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有云:

橘生南国为橘,生北国则为枳。

晏子老人家的本意是,生长在南方的甘橘倘若移植到了淮河之北,就会变成味道酸苦的枳。即比喻哪怕是同一物种,只要它的生长环境变了,它的本质也会随之而改变。

不得不说,晏子老人家说的这句话还是极其富有哲理的。生南为橘,生北为枳,这种现象不仅可用来描述植物的生长。

国家的划分,人种的不同,甚至性格的差异,其实都能用这一套理论完美概括。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1)

不过,晏子绝对没想到,在他去世的2500多年后的今天,在云南的一个古老村寨里,这里居住的村民不仅同时使用着中国和缅甸两个国家的生活法则,甚至连散个步都能立即实现免费出国。

对于这种现象,也曾有无数来此地游玩的旅客调侃过,谁要是想实现最便宜最直接的出国游,来这里就对了。那么,这个神奇的寨落究竟是在哪里呢?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2)

实则,它正是位于云南瑞丽,距离市区仅11公里的中缅边境线上。而以这条线为界,落在中国的那部分称之为银井寨,落在缅甸的那部分称之为芒秀寨。

两寨虽叫法不同,所属的国家也不同,但自缅甸1950年建国以来,经过多年的人文沉淀,无论是风土人情、习俗教育或是基因血缘,两寨其实早已融为一体,形成了“两国一寨,不分橘枳”的神奇景象了。而在我国,这种情况也是极为罕见的地理奇迹。

在管理上,这个寨子究竟遵循着哪些人文法则呢?因为种族差异,村民之间又发生了哪些趣事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神奇的寨落,看看围绕在他们身上的那些与众不同的人间烟火气。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3)

一条全世界最昂贵的国界线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妥善地处理好国与国的外交问题,维护好国家主权、尊严和安全,便成为每任国家领导者必须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而在处理中缅两国的边界领土的划分问题上,毛主席和周总理更是煞费苦心,惮精竭虑。

中缅两国国境毗连,光是接壤的部分就有近2000多公里,两个国家是名副其实的近邻关系。

为了处理好迟迟未划定的三段边界:阿佤山区,江心坡地区,以及南畹河与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南畹三角地区,1954年至1960年,周总理九次访缅,拿出了大国该有的礼仪与风范,遵循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为照顾到双方利益,提出了各项公平合理的建议。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4)

而在这种敞开心扉、情真意切的外交氛围中,1960年1月28日,缅甸总理奈温主动访华,最终与我国签订了象征着中缅友好往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的友好条约。自此,两国的领土冲突也得到了解决。

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位于云南瑞丽中缅边境线的那个古老的傣族村寨,也从此一分为二,位于中国的区域叫做银井寨,位于缅甸的区域则叫做芒秀寨。

在正式在这个村寨的土地上划分国界前,这里的村民为了区分国域,只是用水沟、土埂、还有竹篱来把两方隔开。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5)

而等到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制定以后,为了规范双方领土主权,便正式在村寨对半的位置树立了一块中国71号界碑,并且用多达5068枚玉石镶嵌出一条中缅边境线。

其中,“5068”这个数字,正是中国和缅甸建交的具体时期。

事实上,不仅镶嵌边界线的玉石的数量有讲究,就连玉石的颜色也是有很大的玄机的。其中,黄玉代表着中方,因黄色象征着端庄典雅,大爱无疆,这里则用来赞美中国在外交上的博大包容之心;

而白玉代表着缅甸,因白色优雅纯洁,由此也寓意着缅甸的友好淳朴。一黄一白,交错纵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不也正象征着中缅两国友好往来,亲如一家吗?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6)

当然,除了这条世界上最昂贵的国界线外,为了赞颂中缅的情谊,两国还专门在这边界线附近修建了一座桥梁。

有趣的是,桥梁的材质同样也是采用了晶莹剔透的玉石和翡翠,总共用料近7777块。而这个“7”,则是缅甸人最钟爱的数字,寓意着吉祥与富贵。

边界线虽然划分好了,但是都说世界人民一家亲,何况在这之前,两个寨落的人们可是一起打打闹闹、互通有无地生活了近十几年啊,生活习惯早已融汇在了一起,又哪里会仅凭一条一脚就能跨越的边界线,就能完全区分开来呢?

于是,尽管两寨人民已经划地而治,但他们的人文习性、风土人情,以及通商手段,依旧保持着原先的模样。仅凭着一张出入境优先候检卡,便能实现无障碍出国。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7)

这些村民,每日饮用着位于边界线上同一口井的井水;整日与线的另一边的村民,因为你的瓜藤爬上我的墙头,我的家畜跑到你那生蛋等这些生活琐事打打闹闹;甚至有时村民们在边界线附近荡秋千,一闭眼的功夫就已经到了另一个国家的领土。

这些因距离太近,产生的鸡毛蒜皮的趣事,又何尝不是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相亲相爱的最好的见证呢?

不过,值得游客注意的是,这种自由出入缅甸云南的“特权”,实则只有边界线附近拥有特别通行证的当地村民们才有。

至于慕名前来此地打卡的游客,要是没有缅甸的签证,最好还是光明正大地“抖机灵”,否则等待你的估计就是一张价值500人民币的惩罚单了!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8)

外交的终极目标,便是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

走在这个“两国一寨”,你将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天到了该去早读的时候,住在缅甸芒秀寨的孩子,都会背上书包,佩戴着中国小学生必佩的“红领巾”,在家长的叮咛下,跨过那条边界线,来到仅一路之隔的银井寨边防小学上学。

而倘若你仔细观察那些位于边防线上的边检官兵究竟在给这些孩子做什么检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孩子的胸前,无一例外,均佩戴了一个出入境优先候检卡。

有了这张卡片,缅甸国籍的孩子们也就能中国孩子一样,享受中国政府给学生制定的教育优惠政策。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9)

众所周知,因为政局的动荡和政府的不作为,时至今日,缅甸的经济水平也不过是中国30年前的水平。

一个连安全都无法保障,饭都吃不起的国家,又怎么能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呢?

因此,对于缅甸人来说,教育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孩童,有的人或许一辈子都无法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一个连基础教育都无法普及的国家,又何谈兴国,何谈未来?

作为缅甸的老邻居,多年来在教育方面,中国更是给予了缅甸不少帮助。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10)

给缅甸芒秀寨的孩子们开通绿色入学通道,让他们凭借着一张“出入境优先候检卡”就能实现跨赿国境读书,便是中国政府给予缅甸人民的一种教育扶持。

而对于缅甸的孩子们来说,这种全世界距离最短的留学经历,也给他们的心智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走进中国第一所边防小学,这里的孩子们有的穿着缅甸的服饰,有的穿着云南傣族的服饰,上课时他们会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习着汉语、傣语乃至缅语的课程。

而下课后,这群孩子还会跑到操场上,欢快地扭起傣族嘎秧或是学习缅甸的舞蹈。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11)

这所边防小学是于1960年,中缅正式签订好边界条约的时候建成的。学校的学生共计147人,其中缅籍学生共有69名。

为了响应国家的教育普及政策,银井边防站还专门设立了“阳光工程”基金,不仅在饮食上照顾好中缅两国的差异,还为家境困难中缅学子提供资金上的扶持。

而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这些缅甸的孩子们也能体验到上学出国,回家回国的便捷与趣味。

在这里,他们不仅与中国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了清晰的认知和打算。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12)

一次,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一位叫做劳唤的三年级缅籍学生就曾表示:“我的梦想就是,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医生,这样我就就能给中缅两国的人民治病了。”

当这个孩子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她的眼睛也散发着明亮的光芒,似乎那个光明的未来此刻正浮现在她的面前。

而这份美好的希望,正是所有致力于两国和平发展的无私的基建者所带给她的。

除了教育方面的融会贯通,在两国婚姻的问题上,两个寨子的村民也是格外开放,形成了一阵颇为流行的通婚风。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13)

你见过如此神奇的跨国婚姻吗?不用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不用考虑两国语言的差异,也不用处理各类复杂的亲友关系,云南汉子们只需下一份简单的聘礼,就能把漂亮的缅甸媳妇娶回家。

而因为两寨在地理位置上紧紧挨着,即便芒秀寨的缅甸新娘嫁去了银井寨,什么时候想回趟娘家,也只不过是走几步路的事。

不用担心新娘子水土不服,也不必纠结所谓的婆媳矛盾,还能享受异域新娘的风情万种,可以说银井寨的中国男人真的是中国乃至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男性群体了!

而也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在这个神奇的村落里,有将近一半的家庭都是属于跨国家庭。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14)

因为云南本身就是少数民族众多,所以在这里哪怕你在一张饭桌上,看见有好几个民族围在一起吃饭,你也完全不必感到讶异。

行走在这个“两国一寨”,你既能看见象征着云南文化的傣家竹楼和带有彝族和哈尼族的建筑特色土掌房,当然,你还能见证到充满着缅甸风情的琼楼庙宇和冬暖夏凉的木质自建房。

因为长期接受中缅两国的文化教育,这里的“语言小天才”也是随处可见的。

当你在哪个景点或是建筑上发现看不懂的文字时,即使随处拉来个过路的村民,他都给你讲的明明白白的。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15)

缅甸人和泰国人一样,因为地势和气候的原因,主要以酸、辣口味为主。像是拌有发酵茶叶、炸豆以及坚果的茶叶沙拉,还有用鹰嘴豆粉、蔬菜热汤熬制的山式“豆腐”面,便是他们的最爱。

甚至就连缅甸的非官方国菜--鱼汤米线,都是夹拌着香辣的香蕉树松脆髓,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而这种热带季风气候的饮食习惯,也成功被贯彻到了湿热多雨的云南。事实上,从饮食上看,云南和同样潮湿的四川有着相似之处,都偏向精心烹煮和慢火熬制。

像是用老鸡汤炖制的洱海野生鲤鱼还有昆明官渡的特产官渡粑粑,都是云南人的最爱。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16)

由此,一个地域可以享受云南和缅甸两地的美食,这对于热爱美食的人说,这个地方无疑是吃货的天堂,烹饪爱好者的精神乐园吧!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显而易见的是,“两国一寨”的水土虽因领土问题被一分为二了,但是养出的这两拨人除了国籍的不同,生活习惯,性格习性上倒是也没不存在所谓的文化与种族鸿沟了。

而这种相互磨合,彼此融合的友好的交流形式,不也正好印证了天安门广场上那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民族大团结万岁”的标语,

要想实现世界的大同,就必须全世界人民一起团结起来,摒弃所有的种族歧视与刻板印象,用真心换真心,和平交往,共同奋斗。

而这,也是每个国家在与他国外交时,应当去追求的终极目标。

云南可以出国的地方(云南的这个村子)(17)

很幸运的是,在这个小小的“两国一寨”,我们见证到了小范围内“世界大同”的可能性。而要想做到真正的“世界大同”,吾辈更应当自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