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1)

平遥清虚观位于城内东大街东段路北,东行五十米左右即是下东门也就是亲翰门,由清虚观西行至十字路口就是平遥古城的中心。清虚观是古城内最大的道观,也是平遥古城城墙内建筑中资历较老的。道观坐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牌楼、山门、龙虎殿、纯阳宫、三清殿、玉皇阁。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2)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3)

清虚观门前有木制牌楼,二柱式,歇山顶,斗拱七踩,前后置戗柱稳固,上有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题“清虚仙迹”匾额。“清虚仙境”源自传说:吕祖曾现身玉皇阁。当年慈禧和光绪西逃,曾在观内求签、打醮。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4)

清虚观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左右分布对称。山门与龙虎殿之间为一进院,只在龙虎殿左右廊下有几通碑记;二进院最开阔。主体建筑为三清殿,三清殿有左右耳殿,东西廊殿。三清殿前有夺人眼球的献殿,因楼上供奉吕洞宾又称为纯阳殿。纯阳殿两翼曾有八卦台,一条甬道从山门铺到纯阳殿达玉皇阁。纯阳殿前甬路两旁有碑亭。三清殿后,由玉皇阁和东、西廊窑组成三进院。看图比文字更好理解,随鱼开游吧。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5)

清虚观内龙虎殿内北侧山墙上的青龙白虎彩绘泥塑为元代遗存,颇为珍贵。另外龙虎殿内那哼哈二将般的青龙白虎为明代彩绘泥塑,纯阳殿和真武窑有八尊清代彩绘泥塑。清虚观还有宋、元、明、清各代碑碣三十通,其中元代碑碣三通为鱼此次寻访的重点。上图为龙虎殿东侧檐下的几通碑记。在西侧檐下找到这通元代碑碣《清和真人真像之记》(见下图右一)。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6)

该碑阳为碑记, 碑阴则为清和真人尹志平之像(见下图)。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7)

碑文内容字迹漫漶,与《平遥古城现存历代碑记辑录》中文字比对 勘误后碑文如下:

窃以为【以为二字有误,应是垖(去土边),通假于师】大道【缺一肇字】兴,爰自玄元之祖。真风载阐,继生傲吏之徒世且虽殊,人斯不乏敬。惟我清和师父仙风素禀,道价孤高。实王重阳之嫡孙,乃丘长春之高弟,人争景仰,众喜归依,教掌于二十馀年,名益乎二千去。东西非像,徒见存思。幸兹绘塑之一新,须念贤豪之众力,庶传不朽,谨记芳御: 平遥县都达鲁花赤速鲁海速纳夫人。平遥县长宫梁瑜、夫人王遵善、大哥梁栋。

宣授太原路明安梁瑛、夫人温恭善、夫人翟通善、二哥梁天佑、三哥梁天祥。前达鲁花赤梁官奴、夫人宁本善。沁州长官杜德康、夫人王体善。 故元帅移刺三哥夫人包守善、夫人覃妙善、大哥引哥、三哥□奴。

宣羌寇兴国夫人刘永善、袭父金牌次官寇石家奴。平遥县次官王良佐、夫人张守善。平遥县长官弟梁琮、捕盗官郝义。故平遥县令温典、县君闫保善。 酒税使郝唐杰、王玠、胡汝霖、李庆、赵通玄知谨。梁明安、下弹压刘德荣、娘子王行善。 提控郭德成、娘子段悟善、都管周德方、娘子翟钦善、都管徐德贵、娘子宁本善。会首马希仁、胡知隐、李保淳、常信平、杜若水、李艮唐、李德清、董德正、邢钦道、邢德信、郭德义。

右优【优字应是伏字】愿各家眷属无夭昏暴陵之灾,合境生灵享福寿康宁之福,胜缘永结法会,长逢□□有□□岸。 岁在丁酉上元日南轩老人张天祚记 。太上正一盟威法师赐紫冲和大师提点太平兴国观。

碑文中梁瑜、梁琮及梁瑛子梁天翔兄弟、子侄相继为平遥令守,计年累计达55年之久,故康熙46年《平遥县志·卷之四·官师》中论曰:“梁氏一门为本县令凡三,固以见阀阅之盛,亦知前世朴略,草昧初开,其用犹为近古也”。(摘自新浪博友遂斋)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8)

龙虎殿是清虚观的山门,修建于元代初年,明代重修,龙虎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采用"悬梁吊柱"的奇特结构,殿下面东西廊分塑青龙、白虎二神像,高达5米,骨骼雄健,怒目而视,手持戟剑,神态勇猛,体态完好,为明代作品。壁上有青龙、白虎形象,其中白虎抽象造形颇奇特,这组塑像为元塑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摘自搜狐网)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9)

这就是阔大的二进院。东西有廊殿各十一间,硬山顶,原供“九天圣母”、“九曜星君”、“七十四司”。民国十八年(1929年),廊殿的塑像遭毁坏。现辟为展厅。其中平遥历史展详述了从4亿年前到1911年平遥的发展史。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10)

碑亭硬山顶。东西各一座。内各有一通碑,碑文分别道教经典《阴符经》、《清静经》,均为老碑额,新碑文。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11)

东侧碑亭与纯阳殿之间有一“吕祖灵符”碑,正面画像,背面灵符,西侧灵符。同样碑座老的,碑身新制。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12)

东侧廊殿外有一通碑碣(见上图),后面碑文斑驳难以卒读。前面碑文“冲历真人郝君”会不会是全真七子之一宋人赫大通在《太古集》序中提及的“先师广宁全道太古真人郝君”?鱼还得费一番心思查找资料。如果是的话,清虚观中的宋碑就是这通了!墙上还嵌有三块碑,均为记事碑。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13)

其中一块《蒙哥皇帝圣旨里》碑(见下图)意义非凡,它是梁瑜、梁瑛兄弟请旨将清虚观更名为“太平兴国观”史实见证者。碑文字迹清晰, 内容如下:“今自大朝兴国以来,为本宫兵革之后,殿宇房屋全无损坏,因此有本县长宫梁瑜并万户梁瑛等经诣本府,乞改名额曰太平兴国观,各有已立碑记。”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14)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15)

廊殿内的平遥历史展。明代琉璃香炉

平遥琉璃制造史和中国有着相同的悠久历史。琉璃起源于西周、隋唐时达到繁荣,但到了明清时期才用于建筑上。山西在明清以前就是琉璃的重要产地。山西的阳城、平遥、汾阳、文水等地都有“琉璃之乡”的美称。这件明代香炉,上面有“黄、绿、蓝”三个颜色,它采用的建筑手法为镂空圆雕的手法。市楼、城隍庙、九龙壁便是平遥琉璃的代表作。而平遥烧制琉璃以张家、侯家为代表。(摘自平遥清虚观导游词)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16)

展厅西侧全貌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17)

这一溜无头石雕像是宋元时期的十八罗汉(见图),介绍说:平遥县只保存了身体,头部在汾阳县。

清虚观也是平遥县博物馆,除却平遥古城历史展厅外还有五个展厅,分别为石雕艺术品展厅、铸铁工艺展厅、水陆画展厅、木雕艺术展厅、纱阁戏人展厅。藏品不容小觑。上图和下十八图为石雕艺术展厅,在西侧廊殿后。是唯一一个室外展区,也是鱼最爱看的展厅,就是觉得这展厅有点对不住这些藏品。想想太原纯阳宫即山西艺术博物馆的石刻碑碣展厅也这样,也就没奈何了。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18)

简易棚石刻展区入口醒目位置为一经幢残件(见上图和下图),精美异常。 围着它,鱼转来转去,纳闷它为何没有任何说明文字。是异地新迁移来的?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19)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20)

及进入展厅细致看时,发现大多展品没有文字说明,有也是一句如:隋佛头(见上图)。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21)

展室不大,满满登登的藏品,有几件顶天立地。还有不少残件。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22)

上图为隋菩萨、隋无头佛像。在隋代菩萨像里面是北魏的千佛幢。拿上面大部分的佛像都风化掉了,无法辨识。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23)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24)

千佛造像碑(上图左侧最里面),北齐。造像碑(上图右侧),北齐。前后均有龛位。造像碑左侧为北魏千佛幢。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25)

展厅内有十二块唐代墓志,分别为:殷君墓志【名溦,字志顺】;尹君墓志【名太】;大唐薛君墓志【名义】;唐故处士封君墓志【名如璋,字景璧】;大唐故处士右武卫翊马君墓志铭并序【平遥人氏,终于开元13年冬十月廿八日】;唐故成府君墓志【名光润】; 大唐故处士骑都尉郝君墓志并序【名庐,字师】;平遥县薛府君墓志【名力,字移岳】;唐故处士冀君墓志【名肆,字隐】;唐故王君墓志铭并序【名买,字文贵】;唐故试太常寺协律郎张君墓志铭并序【名其先】;唐故游击将军守左金卫将军赐紫金鱼袋上柱国胡公墓志【名怔,字重昭】。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26)

平遥县筑城开河基并序碑(见上图和下二图),清代。闫国祥书,李其芳、宋宝泰镌刻。《平遥县筑城开河记并序碑》,呈屏风式八块组成,正面记载的是清代平遥修筑城墙和护城河时的状况,背面是各票号捐助银两的记录。是研究平遥明代到清代城市历史演变情况的宝贵实物资料。碑文楷体书,出自清代有名的书法家闫国祥之手,字体顿错有致,是宝贵书法艺术珍品。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27)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28)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29)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30)

展厅还有几处除了唐代的墓碑外的陵墓石雕,包括西汉的石羊、石虎,清朝的文臣武将。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31)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32)

与石刻艺术展厅相邻的另一以碑碣为主的展厅,其中一块玻璃罩上的碑刻为《阎锡山告示碑》

在太原文庙还有一通阎锡山告示碑。鱼和先生去太原文庙那天恰逢周日,文庙竟然休息。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33)

清光绪末年,清虚观内兴办学堂,民国后改为学校。民国15年(1926)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又作军营、军队留守处、粮库。1949年以来,粮食部门占用期间,大殿塑像遭毁。1973年11月15日,平遥县革命委员会公布清虚观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冬,平遥县文物管理所进驻其中,此项文物始得有效保护。1985年,粮食部门彻底腾迁,清虚观建筑群的原貌渐趋恢复。1989年,平遥县文物局设在清虚观。1992年,复修后院西廊窑,翻修龙虎殿、中院东廊房屋顶。1996年1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清虚观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中院西廊房落架大修,三清殿拨正梁架,更换折裂构件,翻修屋顶,补配脊饰。1996年,在清虚观筹建了平遥县博物馆,1998年,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重修后院东廊窑。清虚观的历史原貌将全面恢复。(摘自今日头条)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34)

上图和下六图为铸铁艺术展厅。

我国宗教史有两千多年,基本上是多种宗教并行不悖。佛教徒从早期的舍利崇拜到隋唐以降造像蔚然成风;道教宋真宗以前,鲜有神像供奉;儒家不是宗教却胜似宗教,有宋开始联手道教,合流后儒家人物造像应运而生。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35)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36)

毗卢佛是“毗卢遮那佛”的略称,“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法身佛。这尊金元风格的铁铸像,独特处在金刚座上铸有五百罗汉。毗卢佛的中间为护法和罗汉,下面是阎罗。有明显的藏传佛教造像特征。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37)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38)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39)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40)

从铸铁工艺展厅出来,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纯阳殿格外醒目。纯阳宫建在月台上,有甬道直通清虚观山门。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41)

纯阳宫面宽三间,六檩卷棚式,悬山顶,前有抱厦,斗拱五踩,双昂,补间一攒,屋面装饰繁官,色彩华丽,整体风格趋于小巧轻盈,而又有几分柔性之美。纯阳宫内设有神龛。金形泥质、道骨仙风的吕神端坐神龛内。由于吕祖高高在上,人们必须仰视才可观其貌,更可以体现出人们对吕洞宾的敬仰之情。据《县志》载:吕洞宾在清代时曾有清虚观显灵,留下"一心二人仁"的仙迹在玉皇阁柱子上,因此清代知县增修这精巧典雅的纯阳宫供奉吕祖。千百年来,这里香火一直绵延不绝,尤其是每年四月十四,吕仙诞辰,更是香客如云,极大地缩短了清静道观与喧闹世俗间的距离。纯阳宫外的楹联:"一元道气远超天地外,三十功名常伴梦幻中",将道教追求的祥和超然一语道破,清代石狮、道符,端立宫外,镇宅避邪。整座宫殿,成为清虚观的主体建筑之一,也是道教文化体系的见证之一,更是研究道教文化的实例所在。 (摘自网易)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42)

纯阳宫门外有一《吕洞宾神符》碑,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勒石原件。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43)

殿前石狮,让人难忘。介绍说系清代原物。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44)

纯阳宫正面免冠照,悬山式抱厦接卷棚顶。这里本是三清殿的献殿,因阁内楼上有吕洞宾泥塑,又名纯阳宫。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45)

纯阳宫内,吕祖端坐楼上神龛内。他身旁还有两位侍者,皆为清代作品。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46)

纯阳殿后两米距离就是三清殿。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47)

三清殿在纯阳宫后面,面阔5间,进深9椽(有资料上介绍为十一椽),单檐歇山顶,四檐斗拱五踩,补间一攒,内、外檐斗拱做法相同。拱眼壁上悬塑龙凤,若飞若动。殿顶琉璃方心、剪边。殿内梁枋间有"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题记。 殿宇高大壮观,神台上原有"三清真人"、"二十八宿"泥塑。现已荡然无存,仅殿内西侧竖记述元代建殿蒙文碑一通。大殿东西两旁各筑有耳殿三间。(摘自搜狐网)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48)

现在三清殿供奉的道教始祖三清:中玉清原始天尊、左上清灵宝天尊、右太清道德天尊,为近代补塑。彩绘泥塑像高大。周围原二十八星宿的位置上零星有四尊木雕。看着极其混搭。如下图的送子娘娘和娘娘身后那位武士,有点无厘头效果。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49)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50)

是财神吗?不像关帝爷,护法神?其身后的武士和他很搭,都是威猛之相。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51)

这位护法神守护着清虚观三通元代碑刻中最重要的一块--蒙汉碑。

碑通高205厘米、宽90厘米、厚23厘米,为元代作品,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碑之正面用蒙古国初期沿用的八思巴文,以二十行字记录成吉思汗等四位皇帝的丰功伟绩;背面是用汉文楷书对此碑正面记录的翻译和记载修筑清虚观的布施情况。此碑质地多玛瑙石沉积而成, 石碑表面光滑透亮,触摸凉爽。有一种说法,这块碑极有灵性,每当阴天下雨时,这块碑会渗出水珠,所以叫“透灵碑”。此碑是研究蒙古历史文化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摘自搜狐网)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52)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53)

三清殿的左右耳房辟为碑廊。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54)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55)

在水陆画展厅外有通碑,碑文漫漶看不清,从碑头看,此碑有年头。在影壁墙上还发现一副壁画,看得不太真切。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56)

清虚观也就是平遥县博物馆藏有1984年收藏的43幅三级珍贵文物清代水陆画,全部为单幅卷轴画。原为沿村堡古佛堂举行水陆道场时所悬挂之物。这些水陆画内容丰富,有反映佛教系统的诸佛菩萨、明王尊者、护法韦陀等,有描绘神道的日月星辰三官大帝、风雨雷电等;还有绘制各色人等的帝王太子、后妃宫嫔、将帅士兵、贤妇烈女等像;也有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画像,如桥梁路倒、投河落井、别妻离子等凄惨的人间景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和清代艺术珍品。这些作品多由民间道释画高手绘制,严谨工整艺术精湛,其内容包揽了佛、道、释、民间崇拜的所有神癨(音祸)。由于受保存环境的影响,多幅已出现碎裂、画面严重褶皱焦脆、有的甚至已经缺失,属于急需修复的藏品。(作者单位:平遥县文物局 李新华)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57)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58)

清彩绘地藏王菩萨水陆画轴。(上图右二)尺寸:纵:157.5,横:78内容:这幅图采用中轴对称的手法,描绘了地藏王菩萨讲经说法的场面。手持锡杖的地藏王,慈祥中透着威严,一脚踩莲花,一脚轻抬,端坐于宝座。闵公、道明站立座前两侧,虽长幼有序然尊卑有别。菩萨背后各有一怀抱经书的侍女,巧笑兮然,欲语还休。所有人都正襟危坐,仿佛时间都凝固了,只有地藏王菩萨的坐骑似发现了捣乱的恶魔,龇牙咧嘴,跃跃欲试,一下子把安静的场面变得灵动起来,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作者单位:平遥县文物局 李新华)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59)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60)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61)

三清殿之后为三进院,主体建筑为玉皇阁,窑洞三间,里面供真武及两位侍者塑像。资料上介绍窑顶原有明代建造玉皇阁五间,回廊环绕,但毁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一场火灾,只留下了下面的真武窑。玉皇阁东西有两廊,各有窑洞五间加前廊,资料上介绍为当年羽上库厨和迎客之所。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62)

玉皇阁顾名思义里面应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如果没有在上面补建计划,不如一步到位改为真武窑。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63)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64)

真武像五尊,清雍正年作品。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65)

离开真武窑来到木雕艺术展厅,见下七图。介绍上说:这些木雕展品都是由大柳木制作而成的佛像,是宋、金、元时期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是以十二生肖为题材。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66)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67)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68)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69)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70)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71)

在平遥县博物馆里陈列着二十余尊正襟端坐、面容慈祥、神情各异的木雕神像,都是以道教中的五岳山神及男女供养人为题材,系宋元作品,颜色、配饰至今仍保留宋元风格,极为珍贵。造像材料为柳木,采用圆雕立体手法用削刻而成,用这种手法雕刻出来的作品生动、传神、细腻、逼真,是一种写实的造型艺术,在工艺上也较为复杂,它要求人体各个部位的比例协调,面部表情、动作的搭配、衣纹线条的处理等在设计与操作时都需要通盘考虑,准确表达。木雕像与石雕、铁铸像相比,除了在材料性能和刀技上有所不同之外,它还能使造型镂空展开,体面棱角更为圆转、柔和。(摘自百度)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72)

最后一个展厅纱阁戏人。下二图。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73)

这些纱阁戏人原存于市楼上,来自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平遥“六合斋”纸活铺民间艺人许立廷之手。这里展示的28阁保留下来的珍品。它是以传统戏曲为体裁,以纸、泥、木头、谷草、绸缎、皮毛、棉布、麻绳等为原料,集雕塑、绘画、纸扎、立粉、描金、堆景等工艺于一体,根据传统戏曲内容,塑造各种不同角色于一阁。一阁一戏、一戏一场、一般安排4个人,身高50CM。这些作品形象生动,富于装饰,从身势、脸谱以至道具,工笔重彩画,给人一种灵感。纱阁戏人在明清时期多用于民间办丧事时灵棚里的摆设品,在当时,每阁可卖2000文银,可现在,它已成了无价之宝了,因为它是国内仅有的稀世珍宝,成为研究我国戏剧和民间美术难得的实物资料。(摘自百度)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74)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75)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76)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77)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78)

五一游平遥穿越千年清虚仙迹(28晋行晋中)(79)

感谢朋友们和鱼游清虚观,下期平遥古城拾珍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