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手对抗路梯度排行榜(低阶向高阶文青进阶必读的)

射手对抗路梯度排行榜(低阶向高阶文青进阶必读的)(1)

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他的童年时代在外祖父家度过。

外祖父是个受人尊敬的退役军官,曾当过上校,性格倔强,为人善良,思想激进。

外祖母博古通今,有一肚子的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

马尔克斯7岁开始读《一千零一夜》,又从外祖母那里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文化的熏陶。在童年的马尔克斯的心灵世界里,他的故乡是人鬼交混,充满着幽灵的奇异世界,以后,这些都成了他创作的重要源泉。

魔幻现实主义是贴在马尔克斯身上的标签。魔幻是马尔克斯的赤子之心,的童年的好奇、疑惑和恐惧在成年后一次回顾和释疑,在我们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来离奇、恐怖,而对马尔克斯而言,只有释怀和留恋。魔幻是对现实的回避,现实才让魔幻有了根基。

马尔克斯与中国的因缘:

1990年,马尔克斯到访京沪,随处可见的盗版书惹恼了马尔克斯。此行后马尔克斯撂下狠话,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自己的作品,包括《百年孤独》。

直到2008年,其代理人卡门来到中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评估。终于在2010年,中国得到了《百年孤独》的出版授权。

射手对抗路梯度排行榜(低阶向高阶文青进阶必读的)(2)

博尔赫斯 阿根廷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男,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

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书香门第之家,从小沉浸在西班牙文和英文的环境中。父亲在这幢舒适的楼房里专辟了一间图书室,内藏大量的珍贵文学名著,博尔赫斯得以从祖母和英籍女教师那里听读欣赏,未几便自行埋首涉猎,乐此不疲。

1914年,举家迁居日内瓦,正式上中学,攻读法、德、拉丁等诸多语文。随后游历西班牙等地。

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后,博尔赫斯仿佛受命运的驱使,来到他心中的天堂——图书馆,并终身从事图书馆工作,历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各公共图书馆的职员和馆长。

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体裁,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有人评价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

贴在博尔赫斯身上的标签也非常多:极端派、先锋派、超现实主义、幻想文学、神秘主义、玄学派、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这些标签似乎都呈现了他的一个侧面,一个部分,或一个阶段。

博尔赫斯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之下,采用时间和空间的轮回、停顿,梦境、幻想和现实的转换,死亡和生命的共存,打通了哲学、历史、现实与文学的边界,带读者拉倒了一个神秘的、梦幻的、野性的、虚拟的世界,并来回穿梭,不得不说是一个神奇的阅读体验。

博尔赫斯向往东方的中国,爱读《庄子》,但从未来过中国。过世后,其遗孀玛丽亚·儿玉来过中国,推广并出版博尔赫斯的作品。

射手对抗路梯度排行榜(低阶向高阶文青进阶必读的)(3)

乔伊斯 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

代表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1922)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悲观。

出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他的父亲对民族主义有坚定的信念,母亲则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当时爱尔兰这个风光绮丽的岛国是英国的殖民地,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父亲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不论这一家人有没有足够的东西吃,也要给他钱去买外国书籍。

1902年,乔伊斯毕业于都柏林大学学院,获得了现代语学士学位。

192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借用古希腊史诗《奥德修纪》的框架,把主人翁布卢姆一天18小时在都柏林的游荡比作希腊史诗英雄尤利西斯10年的海上漂泊。

意识流是乔伊斯的招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乔伊斯不顾一切,专注于表现内心深处的瞬间火星掠过大脑时,隐约间传递出的无数信息。他炫技般地展现着变化多端的语言形式、第三人称的叙述与第一人称的视角交替、自由间接引语、内心独白、破折号代替引号等等特殊表达,让后来写作者望尘莫及。

乔伊斯的一生,是流亡的一生,生活在别处是他命运的常态。

乔伊斯的作品广受中国作家和学者的推崇,徐志摩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引进了意识流的写作手法,钱钟书用《尤利西斯》中的章节来解释《史记》的章句。萧乾先生在阅读了乔伊斯的作品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在耄耋之年与夫人文洁若合译《尤利西斯》。

后记:

我读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感觉里面的人物的名字都差不多,很难弄清谁是谁,其实读外国名著都有这个问题,只不过百年孤独更甚而已。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一个革命者失败被砍头后,他的血弯弯曲曲地在地上流着,书中描写说是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呼唤,在找寻回家的路……心头怦然一击,很是震动。

后来又去读了他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马尔克斯,人物是生活中历史里的,历史是由每个人的生活组成的。而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我读过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是听了一些文化名人的推荐后。敬佩博尔赫斯的博览众书,博闻强记。上帝给了他一个国家图书馆,却收走了他的光明。

博尔赫斯还让我想起了陈寅恪。一个是作家中的作家,一个是教授中的教授,都是晚年失明,都能有特异功能般的之处某句话在哪个书架的第几排、第几本书的某某页中。

人间自是有书痴。

我读过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我并不觉的好,或许因为我读不懂,我也没有用心去读,只不过把它翻翻完。意识流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我也没搞清楚,有点玄学的样子。乔伊斯让我想到了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的深沉,一样的思绪翻飞,还能成页成页地形成文字。

这三位中,我最不熟悉的就是乔伊斯了,今天总结这篇文章还差点把他和法国的普鲁斯特搞混,还以为《追忆似水年华》是乔伊斯的作品呢。可见我这个文青的等级还不能进阶。

这“三斯”在我国八、九十年代很火,那个时代是全民爱好文学的年代,我想,等我国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爱好文学的年代还会再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