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原著里最喜欢哪个人物(白鹿原的牛人朱先生)

引言

小说《白鹿原》里有一位"牛人"朱先生,他几乎是白鹿原上"神"一般的存在:他 "泥屐"喻民、"成豆"预言、指点农民找牛的神奇传说,赴二十万清兵大营说服巡抚方升退兵,以及为军阀刘军长算卦的趣闻轶事……无不显示了朱先生世事洞明的通达和关中大儒"为生民立命"的气魄。朱先生一生秉承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美德,他正直清高、谦和儒雅、睿智豁达、高风亮节,集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点于一身,可谓《白鹿原》白鹿精灵的化身和小说的灵魂人物。

注:以下插图除说明外均来自电视剧《白鹿原》剧照

白鹿原原著里最喜欢哪个人物(白鹿原的牛人朱先生)(1)

正文

(一)朱先生原型:关中大儒牛兆濂

作者陈忠实说,"牛""人"二字的合体即是"朱",朱先生其实就是清末最后一茬举人、蓝田大儒、理学关中学派(简称"关学")的最后一位传人牛兆濂。关学创始人是北宋鸿儒张载,他的四句宣言式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堪为儒家学人的文化纲领。牛兆濂(1867—1937)是关中乡间传闻的"牛才子",他继承关学衣钵,创办学堂,"推乡约,禁鸦片,赈灾民,编县志;经世致用,忧国忧民;罢升允之兵,弥镇嵩战乱"(摘自牛兆濂故居纪念碑文),其风骨精神名满三秦。

小说里写的朱先生除了辞世一段有些艺术加工外,和现实中的牛才子生平事迹很多都是重叠的。那首南方讲学归来在华山顶上吟出的七绝《登华山诗》,也确为牛才子所作:

踏破白云万千重,

仰天池上水溶溶。

横空大气排山去,

砥柱人间是此峰。

白鹿原原著里最喜欢哪个人物(白鹿原的牛人朱先生)(2)

在先贤明诚弘毅的精神指引下,当西安城即将面临兵祸血灾之际,朱先生(以下也指代牛才子)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气魄,慨然答应革命军邀请,作为使者前往巡抚升允(小说为方升)的清兵大营。他以清帝退位,为谁而战相劝,晓以顺时利世、大势所趋、独木难撑之理,又根据升允注重身后名节的心理,陈述"战事一起,遭伤害的是百姓",难免在后世留下骂名,说服升允罢兵,避免了一场血雨腥风,可谓功德无量。

朱先生智慧通达,乃至达到传说中能卜会卦的"神人"程度,最有代表性的是他为镇嵩军刘军长卜卦的故事。一九二六年,军阀头子刘镇华率兵二十万四面围攻西安,而城内守军不足两万。刘军长慕名登门拜访朱先生,请他算一卦何时能进城。朱先生先是以"两只柴狗把门,将军尚不得入,何况二虎乎?"(注:当时守西安的是杨虎城、李虎臣二位将军)的玩笑话奚落了刘军长,然后根据双方实力对比作出"见雪即见开交"的卦辞,接着又以豆腐炖肉招待刘军长。是年初冬,围攻西安八个月不克的镇嵩军遭到国民革命军冯部的进攻,兵败溃逃时天空下起雪粒儿。刘军长的字"雪亚"(小说为雪雅),他想起朱先生给他的卦辞,以及"那碗熬成糊涂熬得发苦的豆腐和生硬不烂的肉块",无不隐喻着这个结局,于是喟[kuì]然慨叹:"这个老妖精!"

白鹿原原著里最喜欢哪个人物(白鹿原的牛人朱先生)(3)

朱先生当然不是妖精。他只是根据当时的形势,看到镇嵩军四面围城,不给城内军民一条逃生的路,和兵法通常的"围三缺一"相悖[bèi]。这也暗示刘军长做事太绝、心狠手辣,不得人心,城内军民肯定会奋死抵抗,短期内镇嵩军定不会破城。同时朱先生又估算出双方后勤保障的大致情况——城内粮食吃光、军民丧失战斗力尚需时日,以及镇嵩军粮草补给有限,结合《周易》的学问,到秋冬之交肯定有变数,所以才做出"见雪即见开交"的结论。朱先生洞察世事的高明,由此可见一斑。

(二)凡、圣之别:相信但做不到

朱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按照"学为好人"的要求立身行事,把"君子慎独"作为修身之本,始终做到表里如一。他给两个儿子起名"怀仁"、"怀义",期望他们以"仁义"立身并传承后代。朱先生有好些晓喻世人、顺口溜似的名言俚语,比如"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房要小,地要少,养头黄牛慢慢搞"等等,被乡间无论贫富的民众像念经一样地传诵。当某个财东被土匪抢了财宝又被砍掉脑袋的消息传开,人们便慨叹着吟诵出朱先生那句圣人般睿智的名言,许多银钱催命的事例不断论证着圣人的警句是何等英明,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身体力行。发生在别人身上的都是故事,凡人们永远也不会想到,别人的故事或许有朝一日会变成自己的事故。

白鹿原原著里最喜欢哪个人物(白鹿原的牛人朱先生)(4)

"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圣人不屑于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凡人永远也看不透眼前一步的世事,而圣人对纷纭的世事洞若观火……凡人们绝对信服圣人的圣言而又不真心实意实行,这并不是圣人的悲剧,而是凡人永远成不了圣人的缘故。"陈老先生把"凡"、"圣"之别的微妙阐述的相当透彻——大道理谁都懂,但真正按照道理、"知行合一"去做的,则是凤毛麟角。

(三)为往圣继绝学: 办教育,推《乡约》,正世风

朱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积极倡导和传播传统文化,是位优秀的教育和社会活动家。先生一生弟子遍天下,据说连日本、朝鲜都有他的学生,而且经商、做官、务农、闹革命的等行行俱全,就连曾经的土匪黑娃都做了他的关门弟子,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朱先生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一点也不古板,全然没有腐儒的学究酸气。辛亥革命后,他首倡"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白嘉轩和鹿子霖修缮祠堂、创办白鹿村学堂后,朱先生竟然对他们二人打躬作揖跪拜起来,说兴办学堂才是惠及万代子孙、功德无量的大善事,"往后的世事靠活人不靠死人呀!"

白鹿原原著里最喜欢哪个人物(白鹿原的牛人朱先生)(5)

牛兆濂(号“蓝川”)书法手迹1

白鹿原原著里最喜欢哪个人物(白鹿原的牛人朱先生)(6)

牛兆濂(号“蓝川”)书法手迹2

关学注重经世致用,有积极的入世精神,朱先生积极推广乡民过日子的章法《乡约》,这也是关学重要的社会实践部分。小说里摘录的《乡约》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关中"吕氏四贤"所制定的《吕氏乡约》,也是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分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个部分。《乡约》是一本乡土教材,教化乡民礼仪廉耻,以正世风,在规范乡民日常行为、调节民间利益冲突以及促进宗族社会稳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式学校兴起后,学生纷纷改换门庭,朱先生索性关闭白鹿书院,专心修县志。他有自知之明,自嘲说自己这只老古董"陶钵[bō]""于今人已毫无用处"。朱先生在白鹿原发生饥馑灾荒后,搁置县志编撰工作,担任赈灾副总监,身体力行为民请命。他和灾民一起抢舍饭体察民情,联合编撰县志的同仁一丝不苟核查赈灾账目,彻底堵塞营私舞弊的漏洞,为原上百姓做了一件大善事、大实事,并拒收乡民送来的褒奖匾额,德行乡里,有口皆碑。

白鹿原原著里最喜欢哪个人物(白鹿原的牛人朱先生)(7)

(四)春秋笔法著青史,超然物外美名传

朱先生不涉政治纷争,保持超然物外的清醒,在他和同仁编撰的《滋水县志》里,以春秋笔法记述了白鹿原上发生的历史痕迹。在朱先生眼里,无论是谁,只要让百姓有饭吃、给人民办好事,"就不管他弄啥"。大革命失败后,鹿兆鹏请朱先生预卜一下国共两党将来的结局,朱先生说"卖荞面的和卖饸饹[hé le]的谁能赢得了谁呢?……(两者)的争斗也无非是为独占集市!既如此,我就不大注重'结局'了……"

鹿兆鹏、岳维山和白孝文在朱先生书院那次的不期而遇,白孝文碍于大姑父面子"不好出手",鹿兆鹏借机逃跑了……看到这戏剧性的一幕,朱先生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看来都不是君子!"在得知鹿兆海确系被红军打死之后,朱先生悲伤至极,闭门谢客。在"民国纪事"一卷里,朱先生写"共军某部过滋水",用"军"字代替前边的"匪"字,他并不担心前后不一会造成漏洞,说"不统一就不统一!留下一点漏洞让后人指责也好喀……"

白鹿原原著里最喜欢哪个人物(白鹿原的牛人朱先生)(8)

在严词拒绝了岳维山和白孝文要他发表反共声明的威逼利诱后,朱先生心灰意冷,不再读书。他对前来拜访的黑娃说:"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接着他算了有生最后一卦:"天下注定是朱毛的",还说:"得了天下以后会怎样,还得看……"朱先生留给原上人最后的话题,是他特殊的遗嘱和那块让人惊诧的墓砖。他一生喜欢自然豁亮清静,所以遗嘱里不要蒙脸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接受吊孝……他一生与人为善,"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最让人惊奇的是,朱先生早就预料到自己死后会"重见天日",事先打磨好一块墓砖,上面刻着几行警醒世人的字:

天作孽 犹可违

人作孽 不可活

折腾到何日为止

白鹿原原著里最喜欢哪个人物(白鹿原的牛人朱先生)(9)

《白鹿原》的白鹿精灵

结语

《白鹿原》的朱先生是一位心系黎民苍生、完美人格的儒者,是作者理想化的道德楷模。他为人师表,为民请命,也是小说里白鹿精灵的化身。朱先生的浩然正气,是民族之魂,是我们精神信仰的支撑。圣贤的仁义之风,朱先生以后,如小说言,虽曾一度中落,但我相信今后定会得以传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