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巴斯om5评测(奥林巴斯复古造型相机OM)
在 Olympus 把相机部门正式转移到 OM System 后,第一款在军舰部冠上 OM System 标誌的产品,即是在 2022 年末所公布的小型旗舰机 OM-5 ,不过不同于当前的旗舰机 OM-1 採用全新机构设计, OM-5 则是大量沿用 E-M5 III 的机构设计,然而内部换上与前旗舰 E-M1 III 同级的电子系统,聚焦在小尺寸与旗舰级的性能表现,此次也在使用几週的时间分享一些感想。
延续 E-M5 III 的机身机构,好的、不够好的地方大同小异
▲ OM-5 的包装在当前全球环境永续趋势下採用单色油墨印刷与原色纸盒
先前曾传闻 O-M5 相较 E-M5 III 会有显着的改变,但结果有点令人失望,倒也不是 E-M5 III 设计不佳, E-M5 III 若考虑到机身结构、操作性等仍是相当出色的设计,只是有些细节若能改善会更为出色,但 O-M5 在外观可见则除了军舰部的标誌改为 OM System 以外原封不动的使用 E-M5 III 的机构设计。
▲银色为 OM-5 、黑色为 E-M5 III ,两者扣除字体难以分辨
打开全新环境永续风格的单色印刷纸盒,从中取中 O-M5 机身,由于笔者目前是使用 E-M5 III 作为工作机,故从盒装拿起 O-M5 后并没有太多的新鲜感,相同的人机介面,相同的电池,相同的 I/O 埠配置,如果把标籤贴起来恐怕也没有人能够区分两世代机型的差异,也令笔者有点懒得介绍 O-M5 的外型特色。
▲机身后方与机顶按键功能配置也完全相同
▲握柄配件可直接相容 E-M5 III ,照片为搭配 STC FOGRIP 的示意
不过即便如此,笔者还是要从个人的使用经验提几项「如果可以改善就好了」的地方,首先是握柄深度较浅的问题,虽然这部分可以从外加原厂握把配件 ECG-5 (台湾首购直接加赠)或是 STC 的 FOGRIP 快展手把解决,但如果从实际层面实在是不想为了手感额外花钱,即便不愿修改机身设计,应该也可以只重新设计握把蒙皮零件,但最终 OM SYSTEM 还是维持沿用既有零件。
▲仍维持 microUSB 并且不支援持续电源模式,但可免驱动作为视讯摄影机使用
其次是充电介面仍停留在 microUSB 而非当前已成主流的 USB Type-C ,笔者对于 PD 快速充电或是 USB 持续供电倒是没太大怨念,只是当前笔者还在使用的 3C 产品也只剩下 E-M5 III 跟 Sony 第一代的 MDR-1000X 主动降噪耳机还在使用 microUSB ,在这时间点仍维持 microUSB 不免显得过时。至于没有双记忆卡与加大电池容量就比较见仁见智。
▲中阶机对相机品牌一直都是比较尴尬的产品,通常并非销售主力、性能也不能凌驾顶级机型
OM System 并未针对 OM-5 为何没有大刀阔斧的进行外型重新设计说明,笔者个人猜测可能是原本 E-M5 III 自产品企划至上市的时间就已经花费较长的时间,毕竟当时也曾传闻 E-M5 受到 E-M10 与 E-M1 上下夹攻产品定位模煳可能会被放弃,同时 E-M5 III 上市后又由于 E-M1 II 价格下杀导致初期销售并未太亮眼。
▲电池完全沿用 E-M5 III 的 BLS-50
而 OM-System 当前的市场策略则是简化产品线,集中在高价值机型,反而 E-M10 层级的入门级距由 PEN E-P7 承接, OM System 反而需要一款中高阶机型填补 PEN E-P7 入门到 OM-1 旗舰的产品区间,但受限于目前数位相机市场前景不明,也不想投入太多开发资源与开发时间,故选择沿用既有的机构、聚焦于升级电子元件提升影像相关表现。\
▲机身防水与耐候规格提升到与 OM-1 同级
不过 OM-5 虽在外观机构未有变动,但对一些着重户外拍摄的使用者应该会对其中一项规格提升有感,即是把机身的耐候性自基础防泼水进一步提升到 IP53 ,以及确保 -10 度环境的运作能力;不过要注意的是 O-M5 在盒装悄悄的移除 FL-LM3 随机闪光灯,但相信多数需要使用闪光灯的消费者多半会另购而非使用仰赖机身电力的小出力闪灯就是。
来自 E-M1 III 下放的电子系统
▲电子系统来自前机皇 E-M1 III
如同 E-M5 III 在电子系统可说是紧凑版的 E-M1 II , OM-5 的电子系统也同样来自前一代旗舰机 E-M1 III ,虽然 E-M1 III 已是 2020 年公布的旗舰机,然而也别忘了对于当时的 Olympus 而言 E-M1 III 也是一款无论是画质或是对焦表现都有显着提升的划时代产品,如今同样的性能凝聚在更精巧的机身之中,对着重拍摄机动性的户外摄影者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相较 E-M5 III 的感光元件, OM-5 的元件在高 ISO 出色不少
OM-5 搭载的是与 E-M5 III 同为 20.4MP 的 4/3" Live MOS 元件,并配有 121 点全相位对焦系统,不过引擎提升到 TruePic IX ,不仅提升影像处理的表现,同时也支援包括使用脚架辅助的 12 连拍的 50MP 高解析影像与手持高解析影像模式,并可搭配指定镜头进行星空 AF 对焦模式;录影部分则具备 C4K 无限时间录影,支援 OM-Log 录影,另外还可支援针对手机观赏的垂直方向录影以及搭配 PC 、手机的免驱动视讯摄影机模式。
▲机身防手振差 E-M1 III 半级,但搭配镜头的混合防手振则达到相同的 7.5 级
此外,对追求户外拍摄机动性的使用者, OM-5 的防手振进一步自 E-M5 III 的机身 5.5 级、搭配指定镜头 6.5 级提升到机身 6.5 级、搭配指定镜头 7.5 级,也表示拍摄者能够在手持拍摄获得更可靠的拍摄成功率,同时辅以 TruePic IX 影像引擎进一步提高可用 ISO 表现,也成为 OM-5 的魅力所在。
▲ OM-5 的脸部感测与眼部优先虽不及 OM-1 ,不过比起 E-M5 III 进步幅度相当高
相较 E-M5 III , OM-5 也导入升级版的进阶脸部、眼部优先对焦功能,此功能对经常需要拍摄以人物为题材的使用者影响会相当明显,毕竟传统自动对焦若无法进一步判读眼睛,在大光圈或是使用长焦镜头时,可能会导致自动对焦判读的焦点偏离眼部,导致人物的五官清晰度不足,脸部与眼部判读的正确性越高,也更能提升拍摄的成功率。
握在手上无感、看到照片有感的新一代紧凑机皇
▲此次搭配的镜头主要是 12-200mm
毕竟笔者本身自 2020 年起开始使用 E-M5 III 作为日常工作机,拿到 OM-5 并没有感受太大的差异,毕竟 OM-5 握持在手中的人机介面、按键配置、操作选单几乎都没有太大的改变,甚至配色与蒙皮设计也完全相同,对于笔者而言少了拿到新产品的兴奋感,但同时也不须适应即能顺手操作 OM-5 。
▲能够快速自动优先侦测人物对于捕捉动态人物相当方便
虽然操作上手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变化,不过一旦开始使用 OM-5 ,仍会感受到相当明显的世代升级,例如此次笔者带着 OM-5 参与高通于夏威夷举办的 2022 年 Snapdragon 高峰会,在类似的情境之下 E-M5 III 判读人脸的速度较慢以外,像是透过偏长焦段拍摄舞台上走动的人物时,借助更精确的脸部与眼部辨识,也能避免将焦点对到背景上的问题。
▲高 ISO 可用度增加对于拍摄特定题材或是搭配非大光圈镜头可有效提升拍摄成功率
同时,照片的影像品质的提升也是令笔者相当满意的,以往笔者在工作场合使用 E-M5 III 多半仅将自动感光度设定至最高 ISO 3200 ,不过 OM-5 则可放心的提高到 ISO 6400 使用,影像细节用于工作也不会有过于明显的瑕疵。
▲其它拍摄的样张
此外此次主要搭配的镜头是着重便利性的 M.ZUIKO DIGITAL ED 12-200mm F3.5-6.3 ,原本预期影像表现可能会遇到高倍率镜头常见的画质下降问题,不过在多数拍摄的情境除了长焦段散景的油画感比较明显以外,细节与色彩表现都在可接受範围,同时依赖相对于 16.6 倍焦段的小巧与轻盈的设计,搭配 OM-5 可靠的高 ISO 与防手振,笔者认为对于舞台拍摄是绝佳的组合。
令人愿意带出门的轻便、高品质系统
▲令使用者愿意带出门的系统才是好系统,规格反而是有一定水準就好
当初笔者会从主流的 APS-C 、全片幅系统转战 M43 ,就是因为考虑到携带系统外出使用的意愿,毕竟相机与镜头功能再强大、影像品质再好,如果庞大与沉重到连携带出门的意愿都没有,也就失去购买相机的意义,当然每个人对于系统携带重量的容忍度不同,不过像笔者现在就会优先考虑携带的方便性而非压倒性的画质。
▲ OM-5 虽性能不及 OM-1 ,但考虑到机动性则全无对手
如果从影像品质与电子性能,目前 OM System 的顶峰无庸置疑的是 OM-1 ,毕竟全新设计的机身设计,更强大的新一代感光元件与引擎等,皆使 OM-1 相较 E-M1 III 有明显的提升,然而 O-M1 终究是一款专业导向的产品,虽然相较性能相同的 APS-C 、全片幅体型还是精巧许多,然而真的要带着上山下海仍稍嫌庞大,当然,价格又是另一个考量。
▲第一款冠上 OM SYSTEM 标誌的 OM-5 虽不是如 OM-1 惊天动地的破格怪物,却也有着自己的个性与产品定位
OM-5 的优点可说是把体型大一号的 E-M1 III 近乎同级的电子性能浓缩在一个更为容易携带的机身内,只要搭配的镜头得宜, OM-5 能够在户外踏青、登山、旅游等场合可靠的拍下精彩的回忆;当然 OM-5 也不是没有缺点,例如较过时的 microUSB 充电介面、无法使用持续电源供电、握持感较为单薄等 E-M5 III 时代就存在的情况并未加以改善,但撇除这些地方, OM-5 可说是当前数一数二的高性能小型机身。
▲相机没有绝对的强者,只有是否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如果把价位作为优先考量,如果追求的是专业级的操作手感,笔者认为 E-M1 III 包括机身手感、双记忆卡槽与较大的电池容量等特色还是对专业使用者比较有吸引力;然而若是想要带着相机上山下海纪录生活与美景,笔者认为全新的 OM-5 满足了兼顾影像品质、操作性、对焦性能与可携性四大优势,是户外摄影绝佳的首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