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的糖水(保胃健康细数6种糖的功效和用法)
中医认为,甘味入脾,就是说脾主甘味,脾胃虚弱时,适当吃点甘味食物或中药,可以起到补益脾胃的作用。大多数家庭居家常备的甘味食材莫过于多种食用糖,诸如红糖、黑糖、黄糖、白砂糖、冰糖和麦芽糖等。不同的糖类有不同的功能效用,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几种常用糖的区别和用法。
01 甘味入脾
《黄帝内经》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五味入五脏,不同的口味偏好或摄入,直接影响着我们五脏六腑的健康。中药治疗就是利用五味之偏,以纠正偏性的脏气,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同时,饮食五味又是脏腑营养的来源。
古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说的是春天的饮食要防止酸味之品摄入过度,同时适当多食甜味之品,以补养脾胃之气。如一些甘味的药材人参、党参、白术、黄芪、甘草等,均具有健脾补气的功效;人们所熟知的药食两用之品如山药、大枣、扁豆、龙眼、薏米、蜂蜜等也有健脾的功效。而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种食用糖,就更加是了。
02 各种食用糖的功效
除了麦芽糖外,白砂糖、黄糖、红糖、冰糖等各种食用糖,它们都主要由甘蔗提炼而成,按照精制程度分是:冰糖>白糖>红糖(黄糖)>黑糖。精制程度越高,品质越纯,反之所含的杂质越多。但不同的糖的功效与其纯度无关,而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 冰糖
冰糖是由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我国在汉时已有生产,冰糖带有清爽不腻的甜味,可用作各种滋补食品的调味辅料。中医认为,冰糖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气不足、饥不欲食、口燥咽干等病症。
在中医经典著作《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记载的乌梅冰糖饮,酸味的乌梅开胃消食,甘味的冰糖可补益脾土,两者配合共奏开胃养阴之功。
■ 白砂糖
白砂糖是最常用的甜味品,蔗糖含量一般在95%以上。白砂糖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其内服具有补中缓急、生津润燥等功效,适用于口干舌燥、久咳不愈等证;如《本草纲目》记载:“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白砂糖外用还具有凉润的营养作用,如口舌生疮或溃烂时,白糖外敷有利于创面愈合。又如《河北中医药集锦》记载:白糖散治汤火伤,白糖一两,梅片一钱,用砂锅将白糖炒黑,成块为度,加冰片研细末,用香油调涂伤处。
■ 红糖
红糖是指由甘蔗经榨汁后浓缩形成的带蜜糖。红糖没有经过高度精练,几乎含有蔗汁中的全部成分,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红糖味甘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健脾暖胃、缓中止痛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寒的胃痛、腹痛患者。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常泡在空调房、偏嗜生冷,一杯红糖水可以起到健脾暖胃的作用。
与白糖相比,红糖性温的同时还能活血化瘀,这也是推荐经期宫寒腹痛妇女喝红糖水而不是白糖水的原因。如《本草从新》记载:“补,和中和血,功用与白者相仿而稍逊。和血则紫者为优。”
■ 黄糖
黄糖严格意义上,是红糖的一种。红糖在熬制过程中火候较小,色泽较淡时,会呈淡黄色或青色,制成的便是黄糖。黄糖的功效作用和食用禁忌与红糖相类似,其温性应较红糖弱。
■ 黑糖
黑糖是一种没有经过高度精炼带蜜成型的的蔗糖,制作工艺较红糖复杂,制作温度也比红糖高,颜色较深,有独特的焦香味。黑糖的功效与红糖类似,但温通力度更强,所以除了具有红糖的功效,其还可温经通络。
现在市场上流行黑糖姜母茶,所谓的姜母就是老姜,味道辛辣,最善温中祛寒,搭配甘温的黑糖,适合寒证疼痛者服用。
■ 麦芽糖
相比上面各种食用糖,麦芽糖较为特别。它又叫做饴糖,一般由玉米、大麦、小麦、粟(小米)或玉蜀黍(玉米)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制成,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饴糖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生津润燥和润肺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劳倦伤脾、脾胃气虚、中焦虚寒、里急腹痛、口渴便秘、肺虚久咳和气短气喘等症。
脾胃虚寒的人适合吃饴糖。中医治疗中焦虚寒胃痛最经典的小建中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熬成汤剂,最后加上饴糖,有“缓而去疾,故能止痛”之妙。单味饴糖内服亦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可冲服,每次15~20克,饭前服用。
关于饴糖,《品汇精要》记载:“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亦有医书记载:“秘结、牙露、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也就是说湿热内郁、腹胀呕吐、痰热咳嗽和小儿疳积等人群不适合食用。
简言之,黑糖、红糖和黄糖均有温养脾胃的功效,温中力度依次递减。白砂糖和冰糖可以平补脾胃,而冰糖还有助补胃阴的功效,更适合阴虚者食用。麦芽糖温中补虚,但质地粘稠,积食之人不宜。
温馨提示
《黄帝内经》认为:“甘走肉,多食甘则痰溢,皮肤粟(sù)起”,适当吃点甘味食物可以补益脾胃,但是如果过量就容易造成壅滞。平时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甜食;痰湿或者湿热较盛的人,就不能过食肥甘厚腻之物,尤其是糖类;糖尿病病人或肥胖者也需慎用。同时,食糖后要及时漱口以防蛀牙。
糖类容易受潮,故而应放置于阴凉干燥处。受潮后的糖容易滋生细菌,最好不要再食用。
来源:黄穗平说脾胃 公众号
编辑:查冠琳· 责编:宋莉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