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墓墓主是一个女孩开棺即死(57年西安发现9岁女孩墓)
1957年,陕西西安玉祥门(位于西城墙安定门以北,今莲湖路西端)外发现了一座千年古墓,轰动一时。
按理说在西安这遍地是古墓,且还有诸多帝陵的千年古都发现一座千年古墓并不稀奇,不至于引起多大的轰动。
但是,这座千年古墓实在太特殊:
首先墓主人是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隋朝女贵族且年仅9岁,其次墓葬规模不大但葬制奇特,等级规格非常高,随葬品极其丰富,许多精品为首次发现。
不仅如此,考古人员在发掘这座千年古墓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颇为称奇之事——墓主石棺棺盖上赫然写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四个大字:开者即死。
极高的考古价值,加之“开者即死”的“诅咒”,让这座千年古墓的发现瞬间轰动全国。
那么,这座千年古墓的女主人究竟是何身份?为何在她的墓穴中会发现如此多的珍贵随葬品?石棺棺盖上又为何刻着令人颇有些惊悚的“开者即死”诅咒?
一切的一切,笔者将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为大家一一揭晓。
意外发现的千年古墓新中国成立后,西安这座千年古都被赋予新使命,承担起祖国发展西部的重要任务,一大批军工、科教、轻纺等产业扎根西安,使其成为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
随着西安的快速发展,至1957年西安常住人口已增加至100万人,为了让西安城适应现在的高速发展,西安市政府决定对西安进行城市化改造。
之后,经党中央、陕西省政府同意,西安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城市化改造。
我们都知道,西安是一座千年古都,自西周开始,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等十个王朝定都于此。
因为西安作为都城的历史很久远,所以网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
每次西安要修地铁或搞工程,这座城市的古墓就会“通货膨胀”,之后最忙的往往不是搞工程的,而是搞考古的。
如西安在修建地铁2号线时,修建过程中就发现了174座古墓;正在修建中的西安地铁8号线长鸣路车辆段,地处东郊墓葬区,截至目前已发现古墓1356座。
只是修建地铁,就能发现百座,甚至是千座古墓,也难怪有人说“别的城市修完地铁可以去博物馆,西安修完地铁可以直接造博物馆”。
如此,西安对城市进行大规模改造时,可想而知发现了多少座古墓。
1957年的一天,工程队在西安市玉祥门外梁家庄附近的基建工地上发现了一座夯土。
夯土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为修建的,地底下出现夯土,只有二种可能:
要么就是古建筑的地基,比如我们熟悉的万里长城、故宫,这些建筑的地基都是夯土;要么就是有古墓,马王堆汉墓、秦始皇陵等都有夯土。
无论是哪种,都属文物,需要交由考古队负责。
因为经常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墓或古建筑遗址,工程队没有大惊小怪,而是像往常一样立即向当地的文保单位汇报此事。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得到消息后,立即派人赶往现场进行勘测,确认其是否存在古墓或古建筑遗址。
伴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考古队基本确定夯土下有古墓。
确定有古墓后,考古队立刻封锁现场,上报考古研究所,随后开始对夯土所在的位置正式进行发掘。发掘后,夯土下果然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
起初,刚刚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时,由于该墓葬占地极小,甚至不如一些古代富商修建的墓,所以当时考古队认为墓主人的身份一般,应该发现不了什么特别有价值的文物。
但是,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考古队逐渐发现墓主人的身份远没有起初猜测的那么简单,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发掘的深入,考古队发现这座墓葬的规制很不一般。
该墓为竖穴式土坑石椁墓,墓室为长方形竖井坑(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平面为长方形的土坑作为墓室),南壁中央有一条斜坡墓道(墓室顶部为斜坡状,平面呈铲字形),方向正南北。
要知道,斜坡式墓道在中国封建时代可是贵族官僚专用的墓葬形式,绝非是平民百姓能用的,且也是绝对用不起的,能用斜坡式墓道的绝对是既有权又有钱的权贵阶级:
比如春秋时期宋国司马桓魋墓、西汉梁孝王墓、隋文帝杨广墓、唐朝懿德太子墓、北宋丞相韩琦和富弼墓等,这些权贵阶级的墓穴都是采用斜坡式墓道。
发现了斜坡式墓道,基本也可能可以肯定这是一个权贵阶级的墓穴。然而,到了这里,考古队就生起了这么一个疑问:
墓主人既然是权贵阶级,按理说墓葬应该是很宏大的,为什么墓葬占地面积这么小?墓主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恐怖”的“开者即死”
带着种种疑问,考古队最终打开了这座古墓的墓室。
墓室打开后,里面陈设很简单,若不是采用斜坡式墓道,很难让人相信墓主人是权贵阶级。
墓室正中放置着一个石椁,墓主人静静地躺在此安眠。石椁间及棺盖上放置随葬品,棺盖南北两端放陶屋、灶、井、牛及木马,东西两侧置陶罐和俑。
棺外南壁下放两个四系瓷罐,井有武士俑、镇墓兽、男女仪仗俑、家畜家禽俑等。北璧下放瓷罐、男女仪仗俑、陶磨和家畜等。西璧全为仪仗俑。东璧下除仪仗俑外,还有家畜等。
发现石椁后,考古队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石椁。
石椁打开后,大家便惊讶地发现里面还有一个石棺,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个石棺的造型非常精致,它被人刻意雕刻成了一个宫殿的模样,造型十分逼真。
石棺宫殿上雕刻着非常精致的龙、凤凰、莲花纹等图案,可以看出当时负责雕刻石棺的匠人很用心,墓主人的下葬也很受重视。
从石棺宫殿可看出,墓主人身份绝不一般,不论是宫殿,还是龙、凤凰,都是皇族之物。
看到这些精美的图案,考古队员很振奋,这更加说明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除此,这种雕刻成宫殿模样的石棺也是首次发现,仅仅只是这个便是价值连城的存在,文物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之后,经过专家的初步鉴定,这座宫殿是典型的隋代歇山式建筑。隋代,距今已是一千四百余年,千年古墓的价值不言而喻,且还极有可能是隋代贵族的古墓,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兴奋过后,考古队着手准备开棺。
就在这时,一位考古队员惊讶地发现棺盖上赫然刻着四个大字:“开者即死”。
封建时代,由于科技不发达,人们都很是迷信,相信世上有神仙,有鬼差,也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更相信诅咒发誓一说。
因此,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考古时经常发现有些古墓中写有诅咒之语: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发现的埃及吐坦哈蒙法老陵墓,甬道墙壁就有“谁打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将张开翅膀降临他的头上”的诅咒;
1980年,在山东济宁金乡鱼山发现的两座汉墓,在M1墓门的上槛石上也刻有“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的咒语。
墓主人的家人们坚信只要有这些诅咒在,即使坚固的墓穴被打开,层出不穷的防盗措施被破坏,盗墓者也不敢盗墓,墓主人就能永远在地下安息。
考古队员虽然见惯了“开者即死”之类的诅咒,但是在伸手不见五指又很是阴森的墓穴中,难免会让人升起一股寒气,颇有些恐怖。
当然,考古队员都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每个人都是坚定的无神论者。故而,看到这类诅咒,即使身处阴森的地底下,考古队员也不会害怕,只是把它当做文物去鉴定。
然而,古墓中除了经常会出现无关痛痒的诅咒之类的话,还有层出不穷的机关。
有些古墓为了保证墓穴的绝对安全,还会在棺木内放上能夺人性命的机关或是杀人于无形的毒气,因此考古队员为了绝对的安全,还是做足了准备才开始开棺。
微缩的人间繁华
一切准备就绪后,考古队随即开始着手开棺。
小心翼翼地打开棺盖后,首先映入考古队员眼帘的是一块早已变得破败不堪的丝麻织品。
因为长时间处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所以即使已经过去千年,但仍然可以依稀看到它曾经的模样。这块丝麻织品长约70厘米宽26厘米~35厘米,厚约3厘米。
在隋代,丝麻织品绝对属奢侈品,能放在其棺木中做随葬品,工艺定然很是精美。
事后经过专家考证,这件丝麻织品应当是盖在墓主人身上的被子。
考古队员轻轻揭去丝麻织品,散乱的人骨和放在棺木中的随葬品随即出现在了世人的眼中。
成双成对的陶俑,精美的玉石项链,做工精巧的手镯,琳琅满目的日用器具,洁白晶莹的邢窑瓷器,来自异国波斯的金银器皿……目不暇接,宛如微缩的人间繁华。
据不完全统计,这座隋代古墓共出土瓷器、陶器、金银器、铜铁器、玉石器、玻璃器以及骨、木、丝织品、漆器等200余件,其随葬器物之多,制作之精良在隋代古墓中实属罕见。
这座古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
诸多文物中以一条嵌珠宝金项链最为有名,其不管是实际价值,还是文物价值,都是极高的存在,堪称国宝。
据当时发掘简报称:“金器有项链1条,由28颗镶有珠宝的金珠构成,上端有扣钮,镶刻有鹿纹的蓝色宝石,下端有宝石、金、玉组成的坠饰,周长23.4厘米。”
这条价值连城的嵌珠宝金项链,其分为搭扣、链身、主饰和吊坠四部分。
除吊坠部分采用单一半透明淡蓝色宝石镶嵌而成的呈现方式,其他三个部分分别由多种装饰形式组成搭配而成:
搭扣采用U字形形制,中间镶嵌以蓝色宝石,凹雕花角鹿纹饰,镶口焊接双层满圈小金珠;
两边的几何环以方圆组合变化为框,以素圈和镶嵌着方形、圆形蓝色宝石,及满圈小金珠为点缀之物;
链身上有一颗由12个金环镶嵌珍珠组成的空心金球,除此镶口与金环之间的缝隙处焊接了数颗大小几乎无差的金珠,因为金珠两端留有穿连余地的缘故,每颗金珠都有10颗珍珠相配;
主饰部分则是这条金项链最为出彩,也是做工最为精致的,主体是一颗璀璨无比的红色宝石,红色宝石和金框用金珠和珍珠为饰。
整条项链无论是在用料,还是在制作上都极为讲究。
四个部分既遥相呼应又各有风格,四个部分放在一起毫无违和感,但是一眼看去仿佛每个部分又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做成一条极其精美的项链。
即使不考虑文物价值,仅仅只是它的做工,它的用料,这条嵌珠宝金项链都称得上是国宝。
据专家考证,这条堪称国宝的嵌珠宝金项链来自西方,中国同西方的交流早在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便开始,当时中国的丝绸等流入西方,西方珠宝、特产等也随之流入中国。
嵌珠宝金项链又称多面金珠,在今巴基斯坦、印度东部海岸及越南南部海岸均有发现。
多面金珠的原型可追溯至希腊迈锡尼文化,它所用的焊珠工艺曾盛行于古代两河流域、埃及、希腊等地。约是在西汉后期,这种焊珠工艺传入中国。
嵌珠宝金项链使用的宝石来源于何地,多数不得而知,但是锁扣部分有两块方形青金石,而古代青金石的唯一产地是阿富汗巴达克山,不论是中国还是埃及所使用的青金石都源于此。
除了嵌珠宝金项链,考古队还在这座千年古墓发现了许多珍宝:
包括由新疆和田白玉雕成的白玉钗,上等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的金口玉盏,纯金加白玉打造的镶玉金手镯等等,这些文物不但价值连城,且研究价值也极高。
……
墓主人的高贵身份
说了这么多这座千年古墓的具体情况,那么这座千年古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这个问题没有困扰考古队多久,进入墓穴后不久,考古队就在墓中发现墓志铭——
《隋左光禄大夫歧州刺史李公第四女石志铭并序》。
靠着这个墓志铭的记载,考古队很快便确认了这座千年古墓的主人的身份。
只见《隋左光禄大夫歧州刺史李公第四女石志铭并序》上写着:
“女郎讳静训,字小孩,陇西成纪人。上柱国、幽州总管壮公之孙,左光禄大夫敏之第四女也……幼为外祖母周皇太后所养……大业四年六月一日遇疾,终于汾源之宫,时年九岁。”
墓主人是一个名叫李静训的九岁女孩,是北周上柱国、幽州总官李崇的孙女,左光禄大夫李敏的第四个女儿,她的外祖母是北周太后杨丽华(北周宣帝皇后,隋朝乐平公主)。
从墓志铭可知,李静训是北周、隋朝的贵族之女,身份极其显赫。
她的外祖母是北周宣帝皇后杨丽华,外祖父是北周宣帝宇文赟,而杨丽华的父亲就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母亲就是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
外祖父母是北周皇帝皇后,外曾外祖父母是隋朝皇帝皇后,这样的身份无论放在哪里都是贵不可言的存在,除了皇族,天下几乎无人可及,绝对的权贵界的扛把子,没人敢惹的存在,可以说只有她惹别人,没有人敢惹她。
除了外祖父母、外曾外祖父母是当时天下身份最为尊贵之人。
李静训的曾祖父、祖父、父亲母亲的身份也极其尊贵,她的曾祖父是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原泾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总管、河西桓公李贤,祖父是北周上柱国、幽州总管李崇,父亲是左光禄大夫李敏,母亲是北周公主宇文娥英。
这样的家世,李静训当之无愧是集天下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历史上没有几人可与之相媲美。
据墓志铭记载,李静训自幼深受外祖母北周太后杨丽华的溺爱,从小便被带入宫中抚养,“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
然而,或许是李静训实在承受不住这样的贵气,9岁便夭折。李静训夭折后,杨丽华十分悲痛,隋炀帝杨广也“撤县辍膳,频蒙诏旨,礼送还京,賵赙有加”。
之后,在杨丽华的奏请下,隋炀帝特下恩旨将其以超规格的葬仪厚葬。
之所以是特下恩旨,那是因为李静训虽身份尊贵,但在隋朝并没有得到正式受封,毕竟她的身份实在太特殊,是北周公主的女儿,前朝公主的女儿,在靠谋朝篡位得到统治权的新朝这里实在不适合受封,故而隋朝建立后,李静训一直没有封号。
李静训下葬后“即于坟上构造重阁。遥追宝塔,欲髣髴于花童;永藏金地,庶留连于法子”,作为超度祈福之场所,这种葬制在中国古代实属罕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