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小青cp片段(白糖白糖我爱你-)

白糖小青cp片段(白糖白糖我爱你-)(1)

l 望图生意,望文生义和自行脑补

我们常说的白糖实际上指的是白砂糖或者绵白糖,它们根据工艺还可以细分为精制、一级、二级……不一而足。其中颜色洁白、颗粒如砂者,叫白砂糖;颜色洁白、粒细而软,入口易化者,叫绵白糖。不管那种都是蔗糖的结晶体,纯度一般在99.8%以上,从化学角度看,这是很纯的物质了。绵白糖的“绵”是因为细小的蔗糖晶粒被一层转化糖浆包裹而成的,转化糖在这里起着变软、增香、助甜的作用——以蔗糖的甜度为1,则转化的糖甜度为1.2,而且转化糖的较强的吸水能力保持了糖粒的绵软,所以绵白糖的口感优于白砂糖。本质上说白砂糖和绵白糖是一种东西,白砂糖给现代人的印象和联想是很深刻的,所以每次我们遇到“砂糖”或者“沙糖”这些词汇,总是会不由自主浮现出这种晶莹的、洁白的、甜甜的东西。对于古代典籍中砂糖一词,自然也会望文生义。

l 六世纪南北朝年间,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写到:“蔗出江东为胜,卢陵也有好者,广州一种数年生,皆大如竹,长丈余,取汁为沙糖,甚益人。”

l 南宋时的王灼著作的《糖霜录》是一部记录甘蔗制糖工艺的书籍

l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做过《冰糖诗》

如上三例,曾作为佐证,来讲述沙糖、糖霜、冰糖出现的年代。据此,宋代按照道理就是一个有固体糖的年代,而此刻我们脑海里面闪现的肯定都是:那些白花花的白砂糖、如雪的糖霜和怡人的冰糖……而且我拿《糖霜录》记录的“黄泥水法”配图与《天工开物》中所附的配图比照过——二者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明朝人宋应星所记载的,是不是就显得分外可信——毕竟被歌咏、被记录和被言及的这些早于明朝的内容,不正是彰示了我国的白糖技术路线吗?南宋有,明朝更可以有。

然而彼时的沙糖(或者砂糖)与我们脑海中的砂糖(因为我们印象中的砂糖实际就是指白砂糖)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北宋的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里有一则:顷有秉政者,深被眷倚,言事无不从。一日御宴,教坊杂剧为小商,自称姓赵名氏,负以瓦瓿,卖沙糖。道逢故人,喜而拜之。伸足误踏瓿倒,糖流于地……可见此时的“沙糖”压根儿不是固态的,因为它并是用罐子装而不是口袋,而且是“流于地”而不是“撒或者散于地”。王灼在《糖霜录》里面讲解得非常清楚:糖霜之称,是指这种产品经历结晶的过程,近似自然界中的结霜现象。至于糖霜的形态,则是大大小小的不规则团块,所以宋人亦称之为“糖冰”或“冰糖”——这就是杨万里的《冰糖诗》的名字来源。

也就是说古代所说的的沙糖不但不是白糖,甚至都不是固态的糖;而糖霜和我们现在做点心用的白白的细粉状白糖也不是一回事儿——它是不规则的糖块,而且不是白的,霜是指它凝结的方式如同结霜而不是颜色如霜雪白。而这一大坨乱七八糟的糖块也称之为冰糖——因为是凝结的吗!所以沙糖,糖霜、冰糖与我们的现阶段的印象全无一致,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