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如何防止白虫(你知道野蛞蝓就是鼻涕虫吗)
说到野蛞蝓,应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害虫,但是说到鼻涕虫,可能就无人不知了。没错,这两个名字就是一个东西,野蛞蝓是学名,鼻涕虫是俗称,它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俗称黏线虫、鼻涕虫、无壳蜓蚰螺。
这个害虫本应该是大多数蔬菜上才会出现的,但是因其自身危害特点,只要是幼嫩组织都感兴趣,所以它的危害寄主可不仅是蔬菜,果树、花卉、食用菌以及其他农作物等幼嫩组织都是它的菜!
如今在猕猴桃的生产管理上也出现了它的身影,它会对猕猴桃树体的哪些部位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果农朋友又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野蛞蝓具有哪些危害特点?野蛞蝓可危害多种果树、蔬菜、花卉、农作物和食用菌等。主要以齿舌刮食嫩芽、幼苗、嫩茎、叶片和其他幼嫩器官,形成较大的缺刻和空洞,严重时仅残存叶脉,粪便和分泌的黏液污染植株,易诱发病菌侵染而导致腐烂,降低产量和品质。
野蛞蝓造成叶片缺刻空洞
野蛞蝓对猕猴桃幼苗、嫩茎尖和嫁接后刚冒出的幼芽为害十分严重,在苍溪县和都江堰等地调查发现,幼苗、幼芽和嫩叶被成片吃光,造成大面积缺苗断窝,影响十分严重。
通过外观形态认识野蛞蝓要了解并总结出防治野蛞蝓的方法,得先学会认识它。
一、成虫:蛞蝓成虫身体伸直时体长30~60毫米,体宽4~6毫米,内壳长4毫米、宽2.3毫米,长梭形,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或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少数有不明显的暗带或斑点。
野蛞蝓成虫
【头部】有2对触角,暗黑色,下边1对短,约1毫米,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1对长,约4毫米,称后触角,端部具眼。
【口】位于头部腹面2个前触角的凹陷处,口腔内有角质齿舌,可刮食叶片。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内壳(盾板),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
【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细带)环绕。尾脊钝,生殖孔在右触角后方约2毫米处。腹足扁平,中央有2条腹足沟。有体液腺,分泌黏液,凡爬行之处留下白色痕迹。
二、卵:卵呈卵圆形,直径2~2.5毫米,韧而富有弹性,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卵产于土下,呈卵堆,相互粘结成块。
蛞蝓卵
三、幼虫:幼体初孵化时体长2~2.5毫米,宽1毫米,淡褐色,体形同成体,外套膜下后方的内壳隐约可见。2个月后幼体可达10毫米,5~6个月发育为成体。
蛞蝓幼虫
野蛞蝓的危害特性以成体或幼体在植物根部湿土下越冬,2~6月在田间大肆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进入秋季气候凉爽后,又为害加强。完成一个世代约250天,3~7月产卵,卵期16~17天,从孵化至成体性成熟约55天,成体产卵期可长达160天。
野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也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缝中,每隔1~2天产一次,约1~32粒,每处产卵约10粒,一生平均产卵量400余粒。一年繁殖2~6代。
被动:野蛞蝓喜湿怕光,在强光照射下2~3小时即被晒死。因此在白天潜伏,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到22~23时达为害高峰期,黎明前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如遇连日阴雨,土壤潮湿,可全天活动取食。
蛞蝓怕光
有利条件:野蛞蝓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可不吃不动,能存活达130天。在阴湿环境中易于大发生,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20%~30%时对生长发育最为有利,气温高于25℃即迁至土缝或土块下停止活动。四川地区3~5月和9~11月是两个为害最重的时期。
通过危害特性、利害条件采取有效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田间注意排水,除草,清园,5~7月卵孵化盛期中耕翻土,恶化蛞蝓及蛞蝓卵滋生场所的环境;秋、冬季深翻土壤,将成体、幼体、卵充分暴露于土表,被晒死、冻死或被天敌取食,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在蛞蝓活动和潜藏处及猕猴桃窝盘撒施石灰粉或草木灰,使其接触致死。
中耕翻土撒石灰
2、人工捕杀
可在晚间活动时捕杀,或在田间于傍晚撒菜叶作诱饵,次日早晨揭开菜叶捕杀。
3、药剂防治
用6%四聚乙醛(密达)颗粒剂拌细土制成毒土,剂量为:每亩用药500克加细土5~10千克,或用蜗牛散原粉加入豆粉或玉米粉拌匀,制成有效成分2.6%~6%的毒饵,于傍晚撒于窝盘毒杀;在大发生的清晨蛞蝓未潜入土时,可用800~1000倍硫酸铜液,或200倍盐水喷于叶面或根系附近防治;为害严重的地块可用灭蛭灵900倍液于傍晚喷洒根部,亩用药液75升,均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用玉米粉陷阱诱杀蛞蝓
结语虫害的防治都是从了解它开始的,只有充分掌握其外观形态、危害特点、生长习性等方面详细信息,才能快速正确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表面上的鼻涕虫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往往在你不知道的一面,它已经在严重危害你的果树,所以在果树上任何不正常的反应都是果农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