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追忆我们的青春年华)

文|蒙山樵夫 图|来自网络

给我们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追忆我们的青春年华)(1)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瞬之间,青春早已走过,“谁都从年轻时代走过”,真是安慰我们已不再年轻的心。

流年似水悄然去,抚今追昔感慨多。回首曾经走过的青春岁月,恍如夏日傍晚的那一阵清风,抑如冬日午后那一缕暖阳,都给我们以内心的沉静。在这个喧嚣的尘世,我们卑微过,如河岸堤坝的一簇小草;我们荣光过,如暴雨过后的一道彩虹;我们以青春为代价奋斗过,我们用汗水书写过我们的追求。我想起岳武穆的诗句“三十功名尘与土”,我觉得“功名”之于我们就像一阵清风轻轻吹过,而“尘土”却被我们踏踏实实地走过。人生的风雨曾抽打于我们的面颊,可谁又向风雨低过我们高扬的头颅。可是,在时间面前,我们不能算一个强者,岁月已经深深刻写在我们曾经圆润的脸容。我想起宋代那位词人的悲叹:“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每天面对镜子,看着漂染于星星渐生的双鬓,我们叹息岁月吗?

给我们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追忆我们的青春年华)(2)

那一年秋天,我们上高一,共和国迎来了35周年的庆典。那一个金秋,总设计师在天安门广场国庆阅兵,世界看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身影。那一晚的首都北京飘洒于不曾凋谢的礼花,那一晚的我们在这小小的县城通过电视,升腾着青春的激情。

高中生活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改革开放刚刚迈开了双脚,就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中越边境刚刚逝去了硝烟,南海边有个叫深圳的地方不时传来带着那个熟悉地名的词汇“深圳速度”。我们出生于乱世文革,成长于共和国特殊时代,经历了国家徘徊发展,物资极度困乏的时期,品尝过饥饿的滋味。看一下我们中学时代的照片,那种粗布的灰,那种旧衣的蓝,那是那个时代的主色调。衣服带着补丁,脸上瘦瘦的菜色,单薄的身躯里,依然是我们青春的豪情。就因为我们年轻。

给我们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追忆我们的青春年华)(3)

追忆逝水年华,那过往的日子不曾忘却。我们的学生时代,还是幸运的。高考给予我们深深的诱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沐浴改革的春风,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梦想,艰难追求,苦中品乐。记得我们的数学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好好学吧,考上大学每个星期你们都能洗上热水澡,在大学每个周末都能看上电影。”现在的孩子,是无论也没法想到,看电影和热水澡对我们有着怎样深深的诱惑和触动。

给我们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追忆我们的青春年华)(4)

高中时的冬天,真的是出奇的冷。我们通过同学的关系悄悄走进学校西邻的水泥厂、县城南郊的酒厂,在职工浴室,泡去我们累积的灰尘,感觉那个畅快呀,有脱去一层甲壳的轻松。记得那个暑假,我们几个同学自行在学校里学习,学校食堂没人给烧水。我们用我们学过的一点点的物理学知识,用钢锯条接上电源烧水喝。现在想来,那种开水真的是不能喝的,那几乎就是电解水,可是我们喝了一个暑假。我们买几根黄瓜,拍碎几颗蒜瓣,猛咬几口硬硬的煎饼,在这种艰难中我们没忘对知识的渴求。后来,我多次想起《平凡的世界》那个孙少平,我就想我为什么对他那么情有独钟,原来他的身上就是我们青春的影子。艰难困苦,玉汝而成,困难并没有击倒我们,反而让我们在困难中倔强地长成。更多的同学走了高考的路,那一年恢复高考10周年;那一年距今天整整30年。我们实现自己走出农村的梦想;有的同学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商海搏击浪尖,成就自己企业家的梦想。踏上社会30余年,我们的同学五湖四海奔走四方,当时的一个人独闯江湖,现而今已是儿孙满堂。

给我们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追忆我们的青春年华)(5)

曾记否?我们的校园是一排排矮矮的瓦房,地面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大门口有两个深深的大坑,东墙外苹果园成行。翻越西墙,就是烈士陵园。多少个课间,从男厕所的矮墙一越而过,葡萄架下读书、偷吃葡萄、晒太阳,石板凳上躺一躺,那真是我们神仙般的日子。在陵园我们感到很安静很温馨,我们在这里读书,心情特别宁静。我们在松林里散步,我们没一点寂寞,我们也知道这里安眠的都是善良的英雄,我们一点也不害怕。很感谢那位看护陵园的大爷,他从未驱赶过我们,可能是他从我们的脸上看出了我们的稚气和可爱吧?每到清明,我们来陵园扫墓,那时,我们的心情是虔诚的,我们献给烈士的是我们内心的真诚。听着烈士事迹的讲解,不少女同学留下了眼泪,男同学们则攥紧了拳头。恨不早生几十年,要不我们也是英雄。大家心里默念着。毕业前夕,有个别家庭有背景的同学提前就业,我们还跑到烈士陵园合影留念。就在十一年前,我来到母校对过的单位上班,天天从母校身边走过,学生时代天天陪伴的陵园只留下青青的松树林,我感到我是幸福的,人生半百,还能陪伴母校身边。

那个时候,我们小小的县城,也没楼的概念。我们的母校也是一个年级两个班。直到今天,我们也已经分不清一班还是二班。就这样,同学互相交叉,感情互相交融,在莲花山南麓,烈士陵园东邻,那是我们的母校。在这里留下了我们青春的影子,留下了五四晚会的篝火,留下元旦欢聚的歌声,留下我们成长的烦恼和青涩。

曾记否?我们的宿舍是长长的木板通铺,一张张麦秸的苫子,被我们睡成了一堆麦穰。一张张黑硬的地瓜煎饼,就是我们的口粮。每一次周末返校,被一包母亲亲手烙的煎饼,见到老师,羞愧极了,跑步快走,老师笑曰:“跑什么?又不是偷的。”戏言在耳,老师早已撒手人寰。可就是这仅有的口粮,往往是欢快的老鼠替我们品尝。一桶热水打来,舀到我们的茶缸,碎碎的煎饼渣滓泡过,我们靠这个填充辘辘饥肠。一瓶老咸菜,吃了今天吃明天,只吃得口角溃疡。可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里,我们萌生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们踏着星辰跑步、晨读,我们浚河边踏青,那一年的歌咏比赛我们唱着《金梭银梭》,没想到时间还真像这金梭银梭般飞逝而过。我们在篮球场上依然生龙活虎,我们在排球网上弹跳奋然一击,感觉那一瞬间,我们就是那位被我们视为英雄的“铁榔头”。我们登上高高的龟蒙之顶,我们对着山的那边高喊,高喊我们同学的名字,原始状态的蒙山留下我们的足迹。从那以后,也不知多少次登上蒙山,甚至工作以后,我还带学生去爬蒙山,结婚后带着新婚妻子去爬蒙山。我想,这一切都源于我们青春韶华之际在蒙山之巅的那声声呼唤,那声音是那样清晰,至今,仍然响在我们的耳畔。我们读书、争论,纵论国家大事,直指世界风云。身在小城,眼看世界;人在卑微,心境高远。

给我们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追忆我们的青春年华)(6)

曾记否?那时的我们同学,农村来的多,城镇来的少;男生多,女生少。多次读《平凡的世界》,我觉得那位啃黑馍的孙少平就是我们。可是我们遇不到田晓霞。我们班男女生之间,虽说“狼”多“肉”少,可是很少有大胆的敢吃“肉”的“狼”。虽说也有偷偷摸摸暗送秋波之徒,多是地下活动。多少男女同学,三年竟没有说过一句话,一张口就像做了坏事,在女生面前语无伦次脸色绯红。每每有男生在宿舍里互相揭发,你跟某某女生说话了。一时间,觉得跟女生说话,就是罪过了。设想一下,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们再回到三十年前,再回到我们学生时代,我们的男女同学间将会是一番什么样子呢?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追忆逝水年华,怎能不掀起心潮的涟漪?当往事依然清晰却早已远去之际,我突然想起王国维的诗句“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心中涌动的是些许的幸福?是默默的悲哀?还是更多的五味杂陈?

我们的学生时代,我们的老师同学,或许有人偶尔谈起,或许在梦中再现,我们曾经的青葱岁月,那一刻,我们泪流满面。就奢想,如果把我们聚起来,再回到我们曾经的教室,再回到我们花季般的岁月,那该是人生多么幸福的时光啊!

只可惜,这种奢想只能留存于美梦之中了。能让这美梦延续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又隔了10年的同学聚会。好多同学都表达了这种重温青葱岁月的愿望,好多时候我们也都偶尔想起我们的同学、老师。

给我们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追忆我们的青春年华)(7)

追忆我们渐行渐远的逝水年华,在喧嚣之后我们沉静地回忆青春的岁月。虽然,青春不再,可是我们的记忆还在,我们的同学还在。在一个阳光透射的午后,我们偶尔想起学生时代的幸福时光,想起那些几乎要被我们淡忘的日子,想起那些远隔重洋的同学,偶尔翻看微信圈,看看他们的照片,那一瞬间,心中涌起的是湿漉漉的相思。即使在国内,我们的思念飞到了天山脚下,飞到了皇城跟,飞到了泉城,飞到了祖国的五湖四海,这些地方原来之于我们也就是一个地理称谓。可是,因有我们同学的存在,感觉距离已经很近了,感觉曾经陌生的地名,因为有同学的存在,又是那样的温暖。尤其是每天看央视天气预报时,我常常想起,在某某地方,有我们的同学某某,如遇台风、冰雹、泥石流、洪水,我们的问候就通过电话、微信飞驰而去,虽然,我们一点也帮不上什么,问过之后,互报平安之后,心就释然了。

给我们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追忆我们的青春年华)(8)

就在那个晚上,我在清风吹拂的浚河边,接到我们老班长的电话,他让我为我们的高中同学写一段文字,一下子又把我带回30年多前的时光里,潮湿的心又一次重温曾经的青葱岁月,重温渐行渐远的逝水年华,一种莫名的思念让我写下如许的文字,那些缠绕于梦中的思念引发我泪水涟涟。从没感到自己如此柔弱,我也是一个硬汉,我崇尚那位勇与鲨鱼搏斗的圣地亚哥,可一想到30年的青春时光,一想到那些熟悉的名字、熟悉的面孔,一看到自己渐渐苍老的容颜,这一切都深深戳痛了我柔软的神经。

青春不再,“天命”已来,30多年没见,我心里还铭刻着那些青春的模样。我真的不知你在哪里?我也不知再见面我们能否还可以相认?我们只是那么多次重温三十多年前的青涩时光,重温那些逝水的年华。

人到半百思华年,历历往事如云烟。

昔日同窗如相见,对酒当歌尽余欢。

年华老去,青春仍在。“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青春年华的我们,曾那样激情地欢歌我们的时代。今天,公元2022年5月4日,伟大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迎来百年华诞,初心不忘,归来我们仍是少年!

作者简介:

蒙山樵夫:本名陈凯,文学老青年,创作新写手。虽喜欢日日驻留田间,虽自诩多么热爱故乡的土地,却没为这片土地流过多少汗水。为家乡代言,替亲人立传。回报故乡亲人的只有拙劣的文字,以文字留下渐行渐远的乡愁记忆和乡村时代风貌。

壹点号蒙山樵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