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被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凭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明朝有一个思想家,叫李贽。李贽被称为明朝思想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一生持才傲物,以伯夷、叔齐自居。历代名人中,能够入李贽法眼的不多,秦始皇是其中之一。李贽对秦始皇评价极高,赞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凭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当然是因为他建立了不世功业。综合一下,秦始皇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四大贡献。
一是统一中国
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10年的时间,攻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里的大一统,不仅仅是地域概念上的统一,还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思想文化上的统一。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秦朝之前,中国还存在3个王朝,即夏朝、商朝、周朝。但是,夏朝、商朝、周朝只实现了地域上的统一,在国家政治制度依然处于分裂状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层面上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能够高效地处理和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秦始皇用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的统一,为后来的历代王朝所模仿,一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
二是开疆拓土
在夏朝、商朝、周朝时期,中国的领土并不大。夏朝的领土约在今天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商朝的领土大致差不多。周朝的领土最大,东北到达辽东半岛,西北到达陕西南部,往南到达长江流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没有停止开疆拓土的步伐。
首先,秦始皇派国尉屠睢率50万大军南下,征伐岭南。岭南在古代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百越之地,相当于现在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全境,以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面积在50万平方公里左右。然而,屠睢的军事行动没有取得成功。秦始皇随即派遣任嚣和赵佗率领大军攻打岭南,经过4年血战,终于将将岭南一带圈进秦朝的地盘。
秦始皇在岭南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并不断向岭南移民。这些中原移民带去了先进文化和农业、手工业技术,让当时相对闭塞、落后的岭南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跟上了中原的节拍。
其次,秦始皇在征伐岭南后,又把目光投向北方。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正在崛起,并屡屡南侵,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在这之前,秦始皇早就想收拾匈奴了,苦于正在跟六国争斗不已,没法分身。现在,六国和岭南都已搞定,终于轮到匈奴了。
公元前214年春天,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往北进攻匈奴。在秦朝大军迅猛的攻击下,匈奴溃不成军,纷纷败逃。第二年秋天,蒙恬再次率领大军追击匈奴,匈奴依然没有反手之力,不得不离开黄河河套平原,向北方的大漠深处迁徙。秦朝军队一直深入到阴山一带。这一战,汉朝历史学家贾谊赞为“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随后,蒙恬奉命驻扎在北疆,防止匈奴卷土重来。为此,蒙恬还在燕、赵、秦的长城基础上,修建了西起临洮(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不仅如此,秦始皇还从中原迁徙了大量谪徙刑徒和一般民众,对北方大片疆土进行开发。
在往南、往北开疆拓土的时候,秦始皇还打通了中原与西南地区之间的五尺道,使得西南地区与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如果说,秦始皇用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的统一,那么他又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实现了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统一。
书同文——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为政,使用的文字也各不相同。如果秦朝对这种现象放任不管,必将给政令推行、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带来巨大的不便。为此,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对这些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综合六国文字的优点,创造了一种统一的字体秦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在秦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发展出另外一种字体隶书,作为日用文字。
车同轨——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道路宽窄不一,马车的大小也不一样。国家统一后,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各地的交通往来,制约经济发展。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一条向南,一条向北,相当于现在的国道。驰道上的车轨宽6尺。同时,将马车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6尺,与驰道上的车轨一样。这样一来,有利于马车的长途运输。
统一度量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大小不一,容易引起混乱。秦始皇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在书同文、车同轨之外,还实行统一的钱币、长度单位、容积单位、重量单位。
四、修筑灵渠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但它却是军事行动的产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兵50万征伐岭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战线拉得太长,秦朝军队的军粮运转出现了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率领士兵、民夫,在长江水系的湘江与珠江水系的漓江之间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运载军粮。
这就是灵渠。灵渠修建好后,没过多久,秦朝军队就征服了岭南。灵渠居功至伟。
战争结束后,灵渠经过历代修整,继续承担水路交通要道的功能,长达2000多年。2000多年间,灵渠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族人民往来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2018年,灵渠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