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中学生叛逆怎么管教(中学生极端行为背后)

近日,国内发生几起中学生轻生事件:或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因为学业压力大,或因为被罚写检讨,甚至于仅仅只是因为一两句的批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是正处于花季的少年为什么在面对挫折和逆境时轻率地舍弃最宝贵的生命?,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湖北高中学生叛逆怎么管教?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高中学生叛逆怎么管教(中学生极端行为背后)

湖北高中学生叛逆怎么管教

近日,国内发生几起中学生轻生事件:或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因为学业压力大,或因为被罚写检讨,甚至于仅仅只是因为一两句的批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是正处于花季的少年为什么在面对挫折和逆境时轻率地舍弃最宝贵的生命?

有专家表示,人们往往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当前的应试教育,指向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指向孩子们抗挫折能力差……但是,重要的一点却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这类孩子们的生命中缺少了生命教育这一课。

“惊涛骇浪”的青春期

在北京一次家庭教育论坛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说,青春期是个心理和生理巨变的“惊涛骇浪期”,这时候的孩子矛盾多又封闭,尤其当这种内部的变化与外部环境发生冲突时易引发极端行为,“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比如同伴的欺凌,老师几句尖刻的话等都有可能引发危机,但最致命的冲突还是亲子关系,如果说父母不能理解他,甚至误解、打击他,这或许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的调查,83.6%的中学生家长要求孩子考到班级前15名,小学家长的期望更高。“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变化时代,个体焦虑与社会焦虑并存且相互影响。中小学生与家长都在焦虑,其中孩子的学习状况及其成绩可能会成为加剧家庭焦虑与紧张的导火线。”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系教授朱益明说。

西安建大附中校长程晓玲说:“一方面,如今的父母会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需要他们自己努力去争取的东西反而变少了,他们那种获得感淡了,更多的是空虚;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在这一时期会开始对人生有很多思考,但又对自己的追求很恍惚,如果周围的人把学习、找个好工作这样简单的人生模式强加给他们时,他们觉得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就会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教育课程严重缺失

“目前,中学的生命教育课程开设现状严重缺失,通常被法治、安全教育所取代。在发达国家,如美、德、日都极其重视生命,死亡教育。他们认为教育是一个观察、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建大附中校长程晓玲对比国内,“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善待、尊重生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非一张一张的毕业证。我们要聚焦品格和生存能力,完成人的社会化等能力。”

程晓玲表示,应该让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学习不是只为分数,更应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宝贵的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副校长刘丽君认为,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

近日,在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初二年级的一节政治课堂上,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张宏亮用视频和文字等多种形式讲述汶川地震的瞬间,如此多的生命戛然而止,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与艰难。他甚至也引入了重庆公交坠江等事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

在这堂不一样的政治课堂上,张宏亮老师通过介绍被困者和救援者永不放弃生的希望、顽强不屈的坚持,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坚强。张宏亮老师介绍,当初设计这堂“生命教育”课程的最初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承担着生命接续的使命。只有引导学生真正懂得生命是可贵的,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承担着生命接续的责任,才能树立这一意识。”

“青少年现在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比如说面对挫折,不懂得如何有效进行自我调节,多种生命体验的缺失,导致他们往往不知道处理生活中各种关系,缺少处理道德冲突的种种智慧。”西工大附中分校教务主任赵璐表示,“中学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决定生命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学校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生命这一整个单元的探讨,对初中学生开展比较系统的生命教育,有着比较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价值。”

赵璐表示,比如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生命这个课程时,就让他们和家长一起探讨自己的生命是否可以永恒?自己家的家训、家风,生命的传承接续等,其实都是一种生命教育的体现,通过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探讨可以更加深入地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更是“我们”的生命,让他感知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除了学校教育,西安逸翠园校长杜丽萍认为家长也有责任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认识到自己孩子与别人不一样,“对10岁以前的孩子可以严格要求,对待10岁以上孩子的首要原则就是理解和尊重,多陪伴沟通,与孩子一起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