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饿死故事(杂文饿死才子)

懒人饿死故事(杂文饿死才子)(1)

和朋友聊天时,我们谈到“才能”和“财富”的关系。朋友认为有才的人就一定富有。这就好比你长成刘德华的模样,就能吸引所有女人一样,是没有道理的。  韩寒在崭露头角的时候曾自我介绍说:“鄙人有才无财”。就是说自己有才能,但是没有钱。当然,那是他当时的状态,不能同日而语。  一个人有才能并不代表这种才能就是被当时社会所需要的,即使被社会上少数人或一部分人需要,也并不代表它是有市场的;即使它是有市场的,也未必会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所以这种种的可能就造成了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却穷困潦倒的终结。一个善于言辞,强于雄辩之人,如果被秦始皇拉去修长城,你与旁边的人多说两句话就可能被抽上几鞭子。这样的话你的才能不但不被需要,反而可能因为它惹来杀身之祸,才能成为了一种累赘与自身携带的定时炸弹。  当然你也有可能很有才,也被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所接受,甚至被主流社会所认可,但这并不代表你有足够的市场,或者足够的空间,去施展你的才能。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你不够“俗”,或者头不够低。  我给众多有才能的读者们举一个让你们丧失自信的例子。我们知道,江南多山多水多才俊,而众才俊中最有名的有四位才子。他们分别是: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和唐伯虎。我想大家都知道,唐伯虎是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和抱负,亦是位天才的画家,但是他愤世嫉俗的性格不融于当时的社会。唐伯虎的一生都很坎坷,直到最后潦倒而死,年仅五十四岁。他临终时的绝笔诗,也表露了自己刻骨铭心的留恋人世,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态:“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有一个成语叫“恃才放旷”,意思是:依仗着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约束。我想这种清高孤傲,不被世俗礼教所沾染束缚的才气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才能够持久。然而生于俗世,终究难以免俗,你不去迎合众人世俗的口味,就难以有市场,不会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本身也是个悖论。  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们皆精通礼、乐、射、御、书、数。这七十二位全才中,又首推颜回,颜回是孔子弟子中最得意的弟子。他在《雍也》里说自己:“一箪食,颜回像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虽然如此的安分乐道,但是最后三十多岁得痨病死掉了。他安于贫苦,但贫苦并没有因此而包容他。  还有我上面说的最后一种情形,就是你的才能能被社会上广泛的接受、赞扬,荣誉和金钱都能得到,但是并不融于当时的社会,或者说,当时的社会环境不能接受,或者当时整个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思想境界都没能达到那种境界,你的超前也注定了在当前社会的失败与聊到的结局。  曹雪芹的《红楼梦》写得甚是悲苦。直到自己得病而死,最终后四十回由高鹗完成,《红楼梦》才算有了完整的结局。现在人们把《红楼梦》一再翻印,电影一改再改。当然版税和影视权这些东西是不用和老曹商量了。大家还成立了“红学”,很多人倾其一生的研究《红楼梦》。如果曹雪芹活在现代,肯定被很多大学聘去当教授,去国内外演说、讲学。而曹雪芹当时的心情正如他描述《红楼梦》时那首诗中写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现在国际上有一幅画卖到了天价,那就是梵高的《向日葵》。而梵高在当时并不被世人知之甚多,即使知道也不能接受。他是靠亲人接济才勉强生活,最后生活的困苦与精神的困顿使得梵高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这位超前的国际绘画天才的生命。  还有一种现象,在我国一直存在着,那就是诗人的尴尬。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穷诗人,富作家”。这也就从另一方面表露出了诗人精神上的富足与物质上相对匮乏的矛盾。北大才子海子、诗人余地、80后诗人杨钊等最后都选择了自杀。或许他们在精神极其丰富的最后,触摸到的是顾城所说的“死亡那扇神秘的门”。最后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巨大空虚与压力下选择了毁灭。当然也有的诗人也选择了世俗,譬如那位被明星包养的男诗人。我个人觉得中国不缺少优秀的诗人和诗作,也许等国民素质整体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之后,诗人应受到的荣誉与财富才能得以兑现吧。  白的说完了,再说点黑的,这才符合“灰色空间”的定律嘛。  王朔,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编剧。有人曾经问他,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他回答得很干脆:“当然是为了名利了”。曾经有过经商经历的王朔,商人的视角使其知道什么东西适于出售,于是他挑选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为自己的描写对象。1984年初,王朔的处女中篇小说《空中小姐》果然在《当代》杂志中一投即中。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篇著名的网络小说——《与空姐同居的日子》。其实这本小说原始的名字是《和我同居的女人》,也许后来作者发现了空姐也是吸引大家的一个重要元素,所以就改成了现在这个题目。事实证明,《与空姐同居的日子》内容本身并不比其它小说好多少,无论是情节还是语言。然而,这个题目足够吸引人,这本小说在网络的累积点击率过亿,凭借小说在网络上的超高人气,最后它又相继被改编成了话剧、电视剧、电影版本等等。这恐怕与王朔的《空中小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王朔按照他的商业路线一路走来,也甚是成功。当中国只有十亿人口的时候,有五亿人手中都拿着王朔的书,就连大街上卖菜的老大妈们都人手一本《王朔文集》。  王朔后来的一本拍砖杂文集叫作《无知者无畏》,里面把金庸、琼瑶等人并列成四大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那时我看人是有个尺子的,谁读琼瑶、金庸谁就叫没品味,一概看不起。”然而我们知道,无论是四大天王、成龙、琼瑶、金庸他们都拥有足够足够的市场,拥有一般人见都没有见过的足够多的钞票。这也证明了只有俗到一定程度才能迎合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俗人,才能赚到钱,才能达到王朔想要达到的结果——名利双收。  穿越小说类红极一时,现在仍是如此。它也很俗,在我看来,因为足够扯淡。却很有市场。不论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足够空虚,还是人们的学习工作压力足够大。总之,它被很多人所接受。直到最后,我们的中央一套在黄金时段播出以“穿越”为主题的大型电视连续剧《神话》的时候你就知道世俗的力量,市场的吸引力有多么的强大了。俗不可耐的小沈阳出来之后,更是红到发紫紫到发黑,被很多很多人谩骂,但无论怎样,他亦达到了王朔名利双收的效果。  当然还有另一种极端就是“有财无才”,可能有很多很多钱,但是没上过大学、没上过高中、没上过初中。就像小学毕业的赖昌星,他盖了红楼,里面的装修就花掉了1.4亿人民币。还有那个一张口就要买二十多辆顶级跑车的煤矿老板。还有那些脖子里戴着比狗链子还粗的金项链,戴着硕大无比的戒指的暴发户们。他们未必有多少才能,但是也足够有钱。  所以说,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就拥有很多金钱,当然原因很多,上面只分析了几个。而有钱的人也未必就有什么才能,它们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关联。而现在一个人有才能不足以吸引人的时候,这们说这个社会变得现实了。毕竟一朵小花、一首小诗、弹首小吉他曲终没有一沓人民币、一辆跑车、一幢洋房来得实在痛快。至于该怎样选择,有没有一条中庸的路可走,那就需要我们审时度势,根据现代社会上的情况与需求,以及自己的个性与条件自我取舍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