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乞巧文化节简介 遇见魅力望牛墩

“天上佳期逢七夕,人间乞巧拜双星”,乞巧节在望牛墩源远流长,传承久远。作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乞巧之乡”,七夕文化是望牛墩一张特别的城市名片。

每年七夕,望牛墩都会举办盛大的七夕文化活动,如七夕贡案展、七夕贡案制作评比、七夕祈福仪式、七夕主题摄影展、七夕灯会等,已经成为望牛墩独特的文化符号。

自古以来,望牛墩镇摆贡案的风俗长盛不衰。七夕贡案是望牛墩的传统民俗文化,基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其布景独具匠心,融汇了雕刻、刺绣、绘画、手工制作等传统技艺,是七夕乞巧风俗的主体和主要表现形式。

兰花贡案

广州乞巧文化节简介 遇见魅力望牛墩(1)

以稻米砌菊、蒜衣作莲、蛋壳为灯……每到七夕,望牛墩的“巧女”们就会忙碌起来,以农作物为制作材料手工制作各式各样的贡品,展现自己的心灵手巧。

在一台贡案里,除了有精心雕刻的场景作品以外,还有必不可少的花类贡案,“丝布兰花”是一众花类贡案作品中,颜色艳丽的代表之一。

每一年,巧匠们都根据各自的特长,制作出不一样的贡案,传统习俗对展示的花果数量有要求,但选择什么花品和果品,则是巧匠们自己不断创新研究出来的。

荷花贡案

广州乞巧文化节简介 遇见魅力望牛墩(2)

陈杰芳是望牛墩镇望联村五坊人,1963年开始从事乞巧节贡案制作活动,从艺近60年,一直为七夕文化传承作贡献。

作为广东省非遗“乞巧节”项目传承人,陈杰芳的坚持和创新为望牛墩镇、东莞市甚至广东省都获得众多荣耀,其中包含2011年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2012年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

在望牛墩镇,像陈杰芳一样善于发现、善于创新的巧匠们通过各种现代新方式来制作最精致最吸引眼球的精品,不断创造新的“贡案传奇”。

鸡蛋灯

广州乞巧文化节简介 遇见魅力望牛墩(3)

七夕贡案,不仅是个人的创新与手艺,更是团队合作、智慧凝聚的结晶。黄建文就是团队中忙碌的“巧男”之一,他最擅长的就是贡案的整体设计布局及手工制作,常以废旧物料作为制作原材料,结合现代声光电等元素,将常见的旧物品变废为宝。

鸡蛋灯是黄建文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一组精美的鸡蛋灯让一台贡案的艺术性及观赏性瞬间得到升华,让所有参观群众都眼前一亮,惊叹其独特创意,感叹其精湛的制作技艺。

木制的织布机在小电机的带动下运作、牛郎与织女相遇的鹊桥亮起彩灯、牛背上的放牛郎摇着鞭子……像鸡蛋灯一样,将现代声光电等元素融入贡案之中,是黄建文最为擅长的创作方式,为贡案带来独特的动感。

七夕糖水

广州乞巧文化节简介 遇见魅力望牛墩(4)

望牛墩除了每年举办丰富的七夕文化活动以及流传数百年的“七夕贡案”技艺以外,还有一道美味,深刻印在当地人的七夕记忆里,那就是望牛墩特有的“七夕糖水”。

莲藕、红枣、金针菜干、冰片糖……相对贡案的精巧与细致,“七夕糖水”的制作方式简单许多。尽管如此,“七夕糖水”并不是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望牛墩人讲究的是糖水背后的邻里情谊。七夕祈福仪式后,忙碌一天的“巧姐”们相聚分享糖水消暑、闲话家常,这是望牛墩人“专属记忆”。

在一方案桌旁,暖暖的“七夕糖水”甜入人心,传承多年的民俗美味伴随乞巧文化,将一代一代流传延续。

【撰文】夏颖燕 张仕婷

【制图】孙沛川

【作者】 夏颖燕;张仕婷;孙沛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