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天皇哪年死的(日本天皇裕仁88岁去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一个沾满鲜血的战争贩子,一个靠着谎言和美国庇护逃脱审判的世纪罪人——日本天皇裕仁。
1989年1月7日,命运终于敲响了他的丧钟,他罪恶的一生就此结束。
日本天皇裕仁
然而这个一手发动侵华战争的罪人,撑着最后一口气,挣扎着在医务人员耳边留下他最后的声音——我低估了中国!
这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赴黄泉前的忏悔,还是念念不忘的贼子之心?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日本军国主义之下、最后一任天皇裕仁的一生。
一、裕仁的罪恶一生
明治34年(1901年)4月29日,裕仁出生。
作为明治天皇的皇孙,自然是有什么好的就给什么,自小的教育资源更是没话说。
1902年的裕仁
但顶尖的资源并不意味着就能堆出一个天才,毕竟影响人发展的主客观因素那么多,基因遗传就是重点之一。
而日本皇室一贯的传统就是皇室内通婚,也就是近亲结婚。
可惜日本皇室的基因质量实在堪忧,甚至还有不少基因病,裕仁的父亲大正天皇就深受其害。
到了裕仁这一代,他身上许多生理缺陷已然明显。
自小体弱多病不算,裕仁六岁入学后还被发现右手手指活动不便,并存在视力缺陷。
受此影响,陶冶情操的音乐美术课进行不下去了,裕仁的课程表就此缺少了一部分美育与德育。
乃木希典
此外,裕仁的导师也是大有来头。
裕仁进入皇家学习院就读,当时的院长正是日本陆军大将乃木希典——日本军国主义扩张政策的积极推行者。
他先后率部参与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在日本占领台湾后还当上了台湾地区总督。
有着丰富战争资历的乃木希典,被日本青年称为“军神”。
选他作为裕仁的导师,日本皇室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乃木希典自然也不负皇室“重托”,恪尽职守得很。
他认为裕仁身体不够强健,需要多加训练,于是冬天赤身站在冰柱下成为了裕仁的冬季日常。
裕仁
从一开始的瑟瑟发抖到后来的面不改色,裕仁的心性自然可谓坚忍。
但随之而来的,冷酷与残忍自然也刻入骨髓。
在乃木希典的训练下,裕仁朝着皇室期望的方向成长。
1921年,明治天皇去世,乃木希典剖腹追随,大正天皇继位,裕仁正式成为皇太子。
没了乃木希典教导的皇太子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一方面“帝王学”正式开课,另一方面裕仁对乃木希典的“严格”并不领情。
“帝王学”开始后,裕仁对天皇、对军国主义又有了新的认识。
明治天皇
在他看来就是一句话,学习的内容,天皇只对神祖神宗负责,而臣民则只是他统治下的工具与奴仆。
1926年12月,时年25岁的裕仁正式继位,取年号昭和。
所谓昭和取自中国《尚书》:“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暗含为民求福祉,要做个温良君主之意。
但裕仁所作所为可和“温良”一点关系都没有,多年来的学习,已然让裕仁长成了一个热心“开拓”的君主。
从1931年9.18事变占领东北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再到1941年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不管战后裕仁说了什么,都掩盖不了他对战争的狂热。
裕仁
毕竟,发出去的勋章与表彰都是不可磨灭的现实。
在偷袭珍珠港之后,他更是在《对英美两国宣战诏书》中叫嚣:举国家之总力,以达成征战之目的。
如此狂妄言论,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温良之辈。
日本在裕仁的带领下,就像一个控制不住手的赌徒,不管后果是什么,都要不顾一切去赌上全部身家。
而这一次,他们赌输了——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不光让日本无力再投入战力,也让裕仁的心理防线全盘崩溃。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按理说,战争的停止对日本国民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连年征战,不光使日本境内经济萧条,不少未成年男性也被征召到战场。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饱受军国主义洗脑的日本民众对裕仁的投降“圣断”感到绝望,街头四处可见跪在地上哭泣的平民们。
因为在他们心里,天皇是伟大的,日本之所以战败、天皇之所以低头,全是因为他们未尽到国民的责任。
东条英机
二、靠厚颜无耻逃脱审判
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清算的到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在战争中罪行累累的东条英机等人都受到了正义的审判,而裕仁却侥幸逃脱。
裕仁究竟是靠什么保住的自己?是他的厚颜无耻。
在远东军事法庭组建之初,在裕仁的授意下,皇宫传出了一个消息——“排除了天皇,日本就会瓦解。”
这句话毫无疑问是一句威胁,因为一个崩溃的日本意味着无序,意味着接管日本的美国要为之付出一大笔管理成本。
裕仁将自己的存在与日本是否会崩溃连接在一起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美国并不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最后在多方考量后,选择了保全裕仁。
裕仁
当然了,武士道精神所提倡的“玉碎”是管不到天皇的,在战败后裕仁为活命做出的努力远不止放出这一条消息那么简单。
在美军登录以后,美军将领麦克阿瑟成了日本的太上皇。
为换取其庇佑,裕仁还亲自前往美国驻日大使馆拜访麦克阿瑟,在表示完全支持美国的对日占领政策之余,还奉上了大笔金银。
作为交换,麦克阿瑟承诺会保全裕仁的天皇之位。
美国这样一个重要官窍打通了,裕仁之后要做的自然就简单多了,几句谎话就足以为自己争取来无罪。
麦克阿瑟和裕仁
“我事实上是一名囚徒,毫无权利。”这句话是裕仁对远东军事法庭亲口所说的。
他认为日本是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他作为君主只是名义上的元首,并非国家的掌权人。
简言之,裕仁刻意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毫无权力的傀儡。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日本虽然也采取了君主立宪制,但自幕府还政于天皇,实权就掌握在天皇手中。
日本皇室还刻意神化自己,大肆鼓吹武士道精神,使得军国主义大行其道,说是一个披着立宪制外衣的封建国家也不为过。
所谓内阁,也不过就是天皇的喉舌。
1938年视察军队
至于军队控制权,更是牢牢掌握在天皇手中,军部直接对天皇负责。
所以,裕仁说自己被军部控制,无疑是无稽之谈。
不然,那些剖腹的武士也不会高喊着“为天皇陛下尽忠”了,直接喊“为军部”就好了。
但这一切都抵不过“利益”二字。
在美国的操纵下,裕仁被免于起诉。
等审判结束后,他依旧坐在自己的天皇宝座之上。
只是自己头顶之上坐着一个麦克阿瑟,美国的眼睛时时刻刻都在看着他。
然而这对裕仁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就是“忍”而已。
1924年与妻子合影
能容忍被乃木希典命令,在冰天雪地中赤身而立,裕仁最擅长的恐怕就是“忍”了。
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经济开始重建。
而裕仁在当了一段时间的提线木偶后,发现了自己对于美国的意义,又开始了自己的小算计。
1946年元旦,裕仁公开发表了《人间宣言》,向国民申明自己是“人”不是“神”。
之后,长达八年的“巡幸”活动开启。
这一手算盘打得噼啪响,一边是给“日本皇室”贴“人气”,让民众“原谅”天皇犯的错。
1943年召开会议
另一边是在民众面前刷“存在感”,告诉他们天皇仍在,保持自己的民众威望。
很快,在日本民众眼中,裕仁似乎又变回了那个“温良恭俭”的领袖了。
总之,裕仁这样一个战争贩子不仅没有被审判,还留在了天皇的宝座上。
往后的四十多年里,出访欧美亚、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各种活动都能微笑示人,似乎过去的战火都只是一场毫无痕迹的梦而已。
三、临终发言是后悔还是惋惜?
1989年1月7日,88岁的裕仁去世。
1941年裕仁一家的合影
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他挣扎着对身边的医护人员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我低估了中国!”
有人猜测,这是裕仁临终前的忏悔。
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裕仁对中国的贼心不死,是他至死也不肯放弃的野心。
裕仁到底是什么意思,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但我们可以从他的战后表现来找一找蛛丝马迹。
裕仁战后一直致力于做一件事——撇清自己与战争的关系。
裕仁厚颜无耻的言论可不止说自己是一个毫无权力的“囚徒”而已,他还公开表示:“我对南京大屠杀一无所知。”
鸠彦亲王
那时的南京日军总指挥是鸠彦亲王,他是裕仁的亲叔叔。
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一对银瓶就送到了鸠彦亲王手里。
而名义,正是天皇对鸠彦亲王“功绩”的嘉奖。
一无所知?恐怕是不知“一”而已。
裕仁抵赖罪行,可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而已,身体力行也做得不错——他亲手撰写了一本《独白录》。
在这本书里,他将发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罪责全都抵赖给了军部。
要是不愿意承担错误也就罢了,裕仁还在“复兴”军国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
1934年参拜靖国神社
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供奉着诸多罪行累累的甲级战犯。
对受到日本侵略的国家来说,那就是一个累累白骨堆起来的罪犯冢。
而一个将自己包装成“和平人士”和“战争受害者”的裕仁,在1952年到1975年间,前后共计参拜靖国神社八次。
一个会对日本侵略他国产生愧疚感的“领袖”会去朝拜“罪恶”吗?
一个朝拜“罪恶”的人会对过去忏悔吗?恐怕不会。
所以,裕仁的临终之言恐怕是在悼念自己来不及实现的野心。
裕仁
韩国综艺上中国代表张玉安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只有受害者们在学习历史,加害者却不学习历史。”
我们知道未来是未来,可历史也是历史。
我们不需要仇恨日本,但我们需要铭记历史。
我们可以容忍日本文化进入中国,毕竟我们的文化海纳百川。
但我们绝不能容忍有人美化侵略事实,民族情感不容践踏。
至于曾经加害者,更应该认清自己犯的错,避免再走错路。
读者朋友们,您说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