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是谁的诗(刘禹锡最经典的七言绝句)
前几天老街回答了一个小问题: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句诗究竟是描写长安还是洛阳的牡丹?
本来以为我的判断没有人在意,没想到真有些朋友产生了争执,到底诗中的牡丹花是开在洛阳还是开在长安呢?
一、洛阳与长安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都城是长安,但是随着人口以及都市规模的膨胀,长安城的资源日益紧张,由于运输成本太高,唐政府无法大规模运输漕粮到长安,连粮食的供应都出现问题。据说长安城中厕所排泄物的处理都成了问题。
(唐都长安)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新唐书·食货志》
长安供应不足的问题,在隋朝时就已经出现:
"京辅及三河,地少而人众,衣食不给。" 《隋书·食货志》
因此隋文帝曾经动过迁都的念头,到隋炀帝时"始建东都,以尚书令杨素为营作大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并且“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隋炀帝杨广在营建东都的同时,又下令开凿了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就是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南抵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
到了唐朝,唐高宗与则天皇后、唐玄宗、唐昭宗等人也经常迁居到洛阳。刘禹锡本人在宝历二年(826年)曾经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 。晚年时,刘禹锡又调回了洛阳,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刘禹锡(772-842)的这首诗之所以产生了争议,是因为诗中提到了“京城”,却没有说明是长安还是洛阳。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二、唐诗中的牡丹
有人说当时洛阳人喜欢种植牡丹,长安城并没有牡丹,其实不然。据刘禹锡的好友柳宗元《龙城录》记载:
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
可见唐朝时洛阳的牡丹最负盛名,唐明皇李隆基专门把洛阳的花匠招至长安种植牡丹:
唐李濬《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自注:“《开元天寳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
李白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时,唐玄宗正在宫中的沉香亭准备听歌赏花,忽然想起李白来:
明皇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词?”遽命李龟年持金花笺赐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承诏,尚苦宿醒,遂赋词,
其一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清风拂槛露华秾。若非群玉山头见,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曰:“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第一,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曰:“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龟年遂以调进,令梨园弟子歌之。
李白进《清平调词》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时间是天宝二年(743年)。
光阴如水,转眼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到了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时期。我们再看看唐代罗隐的《牡丹花》诗:
似共东风利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
罗隐是晚唐诗人,这首诗中的韩令叫做韩弘,是和刘禹锡(772-842)是同时代的人,他与牡丹也有一段故事。 《唐国史补》:
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曰:‘吾岂效儿女子邪?’”
元和十四年(819年)韩令来到长安,命令手下将自家的牡丹铲除。那个时候”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看来欣赏牡丹的爱好,早已经从皇宫中流行到了权贵名流。据《唐国史补》载:“人种以求利,本有值数万者“。
韩弘能够铲除牡丹,是想表现一下自己。其实这个人曾经拥兵自重、图谋割据,不是什么善类。
从上面两个故事可以看出,不仅仅洛阳有牡丹,长安也盛行种植和观赏牡丹。
根据《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考据,刘禹锡的《赏牡丹》大约作于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间。 比韩弘大约晚了10年,可见长安城已经有40年的时间” 贵游尚牡丹“了。
所以说,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无论长安还是洛阳,都有种牡丹、赏牡丹的习俗。
三、刘禹锡的牡丹诗 既有洛阳也有长安
1、刘禹锡在洛阳写的牡丹诗
牛僧孺任东都留守时,在洛阳南郭归仁里有一座别墅。 庭中种植大量牡丹, 牛僧孺常邀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于庭中吟诗唱和赏牡丹。刘禹锡 《思黯南墅赏牡丹》写的是洛阳牡丹: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2、刘禹锡写在长安的牡丹诗
刘禹锡有一首《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写了长安的牡丹 。令狐相公是指李商隐的骈文老师令狐楚,《旧唐书·文宗纪上》:"(大和三年三月)幸已朔,以户部尚书令狐楚为东都留守。"
大和三年(829)三月,令狐楚由长安赴洛阳,临别作《赴东都别牡丹》,刘禹锡作《和令狐相公别牡丹》与之唱和: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大和年间刘禹锡还有一首作于唐郎中宅,写的也是长安牡丹。《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还有写于长安大宁坊浑侍中宅的《浑侍中宅牡丹》:
径尺千馀朵,人间有此花。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四、刘禹锡诗中的京城多指长安
从创作时间上来看,刘禹锡在大和年间写了不少牡丹诗,当时他任职于长安城而不是洛阳。另外,刘禹锡诗中的京城一般是指长安,例如《征还京师见旧番官冯叔达》
前者匆匆襆被行,十年憔悴到【京城】。南宫旧吏来相问,何处淹留白发生。
征还京师,是指回长安城;南宫,尚书省的别称。元和元年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
元和九年(815年)又一起奉召回京,恰好10个年头。尚书省还有认识他的小吏,关心的问候刘禹锡。
另有《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知君忆得前身事,分付莺花与后生。
春风引路入【京城】,春天时从洛阳去长安。
结束语
刘禹锡的《赏牡丹》应该是作于长安,这里的京城也是指长安而不是洛阳。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玄宗时期的木芍药就是牡丹花,刘禹锡时期的芍药和牡丹是两种花,芙蕖是指荷花。前两句说芍药无格芙蕖寡情,第三句转折推出牡丹,加以评价收尾 ,前抑后扬。
注:格、国、节都是入声字。
@老街味道
这位江西诗派大诗人拒绝了苏轼,因为讨厌连襟被冻病而死
北宋这位倒霉的大诗人因为卖废品搞团建被罢官
有一种诗风是赵佶和李煜的血书 还有一种诗风只肯流血不肯流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