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电视没信号了(智能电视抛弃农村老人)

“现在老人要看个电视太难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时常可见此类感叹。今年3·15期间“智能电视不适老”现象被多地媒体重点关注报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居民生活水平整体加速提升,与之伴生的“数字遗民”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在农村地区,城乡、代际之间数字鸿沟影响叠加,导致老年群体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数字困境”。

农村老人,不会看电视了

与众多对互联网依赖程度更深的线上文娱形式相比,电视媒体更受老年人群偏爱,在农村地区尤甚。由中国三农发布、新华网、微博联合权威研究机构发起的“2023回乡见闻”调查显示,“看电视”在农村老人的休闲娱乐活动中排名第一,占比达70%。

据业内相关机构统计,2022年中国彩电市场人工智能电视销量占比达70.5%。这意味着消费者在新购买电视时,可选的“传统”彩电种类并不多。而在当前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相对较低的背景下,智能电视的加速普及,在某种程度上抬高了农村老人看电视的“门槛”。

中国家电网发布的《2022中国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显示,不少老人在面对智能电视时无所适从,1191位50岁及以上被调查者中,近半数人“开机后不能直达想看的电视节目”,设备太多、操作复杂、无从求助等困扰也较为严重。

老人电视没信号了(智能电视抛弃农村老人)(1)

图:老年人使用智能电视中遇到的困难 来源:中国家电网

由于被业界视为智能家居的核心终端,智能电视的应用功能越来越多,广告插播频繁,收费项目层层嵌套,不但不能满足农村老人们的文娱需求,反而让他们望而生畏,加剧了“科技恐慌”。很多离乡工作的儿女心酸地发现,原本为了孝敬老人买回的智能电视,最后沦为了摆设:“自从装上智能电视,我不在家,我奶奶就没看过喜欢的电视”,“过年回家设置好的电视,第二年到家发现已经落了灰”,“本想远程控制,结果我家这台还是不够‘智能’,还挺怀念以前有线电视和固定电话的日子”。

适老化改造,没改到点上?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工信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老年人便利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随后,中国首个《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正式发布,围绕电视机的辅助功能、交互方式以及遥控器制定了详细的生产标准,涉及音频及口语字幕、音频描述、大字体、图形符号、色弱补偿、导航控制、触点等多方面技术要求。

在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引导下,主流电视厂商着手跟进适老化产品改造,开发“长辈模式”“简易模式”。据媒体报道,截至2022年底,已有华为、小米、荣耀、创维、康佳、海尔等多家企业的77个产品型号通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适老化”认证。

人民数据研究院梳理当前智能电视产品的适老化方案发现,大多数厂商的改造思路主要集中在放大字体、降低页面信息密度、简化功能、配备语音控制、安排真人客服等。

老人电视没信号了(智能电视抛弃农村老人)(2)

表:智能电视产品适老化方案 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据公开报道整理

然而,此类“升级”与解决农村老年观众的需求痛点仍存在一定差距。有网友认为当前智能电视的适老化功能“流于表面”:老年人习惯了传统遥控器的数字键,简化按键切频道反而更麻烦;对于许多普通话不标准的农村老人来说,语音操控功能识别速度慢,准确率低,成为“鸡肋”;很多厂商达不到24小时售后服务,真人客服“隔空”指导也无法使老人快速理解和解决操作问题。一些产品的“简易模式”设置了“一键直达”有线电视、跳开智能系统的功能,还遭遇了农村消费者的“灵魂质疑”:“买智能电视,不图‘智能’我图什么?”

“智能适老”呼唤“数字包容”

在数字技术渗透城乡生活、数字乡村建设方兴未艾的当下,农村老人们一方面寻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另一方面也希望获得更妥帖的“数字包容”。智能电视作为最先触达和深入农村生活场景的数字应用之一,自然承载着更多期待。

科技应为生活做减法,产品须避免功能与需求错配。在新一轮绿色家电下乡的政策利好下,产品要受到广大农村市场消费者的认可,不仅要靠技术,更要依赖“温度”。科技企业在智能电视研发中应认真调研“重度用户”的真实需求,深度了解农村老年观众的现实困难,注重将技术应用和设计创新落实到功能和操作细节,提升便捷、舒适的使用体验。

此外还需关注,适老化改造并非简单让智能电视本身“失智”“失能”,跳过智能系统变身传统彩电。在显示界面、功能系统、操作逻辑、售后服务的研发中,可结合农村老人的数字认知、适应能力、使用习惯、身体机能、心理情感等因素多做探索,开发不同需求层面多类型可供选择的产品,助力农村老人享受到更直接、更具体的“数字红利”,探索智慧生活更多可能。

“不会用智能电视”折射出的农村老人“数字困境”不容忽视,其背后的深层问题更值得关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形态变迁,不少农村老人面临着亲人陪伴的缺失、邻里关系的弱化,线下场馆、文娱活动匮乏情况仍较为普遍。智能电视等数字产品虽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孤独,现实世界的关爱和交流仍然无可替代。在丰富线上“适老”的同时,更要加强线下环境和场景的“适老”。完善“线上 线下”的公共服务,帮助农村老年人向数字生活过渡,从心理和技能上都能融入数字社会,在这一层面,政府、社会、家庭的角色缺一不可。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李兵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