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马的成语(成语知识惊弓之鸟)
成语“惊弓之鸟”意思是曾受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堕的鸟。比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的人。
“惊弓之鸟”出自《战国策·楚四》:“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警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抗秦之将也。”
战国末期,秦国逐日强大,如日中天,秦王嬴政一心想统一天下,不断地向其他诸侯国发起吞并战争。强大的秦国采取“远交近攻”、“连横”等策略,把其他诸侯国打得落魄丧胆,就连兵力强大的楚国也屡遭挫败,以至于楚国骁勇善战的临武君亦成了秦军的手下败将。
魏景湣王二年(公元前241年),战国七雄除秦以外的六国----齐、楚、燕、韩、赵、魏面临秦国的强大攻势,觉得只有实行“合纵”策略联合起来,才能遏制、抗击秦国。
这六国中,论军事实力,仍属楚国最强,所以各诸侯国王便推举楚幽王为合纵长,牵头对抗秦国。
“合纵”盟军成立以后,赵悼襄王觉得必须有一个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大将统帅盟军,方可抗击秦国。他便委派魏加前往楚国,询问楚幽王盟军统帅的人选是否确定。
当时,楚国的军政大权在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前238年)手中。魏加拜见了春申君后,就开门见山地问道:“盟军统帅确定没有?”春申君回答说:“我国准备委派临武君担任盟军统帅。”
魏加早就听说临武君被秦军打败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秦军有一种恐惧心理,如果让他担任盟军统帅,必败不可。但又不便直言相谏,就“顾左右而言他”避开这个话题,对春申君说:“我想给您讲个故事可以吗?”春申君说:“可以。”魏加接着就说:“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射箭,咱就讲一个射箭的故事吧。”
魏国大梁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射手,名叫更羸,更羸的射击技术可以说是百发百中。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同游于京台之下,他抬头看见天空上有鸟飞过。便对魏王说:“我不用箭,只须拉响弓弦,就可以让天上的飞鸟跌落下来。”魏王不信,摇摇头说:“开什么玩笑,你的射箭技术真能高超到这种地步吗?”更羸一本正经地说:“绝无戏言,等会儿我射给您看”。不大一会儿,一只大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羸对着大雁,摆好姿势举起弓,不用箭,只拉了下弓弦,就听弓弦“嘣”的一声,那只大雁便应声落地了。
魏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你可真是名不虚传的神射手,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但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不用箭,怎么会把大雁射下来呢?”
更赢解释说:“这并不是我有什么奇特的本领,而是因为这只大雁受过伤,听见弦声受惊吓而自己跌落下来的。”
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翔,你怎么知道它曾经受过伤。”更赢接着说:“您刚才看到了吧,它飞得非常缓慢,叫声凄惨,据我多年的狩猎经验判断,它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体受到了创伤;鸣声悲惨,是因为它飞行速度慢,跟不上群雁,成了一只离群的孤雁。而这只大雁旧伤未愈且惊魂未定,听见凄厉的弦声,以为又有箭向它射来,它为了躲箭,便拼命扇动翅膀往高处飞,这样一使劲便使旧伤迸裂,疼得支撑不住就跌落下来了。”
魏加讲完这个关于射箭的故事,话锋很快就转到了正题上。他望着春申君说:“现在的临武君,已被秦军打怕了,恐怕至今还心有余悸,他就像那只受伤的大雁一样,怎么能胜任盟军统帅呢?”魏加的一席话,说得春申君心服口服,遂之放弃了准备启用临武君担任盟军统帅的打算。
后来,人们常把吃过某种苦头而心有余悸的人形容为“惊弓之鸟”。如世人耳熟能详的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时至今日,媒体上有关此事件的后读报道中出现最多的成语,当仍非“惊弓之鸟”莫属。
“惊弓之鸟”的故事给现代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一,“惊弓”属于一种动物本能的条件反射,更羸是巧妙地掌握了它的规律,他善于总结自己丰富的狩猎经验,从大雁的飞翔速度和鸣声高低中去判断它内在体质的强弱。任何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本质的特性。我们解决任何矛盾,只有善于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才能抓住症结所在,找到解决向题的办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尽管飞鸟因为“惊弓”而坠地的事在社会生活中未必真实。但如果以鸟喻人来讲,曾经有“吓破胆”的经历,而在日后遇到类似刺激时,因而闻风丧胆、畏首畏尾、踌躇不前、信心全无者,大有人在。如果一直是这样,因为一次失利就产生恐惧心理,从而自精神上败下阵来,那等着他的只能是一事无成。
清朝道光年间的曾国藩 (1811—1872),在率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时败多胜少。他在向朝廷禀报战况时,把部属所拟文中的“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个微不足道的改动,颇为耐人寻味。
曾的改动显然有粉饰其败绩的成分,但撇开这层意思不讲,但就“屡败屡战”这句话而言,从中流露出的豪情士气,不仅会消除皇帝对他“败多胜少”的责罚,而且还可能会对他刮目相看、倍加赏识。
如果那只受伤的“鸟儿”有了这种“屡败屡战”的理念,应该不会闻弓而落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