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候成因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

知识点
  • 我国的降水

东南西北,我国的年均降水量逐渐减少,主要影响因素为:

①纬度。纬度较低的南方地区,蒸发旺盛,容易成云致雨;

②海陆位置。距海较近的东部、南部地区,海洋湿润水汽容易到达,降水较多;

③地形。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可以抬升暖湿气流,进而成云致雨。

根据年均降水量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区域:干旱区(<200mm)、半干旱区(200mm~400mm)、半湿润区(400mm~800mm)、湿润区>800mm),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气候成因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1)

图1 我国年均降水量的分布


例题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的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分布柱状图。

高中地理气候成因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2)

1、该城市最有可能为 ( )

A.拉萨

B.昆明

C.西安

D.温州

2、该城市降水在6月份出现第一次高峰值,主要是因为 ( )

A.梅雨

B.台风活动

C.日本暖流

D.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D、A

精讲精析:(1)分析该城市的地理位置。图中该城市的年均降水量(12个月降水量之和)大于1600mm,并且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因此该地可能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可能位于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水汽更加充足,受夏季风影响更大),浙江温州符合条件,选项D正确。

(2)分析6月份降水较多的原因。①温州位于长江下游地区,6月受梅雨的影响,降水较多,达到第一次高峰值,选项A正确;②7月受副高影响,降水减少;8月受台风的影响,降水增多(温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台风较多),达到第二次高峰值。


总结
  • 台风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该地的年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夏季降水多,全年>1600mm),推断该地的地理位置;②根据该地的地理位置(长江下游),分析6~8月份降水变化的原因(梅雨——伏旱——台风)。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如下:

①4月:受夏季风的影响,在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

②5月~7月:雨带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江南准静止锋,带来连续性降水(梅雨);

③7月~8月:雨带继续北移到达华北和东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④9月:雨带向南撤退,撤退到华南和西南地区;

⑤10月: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高中地理气候成因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3)

图2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