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阿育王塔(莆田天中万寿塔)
塔斗山海拔118米,面积七百多亩,其山形似螺,亦称青螺峰。
五代人杰地灵
枫亭塔斗孕育名士辈出
《连江里志》载:“至斗山有塔,历宋至元,我里蔡、许、郑、朱、洪诸家登进士第者六十余人。”在这仅有118米的山麓上,自宋至清,枫亭登进士第的达127人,是枫亭人公认的风水山,所以历代重修,保护备至。
地理特写:塔斗山海拔118米,面积七百多亩,其山形似螺,亦称青螺峰。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塔斗山上,高耸在螺峰山巅的天中万寿塔,成了海上航行辨识枫亭的一种标志。
亮点聚集:天中玉皇殿、会元寺、萧妃墓
塔斗矗云霄
在车水马龙的喧嚣中,有一个释放心灵与身体的栖息地。山如眉黛,婀娜挺立,依山傍水的枫亭塔斗山耸立于湄洲湾畔、枫江平原上。它是枫亭港的航标山,既可俯瞰沧溪两岸风光,也可眺望湄洲湾千顷碧波。
沿着林荫小道拾级而上,听流水潺潺,看繁花点点,一种闲适优雅的情怀让人陶醉。塔斗山古石道两侧,可领略曲径通幽、禅房花木的千年足迹,半山腰还可观赏宏大气派的会元寺古刹。
行至山巅,入眼处见一巍峨古塔,苍朴雄浑屹立于天地之间。塔建于五代时期。宋嘉祐四年(1059)端明殿学士蔡襄重修。此塔远看如立天中,所以叫“天中万寿塔”;古塔突出峰峦之上,星斗仿佛伸手可摘,亦有“摘斗塔”别称。
英才彪史册
宋代名臣蔡襄、蔡高兄弟和宰相蔡京、蔡卞兄弟及明代御史林兰友等一批当地英才,都与“万寿塔”“会心书院”颇有渊源,民间留下许多传说。塔西有古松数株,与塔并立于此山峦“天中”,传说是当年蔡襄亲手所植,有诗为证:“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
天中万寿塔畔,“会心书院”“文昌阁”“崇正祠”和“景行”“观海”两亭,与塔斗山腰千年古刹“会元寺”遥相呼应,浑然一体。
塔斗山形似麒麟,以五代末建筑天中万寿塔作为麒麟之角,称为“麒麟独角”。站在塔斗山顶,放眼望去,四面皆海。
《登摘斗岩》
明·戚继光
幽径层层草树遮,山亭高望隔烟霞。
攀跻到处同回首,万户千村总一家。
屹立螺峰之巅
历经千年风雨的海上航标
一山突起,山巅建塔。举目远眺,枫亭之美景,尽收眼底。古朴精美的天中万寿塔耸立于螺峰之巅,威严地注视着枫亭这片热土。昔日的海上航标虽历经千年风雨,仍难掩其精致的石刻艺术。
千年砺风霜
五代阿育王塔建筑风格
阿育王塔因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而得名,他生活的时代距今约2200年。传说他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佛舍利,其中中国有19座。
型制溯源由
阿育王塔也叫宝箧印经塔,是一类实心塔。因阿育王是第一个建造此种形式佛塔的人,所以以其命名。
佛经中“宝箧印”全名“宝箧印陀罗尼”,指宝箧印真言咒,供奉它的塔就是宝箧印塔。宝箧印式塔造型平面四方,由塔基、塔身、塔檐与塔刹四部分组成,其中塔檐多在塔身上四角向上翻挑,形象地被称为“山花蕉叶”。这种形制由古印度的“窣堵坡”发展而来。
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弘俶仿阿育王造塔八万四千,自此,宝箧印经塔有了广泛的发展。
乾坤一塔
千帆竞流的海上丝路守护者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天中万寿塔跨越万里,见证着沧桑海疆的浩荡变迁;穿越千年,守卫着时空交汇的丝路之旅。
千年航标塔
远远地,就看见了天中万寿塔的石柱,仙游的文明历史仿佛就嵌在那耸立的塔石里。
宋时,位于枫亭枫慈溪入海口北岸的太平港逐渐兴起,成为闽中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舟楫可抵达暹罗、日本、琉球、大食、天竺等地,枫亭镇也顺势成为闽中沿海兴化府与泉州府交界处的商贸重镇。古往今来,建于入海口的天中万寿塔作为海上航标塔,为船只指引方向,牵系着每一颗赤子之心。
入夜,塔顶临风,射灯映照,一代枭雄的身姿,腾云而起,显得格外豪迈、端庄、雄伟。如今,天中万寿塔已是仙游县枫亭镇的地标性建筑,是仙游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乡愁。
天中万寿塔,结合佛教文化、中国儒家的尊君孝道文化、中国镇邪禳灾的传统文化等元素形式,造型别致,内蕴丰厚,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塔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文物名录。
宝光熠熠
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宝箧印塔
天中万寿塔来自风云变幻的五代末,它记录着一段段沉淀的历史,承载着宗教、美学、哲学、建筑学等诸多文化元素。静默如斯,风雨不改。
雕琢现纤毫
初上塔斗山,恰逢一场暴雨,巍巍万寿塔在乌云下格外肃穆。首屈一指的天中万寿塔,是全国最大的阿育王塔,也是福建省内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宝箧印经石塔。塔为全石建筑,坐北向南,四方五层,周长20.40米。塔身几乎布满浮雕,造型之奇特,技艺之精湛,堪称一绝。爬上来的游客,无人不叹为观止。
枫亭地处海滨,海拔地势低,经常受到海水浸淫而致灾受害。或许,古人想借佛教法力镇压海上孽龙兴风作浪,即镇龙以禳灾。因而,在塔的最顶端,高高竖立一杆鞭状的石柱,四旁嵌上扇形的石雕,组成蕉叶合物轮顶。远远仰望,形如一顶佛帽,让人敬而生畏。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专家张驭寰曾在《中国塔》一书中指出:天中万寿塔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宝箧印塔”。“这座塔体型大,在阿育王塔中独立建造的,这是最大的一座。普陀山普济寺太子塔体型也很大,但是与此塔比较,还是逊色的。”
浮雕浮屠
历史见证下的艺术精品
万寿塔表面几乎布满浮雕,其造型之奇特、艺术之精美,均堪称一绝。
宋嘉佑四年,即公元1059年,宋端明殿学士蔡襄重修天中万寿塔。
清嘉庆三年,即公元1798年,有重大修理,塔上层基座北面有石刻记载。
民国八年,即公元1919年,塔又重修,现塔下层基座北面右方留有石刻。
近乡与客地
海风吹来,林涛阵阵,此起彼伏。树林中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像是千万把琵琶、千万台钢琴,在同时演奏天籁之声,惊天动地,激荡山野。树叶丛中,百鸟穿飞,相互逗趣,快乐地放喉歌唱。林间无数彩蝶翩翩飞舞。树荫下,百花竞放,绿草如茵。山脚处依山而建的仙游火车站,如今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站在天中万寿塔边,看和谐号前灯闪烁、笛声震耳、此及彼离。伫立塔下,仰望苍穹,俯瞰山下,心底油然生出豪迈之情,思绪联翩,任谁都会眷恋自然而不愿离去吧?
作为仙游县唯一的邻海镇,枫亭是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南大门,仙游建设工贸文化旅游城市的前沿阵地。这块千年守望的灵性土地,而今焕发出美轮美奂的时代光彩。
周边旅游
正所谓“何须寻海外,此地即蓬莱”。早在宋朝,仙游就享有“东南望邑”盛誉,是个名闻遐迩的旅游大县。不必追寻天下名山大川,最美的景胜正在人杰地灵的仙游。
游·会元寺
天成一座山,山里有座寺,寺里有故事。塔斗山里的会元禅寺,是枫亭二十四景中的第三景。一千多年来,会元寺屡废屡兴,几易其名,唐、宋、元朝名“东禅院”,明朝易名“东林寺”,清朝迄今名“会元寺”。
游·萧妃墓
“红尘几回梦醉,骨柔娇姿楚。冰心寂、曲苑寻幽,浅吟低唱朝暮。浓情绻、纤腰弄影,秋波目断楼高处……”一读才女萧妃的诗词,仿佛看到了她的柔情,她的悲怆。
塔斗山南麓,绿树环绕,萧妃故里,班支花开,树花如芙蓉。《仙游县志》载:元末,连江里萧家女丽蓉,青春妙龄,人品出众,宛如仙女下凡。朝廷下诏选拔秀女,丽蓉被选为太子嫔妃。太子登位号称顺帝,册封萧家女为妃。三十五年后,回到魂牵梦绕的枫亭故乡。
萧妃逝后,葬在枫亭塔斗山麓,后因铁路过境,萧妃墓迁移至塔斗山半山腰,建有纪念堂。透过六百多年的时空,一枝别样的花朵在悠悠绽放,一个如水的女子从波光粼粼的照影中走来。芳踪已远,元、明江山已成旧事,而关于萧妃神奇传说,成了游会元寺永恒的怀念。
萧妃墓为仙游县迄今发现的唯一妃子墓。墓坐西向东,通面阔6.3米,通进深17.2米,占地面积108平方米。墓呈凤字形,墓丘三合土构筑,呈龟背状。前置祭台,有三级墓埕。第一级墓埕两侧有三合土构筑的狮子。
游·天中玉皇殿
坐落于塔斗山东麓的道家法场——天中玉皇殿,它的前身是唐朝开元年间,主祀玉皇大帝的“仰止堂”。人们朝拜玉皇大帝,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来源:莆田文旅 编辑:黄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