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让人心碎的高音(钢的琴大时代的力量)
东北人乐天的个性、幽默的语言被广泛传播。出身于祖国极寒之地的东北地域文化,带着她顽强倔强的生命力,四处生根开花。
不管你是哪里人,恰当的时候整两句东北话,显得既俏皮又接地气,还能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近两年,除了早已被东北话攻占的喜剧圈,东北文化也在另两个大众领域崭露头角。一个是说唱歌手董宝石,他创作的歌曲《野狼Disco》不仅俘获了乐坛明星和普通大众,还登上了江苏卫视和春晚的舞台;另一个是东北作家班宇,他凭借短篇小说集《冬泳》,摘得第17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得到了作家阿乙、蒋方舟、谈波,李诞赞赏,还被李健、易烊千玺两位歌手跨界推荐。
两部作品题材不同,风格迥异,却展现了东北文化多面的形态。
东北人除了搞笑,也有厚厚的沉重、执着、感伤……只是他们习惯于对残酷现实打太极,人生苦短,眼含热泪也要哈哈大笑……如果有什么事儿是一瓶啤酒解决不了的,那就两瓶呗!
其实,10年前,另有一部有关东北文化的作品还曾成功打入了电影圈,被戴锦华教授称赞为“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部电影是导演张猛的《钢的琴》。
这部优秀的电影,已被网友从许多方面做了充分解读,关于高度个性化的电影语言,关于时代的遗弃,关于工人阶级的牺牲奉献……小编这次,想从感情角度入手,谈谈现代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微妙变化。
1、教育子女的责任,已经转移到了女性肩头男主角陈桂林(王千源 饰),是钢厂下岗职工,为了谋生组织了一个小乐队,商店促销、结婚庆典、丧葬送行这些活他们都接。
因为没钱也没前(途),老婆跟土大款跑了,要和他离婚,还要带走女儿小元。
小元正在学钢琴,因为家里没琴可以练习,小元就提出,爸妈谁能给她买钢琴,她就跟谁。
于是,从陈桂林想尽办法得到一架钢琴开始,充满荒诞喜剧的情节生动展开。
陈桂林和陈小元的名字,并不是随便取的。
彼时,陈桂林重病的父亲还健在。在他家小客厅里,墙上挂着一幅字画: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显示了陈桂林名字的来源,陈家希望他能够“甲天下”,做天下第一,光耀门楣;小元名字里的“元”字,本意为人的头,引申为首位的、第一的。
从父女两人的名字中,就知道这个家中对下一代寄予的厚望。陈桂林的一生显然已与“甲天下”无缘。那么颇具音乐天赋的小元,自然就该重点培养。
但学音乐是个费钱的事,以陈桂林的能力,交学费都捉襟见肘,买琴的愿望更是遥不可及。
他先想着借钱买琴,借不到;又借着酒胆去偷琴,还被抓了;最后决定集合钢厂一群下岗职工,回去造一架钢琴。
在制造钢琴的过程中,又先后经历了许多事,包括朋友们的惨淡境况、工厂大烟囱被炸,父亲的去世……最后,苦苦挣扎的陈桂林终于明白——让小元跟她妈,才是最好的选择。
《三字经》中讲:子不教,父之过。父系社会中,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地位无可取代。
但到了现代,教养子女的责任已落到了女性的肩头。俞敏洪曾在互联网被批的“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的言论,他做出的解释包括“女性素质高,母亲素质高,就能够教育出高素质的孩子”,从某个角度来讲,他做出这样的总结,就是因为现代社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是缺位的,而父亲缺失的部分,都由母亲来弥补了。
陈桂林放弃了小元的抚养权,等于放弃了父权地位,他无奈地做出这种选择,既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
电影中还有一个片段辅助展现了父权力量的丧失。陈桂林朋友的女儿未婚先孕,得知消息的父亲带着一群中年老爷们,满工厂跑着去追赶那个使自己女儿怀孕的臭小子。但等到众人气喘吁吁地追上了,父亲却无力地丢下了手中的铁棍。
整体看来,陈桂林在电影中处处展现出的都是一种颓废和无力感。有一个经典的场景,当陈桂林和前妻并排站在镜头前,背景是初春的街道。前妻站的那一边,是整齐崭新的,陈桂林这一边,是破烂陈旧的。
这个镜头的象征意义也有很多的解读,我愿意理解为,女性力量在家庭中崛起,并带来灿烂的前景,而男性做主的模式已经是陈旧的过去。
这是某种程度的进步,更是无奈,也给转变中的家庭带来了矛盾和痛苦。
2、两性关系的核心,不再以男性为主。以前的幸福情侣是“郎才女貌”组合。男人要有才华,才华主要是靠努力积累的;女人要有美貌,可美不美貌是不能后天改变的(整容的不算)。
于是,几千年来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困境就是,男人做主是外部环境决定的,很难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女性在两性关系中往往没有主动权。
陈桂林的情人淑娴(秦海璐 饰),离异单身,对陈桂林特别好。一场演出结束以后,她站在陈桂林的电动车旁撒娇:“捎我一段啊?”
陈桂林却冷淡回应:“你找别人捎去吧。”
陈桂林买钢琴借不着钱,她拿出自己的积蓄;陈桂林去偷琴,她陪着进派出所;陈桂林要做钢琴,她帮着呼朋唤友,既出主意又出力……作为爱人,她陪着陈桂林折腾,竭尽所能帮着他解决各种难题。
“淑娴”的名字极具反讽意义,因为她既不是淑女,也不怎么文雅,她和传统意义上端庄贤淑的好女人完全不同。
但淑娴是陈桂林小乐队的主唱,会唱俄罗斯民歌、会弹钢琴、会跳舞、会做饭、会剪鞋垫,甚至还会开天车和打架。
她敢爱敢恨,内心强大,活得真实。
在陪着陈桂林造琴的过程中,只有她对现实看得清楚,对陈桂林说了实话:“今天这琴你就是做成了,小元你也留不住。”
陈桂林对淑娴的态度一直不冷不热,拿腔作势。在一次争吵之后,陈桂林后悔想去道歉,在淑娴家里却发现了朋友王抗美的身影,在这场真假难辨的“背叛”面前,在两人的感情关系中,陈桂林彻底败下阵来。
淑娴在和陈桂林的恋爱中,体现了当代女性对待感情的自信和自主权——爱你就狠狠对你好,你若是不待见,也能毫不留情,绝不拖泥带水。
虽然《钢的琴》是十年前的“老”电影,讲的是上一个时代下岗职工的的故事。但恰恰是这种“老”,记录了时代的悄然发展,人们思想感情的逐渐变化。
无论是在爱情中,还是在婚姻里,女性的角色地位越来越重要,对自主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钢的琴》借助东北文化的喜剧外壳,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戴锦华教授在北大做关于《钢的琴》的课程时,横幅上的宣传语是这样写的:
谁的车床,谁的琴房,谁的狂欢,谁的哀伤
这电影既传达了时代和国家对个人生活的极大影响,也表现了小人物在大环境下的挣扎反抗。既有大背景的力量,也有小情感的温度。
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又给电影增添了极大的艺术性。更难得的是,它还充分证明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谚语。优秀的电影就该这样,它能将艺术的可能性无限延展,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得到启迪。
作者 | 阿朱
作者简介:二宝妈妈,专注情感领域。品味世间喜怒哀乐愁,畅谈心中悲伤欢喜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