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

文|新面纱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1)

逢年过节,亲戚们聚在一起,见到未婚的小辈,免不了一轮催婚,小辈们受不了,要么假装说有对象,要么积极配合找。

要是七姑八姨同辈之间,有个别人的儿女没有结婚的,也难以幸免,被同辈逼问:“怎么你儿子(女儿)还没结婚啊?你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啊,你也该催催了。”

作为父母,哪能不急呢,催又有什么用。

我一个姑表弟,比我小一岁,我的孩子明年都可以上幼儿园了,他还“母胎solo”三十年。姑父很着急,各种催,各种找人介绍相亲,姑姑倒是表面淡定,缘分这东西,急也没有用。表弟呢,哪有不想结婚,不想谈恋爱的男人,只是家庭条件在那,自己又没有长期稳定的收入,想要脱单,还是比较难的。

听说姑父托人帮他介绍了一位女教师,姑父喜欢得不行,让表弟多努力,加紧追到手,但那女教师根本看不上表弟。

是啊,表弟家在农村,父母又以务农为生,表弟又不大有出息,文化不高,人家能当上教师,怎么着也是个文化人,跟表弟根本说不到一块去,往深了说那叫三观不合,门不当户不对,看不上表弟很正常。

像我表弟这种单身男生,在小城镇和农村很多,大多数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父母四处托人介绍。

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2)

原本以为小城镇的单身男女会更焦虑压力更大一些,大城市里的单身男女会更淡定,毕竟收入高条件较好,但一项调查显示,完全相反。

珍爱网调查显示70%的城市单身青年感到焦虑,而感到焦虑的小镇青年只有40%。

对此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点评到:“亲密关系是一种归属需要。相比小镇青年,北上广深等城市青年多为“漂”一族,远离家庭和原来的社交环境在外打拼,他们更渴望想要有人能够互相支持和关心。

而小镇青年的孤单感则没那么强烈,故表现出来的脱单欲望不是那么强烈。但事实上,即便有完善的人际关系网络,缺乏亲密关系仍然会造成另一种更深切的孤单。所以,小镇青年表现出来的“佛系”可能也只是一种表象。”------《2018调研手册》


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3)

大城市里,已经出现了单身潮,有些是因为客观原因,比如房价太高,男人买不起,安不了家,没人愿意嫁给他;有些则是主观因素,比如女人自己可以赚钱,不需要依靠婚姻和男人,与其婚后要承担起家庭琐事,照顾对方的父母和孩子,不如一个人过更轻松自在,反正也能养活自己。

不久前,韩国出现了不结婚运动成为潮流,导致生育率低,政府还帮忙安排相亲上了热搜。

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4)

单身逐渐成为一种趋势,20世纪下半叶,北欧国家不婚的人口逐渐超过总人口数的一半,随之向西欧和美国蔓延。

到了我们中国,20世纪80年代,国家统计局里显示终身不结婚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3.8%,也就是说100个人里就有4个人终身不结婚。

到了2018年,独居的人口已经有将近2亿人,这个数据挺让人震撼。

国家统计局和民政局,数据显示,从全国来看,2018年结婚率仅为7.2‰ ,数字创下10年来新低。这些数据表明,单身,是世界潮流,并且,范围越来越广。

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5)

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6)

在世界潮流冲击下,那么,单身族或者不婚族们要做好哪些准备呢。社会学家李银河在《李银河说爱情》一书里给到四个建议,我认为很受用。

第一点:经营好你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没有婚姻,不代表就没有了爱

1.经历爱情

不婚族们决定不结婚,但还是要去经历爱情。以前的人认为,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现在的人观念变了,都比较先进和前卫,觉得结婚是结婚,恋爱是恋爱,不结婚也要谈恋爱,只要两个人相爱,说好不结婚,互相陪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维系好亲情

因为没有婚姻,你就没有一个法定的配偶,但还是要处理好跟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关系。

毕竟亲情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情感。甚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能找亲人帮助,不至于你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连个帮手都没有。

3.交几个知心好友

另一方面最好交几个知心朋友,朋友不在多,在于诚。在你感觉孤独的时候,需要倾诉的时候,能够倾听你的心事,不至于,让自己连一个听众都没有。


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7)

第二点:要有长期的感兴趣的事业,稳定的收入是你单身和养老的保障

人们为什么要结婚,要生孩子?

在传统思想里,结婚是为了生孩子,生孩子又是为了老有所养,有人养老送终。对于父母来说,生孩子是投资,我养你小,你养我老。国家也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但是一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是没有这样的规定的,因为他们养老不靠子女,而是靠国家,靠社会,以及靠自己,有完善的养老体系,有养老院,有社会保险金养老金,所以,根本不担心老了没人养活。

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暂时还达不到,但是已经一直在努力了,一些大城市里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到养老金,年轻时打工攒了存款,又有房子居住,不用跟儿女挤在一起,反而家庭关系更轻松简单,老人也不用看子女的脸色,也不用像“候鸟”一样跟随子女搬到别的地方安居,离乡背井,住得不习惯,子女也不用承担养老的压力。这都是很好的现象。

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8)

但能做到老年无忧的前提是:你要有长期的感兴趣的事业,稳定的收入,才是是你单身和养老的保障。

说白了,你的口袋里要有钱,你才能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

《都挺好》里的苏大强,明明有退休金有养老保险,本可以不用依靠儿女,就能活得潇洒自由,却偏偏要跟儿子媳妇住在一起,闹得鸡飞狗跳,最后朱丽受不了苏大强的作天作地,跟苏明成离婚了。

问题在哪?

因为他身上没钱,每个月的工资都被妻子赵美兰克扣了,领到的养老金按常理也被没收。身上没钱,就没底气,又胆小,心里有愧,才不敢自己个儿住在老宅养老。

倘若口袋里有钱,有底气又霸气,怎么会住到儿子家被各种嫌弃?

相比之下:另一个老人老聂比起苏大强,晚年生活就比较潇洒自在,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看评弹就看评弹,穿着时髦,乐在其中。女儿远在国外,也能安心工作。若不是在明玉家,受苏大强炫富刺激,老聂极大可能寿终正寝,安乐到老。

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9)

所以,假如你想一辈子单身,一切都要靠自己,钱,就是你的底气,你安身立命的资本。你的压力也许会很大,但凡是都有双面性,享受单身的快乐,也要承担单身带来的压力。

第三点: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排除孤独感,丰富精神世界

因为你没结婚,没有孩子,你就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花在自己身上,减少了生儿育女,照顾家庭的琐事,你有钱有闲,可以享受生活,但长期处在单一的生活模式中,难免会孤独,每当看到别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时候,也会偶尔羡慕或者犯酸楚的时候。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不婚族和单身族们,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长期读书,看电影,徒步旅行,每年出国游等,来丰富精神世界。

陈数和黄磊演的电视剧《夫妻那些事》讲的是一个丁克家庭的故事。林君(陈数饰)和唐鹏(黄磊)结婚多年一直不要孩子,两人有钱有闲,享受着丁克生活,有空了就出国旅游,可是,这种“快乐”的生活因唐爸的突然离世,闭眼前都没看到孙子出生而改变了。

唐鹏和林君不想再让唐妈重复唐爸的遗憾,决定生养孩子,于是开启了“造人”之路。

这就说明,如果不是家庭压力无法抵抗,不婚族和单身族们也会像林君和唐鹏这种丁克族一样生活得丰富多彩。

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10)

第四点:要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做好承受来自外界舆论的心理准备

不结婚和丁克的人,要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没钱,而是来自父母亲人的压力。就像唐鹏和林君一样,原本很享受两人世界,却架不住父母的“道德绑架”。

就连心理学作家武志红都免不了被家人催婚,被外界怀疑是不是“有问题”。

今年41岁的武志红,在《中国式的情与爱》一书中说到,他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妈妈就就开始问:“你什么时候结婚?”

那时候他奉行“丁克主义”不想要孩子,也就不想结婚,因为结了婚就得要孩子,这种思想对于农村老太太来说,是件大事,很难接受。

他妈妈催婚是来源于别人的说三道四,消化不了,于是就转嫁到武志红的身上。

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11)

书中写到:

很多人问我妈妈:“你们家儿子,怎么到现在都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是不太正常吗?”

我今年四十一岁,没结婚,没孩子。这种情况在城市也算特别了,而我的家乡在河北农村。虽然我现在生活得很好,但我还是会被这样嘲笑-----武志红有什么啊,他既没结婚,又没孩子,你瞧我,俩儿子!”在他们看来,哪怕你是专家,出版过很多书,帮助过很多人,哪怕你的收入是他们的一百倍,但没有用。他们结了婚,有了孩子,具备这些符合中国传统生活的要素,所以他们就比你强。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父母也是这样,总觉得自己的子女都30好几甚至40了还不结婚,就是不正常,让他们感觉很丢脸,同时一些同龄人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有股莫名的优越感。

大龄单身男性单身原因以及困境(不婚有可能成为主流)(12)

反正回家过年都免不了被父母催婚,不如主动出击,于是武志红就准备了一套完整的说辞,态度温和而坚定地对抗妈妈的催婚。后来,他妈妈就被他“说吐”了,不想再催他结婚,也不想再谈论这个话题。

作为单身族和不婚族们,要做好承受来自外界舆论的心理准备。毕竟,在现在社会,结婚生孩子,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主流思想,不婚和丁克都比较前卫,很多人接受不了,甚至会对你指指点点。他们总是会酸溜溜地说:“哼,那么有钱,事业有成又怎样,还不是没结婚没孩子,什么都没有,还不如我呢。”

人与人不同。

李银河说:“中国现在独居的人口才占16%,如果我们将来像西欧、北美那样占到50%以上的话,那你就无所谓剩不剩了,也许到那时单身人群是主流,结婚的反倒是非主流了,到那时压力就会小很多。”

-end-

新面纱个人简介:原创情感作者,专栏作者,专注于探讨婚姻、两性话题,左手带娃,右手写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