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

战国时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不仅因为参与诸侯争霸的国家数量非常多,也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思想主张,在这些思想主张的碰撞之下,产生了不同的治国形式和方法;而这些制度、观点和学说,也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奠基了基础,争取到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1)

言及于此,不得不提纵横家,纵横家战国时代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很多人在形容鬼谷子一派的纵横家时,都会用一句“一怒而诸侯惧”,确实,在整个战国时代,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主流的观点,以及影响了时代格局的政策,几乎都来自于纵横家。

很多人说,纵横家只是凭借着口才去进行一种强辩,让被辩论者陷入到他们的思想循环当中,从而达成一种不太公平的协定,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纵横家,需要很多条件和因素共同决定的,而所有的纵横家也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

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纵横家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时代战场上叱咤风云?他们到底给战国时代带来了什么?而在战国时代意气风发的纵横家,又为什么在后世的历史发展当中渐渐消失了呢?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2)

纵横家的主张更贴近现实,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国家发展道路

首先,因为纵横家的主张并不理想化,反而极其贴近于现实,同时他们的主张能够在短时间内带给国家一种比较明确的发展道路;在整个战国时代,学说主张是比较多的,我们总说十家九流,诸子百家都各自拥有着自己的治国理念。

比如说,儒家崇尚道德,主张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推崇一种王道的政治政策;法家主张通过规则,来建立一种良好的秩序以便于提升综合国力;道家提倡的是无为而治,要求君主不要过多的干预国家的发展,让百姓的生产发展依靠自然规律进行;墨家主张的是兼爱非攻,提倡终结战争和人人平等

  • 儒家孔子追求克己复​礼,孟子提倡王道政策

我们从这些学派当中,都能够看到一个核心观点和理念,他们去游说诸侯也好,还是发扬自身的学说也好,围绕的都是这种核心理念;或许在不同时期的观点,会有所不同;比如说儒家,儒家在春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它的创立者孔子,孔子的主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则是仁义道德,是克己复礼。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3)

到了战国时代,儒家以孟子为核心,孟子也有着他的代表学术,比如王道,但这一切都是在孔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传承和发展,他们的核心观点和主流思想并没有改变,用仁政来治理天下,以道德来约束臣民,通崇礼乐制度和王道的政策,这一切都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 纵横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观点

其他的各大学派也是如此,他们围绕的都是创立者的思想来进行推广的,可是当我们去了解纵横家的时候,却发现并不如此;我们好像并不能够寻找到纵横家的核心观点和主流学术,他们仿佛就是为了时代而生的,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政策

也正因为如此,纵横家才会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学派,并不像道家和儒家那样,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里都推崇一种观点、一种思想,总是希望通过内部人的努力,而达到一种理想的境地,纵横家是根据时代要求来进行发展的一个学派,是最贴近于现实的学派。所以,纵横家在整个战国时代有着一定的立足之地。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4)

  • 儒家、道家授人以渔,纵横家授人以鱼

事实上,对于儒家或者道家这种观点来讲是授人以渔的,规划的可能是一种比较长远的目标或者方式,而对于纵横家来讲可能是授人以鱼,能够解决在短期内的问题,能够给一个明确的发展道路,这也是纵横家的优势所在。

我们总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如果面对一个即将要饿死的人,扔给他一根鱼竿又有什么作用呢?在这种时候,授人以鱼其实比授人以渔会更加重要。

而纵横家就是这样一个顺应时代的学派;在战国时代,各大诸侯国之间的纷争非常频繁,很多国家面临着生存的风险,当此之时,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一种长久的规划,并不是从百姓的养、生、丧、死等各个方面循序渐进,要是需要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生存危机,比如说苏秦和张仪的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5)

合纵策略,挽救六国生存危机

苏秦的合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山东六国受秦国压迫的风险,那时候的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而迅速地强行起来,对于周边国家的威胁非常之大,各大诸侯国在眼看着秦国崛起而毫无应对之力。

经过秦国和魏国的几次战斗来看,各国的军队战斗实力已经与秦国有了差距,所以,它们面临的是一种被侵占领土和掠夺人口的现状,这个时候,他们就急切地需要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来避免这种弊端的出现,所以,当苏秦提出合纵的时候,山东六国欣然同意了。

  • 张仪连横策略,为秦国争取发展时机

毕竟六个国家联合起来,对抗一个变法还不是特别彻底的秦国是有优势的;而张仪的连横政策也是如此,在秦国面对山东六国合纵的压力之时,其实是不堪重负的,毕竟那个时候的秦国只经历了秦孝公一代人的变法,贵族还有着复辟的风险,内忧十分严重。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6)

如果此时再加上非常严峻的外患,那么秦国的发展很可能被拖垮,所以惠文王在得知张仪的连横政策之时也是欣然接受;张仪的连横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合纵的实力,将齐国变成了秦国的盟友,让合纵内部出现了问题,缓解了秦国的外部压力,让秦国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发展。

从合纵连横这两个主张上来看,它们并不是长久的政策,像是合纵,山东六国本身就有着利益纷争,他们可能成百上千年的联合下去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所以它不是一个长远的规划,但是却可以解决山东六国的燃眉之急,对于连横也是如此。

因此,纵横家是非常务实的一种学派,他们虽然没有这一种长久的规划和核心的主张,但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讲是可以立竿见影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战国时代纵横家很有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7)

纵横家跟时代结合紧密,需要矛盾纷争存在

其次,纵横家本身的特质与时代因素相结合的因素;纵横家的舞台很容易被局限,他们是在势力纷争比较频繁的年代里,才更容易获得赏识的,纵横家其实是解决短期问题的一个学派,说的再详细一点,就是解决国家外部争斗压力的一个学派。

所以,在各方势力纷争比较频繁且实力差距不大时,他们更容易有表现的机会;说白了,他们就是一个用于解决形式不明朗的纷争的群体,只有在群雄逐鹿时作用才最大;其实我国古代历史社会比较复杂,不像西方的文明一样有着直接的民主制度,它的大部分主体是农业民族。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8)

马克思曾经说过,农业民族就像是单个马铃薯组合起来的一袋马铃薯,在很多情况之下并没有办法代表自己,只能够由别人来代表,而且这个代表还要从上面赐予他们雨露和阳光,这归结到中国古代的历史社会,指的就是君主和百姓之间的关系。

而百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特定的归属关系,当势力争霸特别明显时归属性也就特别明显,反之则就比较模糊,而纵横家的作用就是将这种模糊变成明显而且他们也只有在模糊的时候才更具威慑力;或者说,在局势不明朗时,才有利于浑水摸鱼;关于这一点,我们来看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 蒯通游说韩信失败,并没有参与楚汉争霸

其一,我们来看楚汉争霸时的蒯通;其实我们一提起纵横家,首先想到的是战国时代,但事实上并不仅只有战国时代才存在纵横家,在秦朝末年,也有纵横家出现,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当属蒯通。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9)

蒯通曾经去游说过韩信,那时的韩信是刘邦坐下的大将,他的目的在于让韩信另辟山头,自立为王与刘邦和项羽一争天下,可以说差点让楚汉相争变成三国演义,但蒯通的游说并没有成功,这也是为什么,蒯通作为一个比较出色的纵横家,却在历史上不具有太高知名度的原因。

关于蒯通为什么没有成功的原因?大部分还是因为时代因素;在楚汉争霸时,刘邦和项羽已经成为了争夺天下的两股势力,他们的势力群体比较庞大,几乎将整个农业民族瓜分成了两个不同的阵营,而当此之时,如果韩信真的自立,那么他能够获得多少支持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足以引起更大的利益纷争,而没有纷争自然不需要解决纷争所带来的问题,所以蒯通才会失败;展现在战国后期也是一样。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10)

到了战国后期,实力的天平已经倾斜得非常明显,秦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达到了一种巅峰状态,在面对六国联军时也丝毫不落下风,这样的国家显然更有可能成为最终一统中原的国家,自然敢于与这样的国家发生战争的诸侯国就不常有了,所以,纵横家不能够掀起很多的势力争斗,他们自然不会再被君主所重用,也就渐渐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战国中期,诸侯国之间实力较为均衡,纵横家吃香

再次,我们来看战国中期,纵横家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时代;那时,诸侯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并不大,整个中原地区处在一种相互压制的状态中,在这个时候,没有哪个人能够决定最终一统中原的国家是哪个,也没有人能够明确的带给农业民族雨露和阳光。

所以在这个时候,农业民族的归属感就不强,能够进行周旋的舞台就很大,毕竟在战国时代,连生存都是问题的年代里,哪个国家给予的待遇更高,哪个国家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各大国家都想在短期之内拉开实力的差距,这就让解决短期问题的纵横家非常吃香。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11)

而在这一历史时期,我们看到的一些政治主张,也非常明确也非常有效,比如苏秦的合纵,张仪的连横,还有范雎的远交近攻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在实力发展比较均衡的诸侯国中进行利益的争夺时,拉大实力差距,虽然不能像无为而治或者王道那样规划一个十分光明的前途,或者说创造出一种盛世,却可以在短期之内让国家获得更高的利益,同时也更加符合战国时代的发展潮流。

小结

纵横家之所以能够在某一个时代大放光彩,却在后来的历史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与本身的学派性质有关;战国时代,利益纷争比较复杂,受到各方势力的牵扯,人们急切地想要提升自身的实力以拉开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国家获得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前途。

  • 纵横家显化矛盾,解决矛盾

也是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所谓的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等等战略谋划;也正是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纵横家实际上就是通过显化矛盾,然后再解决矛盾而获得青睐的,如果没有了矛盾的存在,他们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12)

所以在战国中期,各大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比较严重时,纵横家的发展前景比较光明,也就有着更多的用武之地,通过他们的学说和政策,能够解决诸侯争霸的一些难题,所以各大国家竞相地邀请纵横家,来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纵横家最巅峰时期,可以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左手执黑,右执白,扰动战国时局,有时能以三寸不烂之舌抵百万雄师,有时能一怒而诸侯惧,甚至小国能因纵横家一个策略而亡国,可以说,整个战国时期的战争都有纵横家的身影。

  • 战国后期,秦国统一势不可挡,纵横家失去用武之地

可是到了战国后期,秦国的统一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必然,所要纠结的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个时候,各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没有那么频繁了,也没有那么明显了,能供纵横家去解决的问题也就大为减少,他们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战国时期纵横家怎么死的(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家)(13)

而对于蒯通游说韩信不成功也是如此,主要矛盾点在于刘邦和项羽;韩信本身作为刘邦的臣子,他与刘邦之间的矛盾点并不多,如果一旦与刘邦发生矛盾,他所获得的利益也不一定就比他做一位将军来的要多。所以,韩信根本没有必要与刘邦之间的冲突,而没有这种冲突和矛盾,蒯通也就没有解决冲突和矛盾的余地,自然他的游说也就不会成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历史虽然有王朝更替的存在,却没有了像战国时代那样的大乱世,更不具备王朝和国家实力均衡发展的又一阶段,因此,靠解决不同之间的矛盾而生存的纵横家渐渐地失去了历史的舞台。

反而,能够规划一个长远目标和治国形式的儒家、道家等等获得了更多的青睐;这也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里有着不同的发展政策和主张,一个学派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前途,那么就必须去顺应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