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与拜登一共见了几次面(拜登歇斯底里)

普京与拜登一共见了几次面(拜登歇斯底里)(1)

直新闻:吴先生,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12日通话,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并未给乌克兰局势带来转机。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吴蔚:美俄元首这通电话给我一个感觉:双方的沟通依然没在同一个频率上。俄罗斯方面的评价很直白,克里姆林宫外交政策助理乌沙科夫说:美国官员的歇斯底里已经达到了顶峰。那么拜登说了什么呢?他警告称: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将引发西方果断反应,会让俄罗斯付出“迅速和严重的代价”,并降低俄罗斯的世界地位。

老实说,我认为普京挺无奈的,因为79岁的美国总统依然在装傻,俄罗斯此前提出的一系列谈判条件始终摆在桌上,而美国完全没有接茬的意思。明眼人都能看出:拒绝谈判的是美国,但骂得最凶的还是美国,好话都让美国人说了,坏人就只能让俄罗斯来做了呗?所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另一通电话里直接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点破:华盛顿在打一场宣传攻势。

在我看来美国这场宣传攻势打得十分拙劣,一些美国媒体甚至不小心把提前写好的“备稿”发了出来。如果按照这个剧本走下去,俄罗斯这个反派的人设肯定是甩不掉了。欧洲议会议员华莱士在推特上吐槽了一下:“西方主流媒体大谈乌克兰危机,将俄罗斯描绘成一个战争贩子,这是很可悲的。俄罗斯在原苏联以外只有一个军事基地,而美国在全球有800多个军事基地。美帝国主义与北约才是那个寻求战争以喂饱军工复合体的战争贩子。”正如我此前谈到的,冷战结束以来,在欧洲大路上谁处于攻势,谁处于守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北约在“高歌猛进”。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世界各国正陆续从乌克兰撤回外交人员,相关旅游警告也达到了最高层级。与其说这代表了各国普遍预期一场战争在所难免,不如说是大家都看懂了在北约东扩这个问题上,美国与俄罗斯都不打算退让。如果美俄矛盾一直无法调和,那么局势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是符合逻辑的,这是在政治上对乌克兰局势给出的消极预期。

那么军事上的逻辑又是怎样的呢?一个吊诡局面出现了,那就是军事对垒的双方都在制订“防守反击”计划,在彼此的意识里“开第一枪的一定是对方”。无论是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联盟决心-2022”联合演习,还是乌克兰军队在哈尔科夫一线展开的反挤压军事部署,演习想定里都将假想敌称为“入侵者”。这其实非常直观展现了无论是莫斯科还是基辅方面,都不愿主动去开这第一枪。在我看来,生怕这场仗打不起来的主要就是美国。

一个非常危险的趋势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信任已经降至冰点,莫斯科认定基辅方面部分丧失了“独立决策能力”,已经沦为北约的提线木偶。关键的谈判对象有且只有美国,然而华盛顿却摆出了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完全无视莫斯科的谈判要求。这就是一个可怕的僵局,能够打破这场僵局的要么是东乌战线上的一声枪响,要么就是来自美俄之外的第三方更强有力地介入调停。

乌克兰的和平,确实已经危如累卵。

普京与拜登一共见了几次面(拜登歇斯底里)(2)

直新闻:与此同时双方的军事对垒正在加剧,俄国防部透露,太平洋舰队处置了一起美国核潜艇入侵领海事件。你对俄罗斯与美西方的军事动态有何观察?

特约评论员 吴蔚:据俄罗斯国防部透露,这一起驱离事件发生在远东千岛群岛附近,对象是美国海军一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

展开地图我们就能明白,千岛群岛的北边是堪察加半岛。在堪察加半岛的东南部有一座俄罗斯滨海城市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这里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核潜艇部队基地,俄罗斯有一半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就以这里为母港。从这里出发,往北就是白令海,往西是鄂霍茨克海,往东就是太平洋。冷战时期这一片区域就是苏联核潜艇对美国实施战略核反击的预设阵地。因此,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长期在这里出没,执行他们的“一对一盯防”任务。美俄海军在这里的水下博弈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一次俄罗斯国防部主动披露了美国人的小动作。

此前我谈到过,俄罗斯作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双头鹰”,来自西线与东线的战略压力都是很大的,但普京只能集中精力顾一头。当前最紧张的乌克兰局势牵扯了莫斯科大量的资源与精力。俄罗斯国防部此次主动透露在太平洋海域驱离美军核潜艇,实际上是想告诉美国方面,不要妄图在东线趁虚而入。

俄罗斯在应对北约东扩的压力时,其实是有些形单影只的。就以乌克兰方向为例,俄罗斯身边的盟友只有一个白俄罗斯。如何分化北约,各个击破成了莫斯科必须要思考的破局之策。

一个细节很有意思,2月11日,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率团访问莫斯科。与俄罗斯防长绍伊古会谈后,华莱士带着英国的将军们到红场无名烈士墓献花。绍伊古的安排也很有意思,他带着英国同事们参观了俄罗斯国防部大楼里的陈列室。他们在一个陈列柜前驻足良久,柜子里陈列着雅尔塔会议盟军三巨头: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那张经典合照。绍伊古的这个安排是有重大意义的,莫斯科试图唤醒伦敦当年共同抗击法西斯主义的历史记忆。而在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里,乌克兰国内涌现出的新纳粹主义思潮,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整个欧洲大陆。

作者丨吴蔚,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