?你知道吗?把我们人体大大小小的血管连在一起,有90000千米长,90000千米有多长呢?大约能绕地球两周,人体中除了动脉或静脉等粗大血管外,还有毛细血管,也称为微血管。这么细小的血管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血液黏稠应怎样预防(血液黏稠到底是不是疾病)(1)

毛细血管是血管壁最薄的血管,利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运输功能就是他们的主要作用。在肺微血管中,氧气被运送到体内的各个细胞、组织中,二氧化碳被运送出来。

血液粘稠和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

血流通常被当作人体健康的衡量标准之一。血液粘稠为血液流变学的概念,并非独立性的疾病,但和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血液黏稠应怎样预防(血液黏稠到底是不是疾病)(2)

1、 血液粘稠会导致血液流动不畅,堵塞毛细血管,影响氧气和营养的运送。这样细胞或组织就会因为缺氧而坏死。细胞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也运送不到体外去。

2、 血液粘稠导致血液流动阻力增加,流速变慢,严重时会导致血栓。

3、 血液粘稠还可能进一步地发生动脉壁沉积有害物质,诱发动脉硬化。

血液黏稠应怎样预防(血液黏稠到底是不是疾病)(3)

那么血液粘稠是怎么来的呢?以下情况都会导致血液粘稠危害健康。

1、 偏食、膳食不均衡。

2、 睡眠不足、劳累过度、压力过大等,会引起暂时性的血流不畅。

3、 吸烟会影响血液的循环,降低血液流动的速度。

4、 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疾病,会引发慢性血液粘稠症。

血液粘稠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但随着近年来青少年的偏食、运动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问题的突出,血液粘稠也逐渐的低龄化,青少年人群尤其要注意控制高热量食品的摄入,要加强运动。

血液粘稠也被我们称为血稠,在医学上就叫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易得!

血液黏稠应怎样预防(血液黏稠到底是不是疾病)(4)

那么影响血液粘稠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1、血浆因素,比如血浆蛋白、血脂、纤溶活性、血糖等等。

2、血细胞因素,比如血细胞数量的多少、大小、形态,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功能等等。

3、血管因素,比如血管直径、长度和内膜光滑度等等。

4、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血液粘稠度,比如生活模式、吸烟、情绪、饮酒等。

血液黏稠应怎样预防(血液黏稠到底是不是疾病)(5)

下面我讲一下血液黏稠和高脂血脂的关系:

其实血液黏稠并非独立的疾病,临床上有很多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肌梗死、阻塞性视网膜炎以及慢性肝肾疾病等都与血液黏稠有着密切关系。

这是因为当人的血液黏稠度增高时,血液流速减慢,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减少,特别是过多的红细胞的老化、硬化,发生红细胞集聚,加重血稠而发生凝血,出现血液凝集块、造成血管栓塞,从而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血稠区别于高脂血症,后者是指血浆中胆固醇(TC)和(或)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实际上是血浆中某一类或某几类脂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高脂血症会引起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血液黏稠应怎样预防(血液黏稠到底是不是疾病)(6)

血液粘稠如何调理?‍

1. 多喝水

喝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效果最立竿见影。好比往黏黏的糖浆内加水就可变成较稀的糖水一样。血液黏稠的人,建议早晨起床、三餐前的1小时,以及晚上睡觉前喝些水。特别是晚上睡觉前喝上

2. 坚持适度的锻炼

锻炼可加速血液循环速度,消耗多余的脂肪,改善血压和血脂状态。

3. 饮食调理

少吃油腻的食物少吃精制主食,多吃粗粮少喝酒。可以适量多吃大豆。大豆富含卵磷脂,卵磷脂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中胆固醇颗粒变小,降低血中胆固醇,改善血黏稠。有些食物中含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成分,能防止血栓形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多吃些黑木耳、洋葱、菠萝、番茄、红葡萄、橘子、柿子椒、香菇及草莓、生姜等等。

4.药物改善

当这些措施还不够时,可能需要依靠医生的药物和其他指导来降低风险,例如阿司匹林。

血液黏稠应怎样预防(血液黏稠到底是不是疾病)(7)

温馨提示:血液黏稠虽不是独立性疾病,但是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平时一定要调理好,比如少油腻、多清淡、多运动、定期体检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