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

做人最厉害的事情就是将复杂的道理用最简单的现象说明白,老子就是用水将世间万物的道理解析出来,让人一目了然,理解起来毫不费力。

在老子看来,水又具有着近乎完美的品性,水的品质符合万物本原的“道”的特征,是最接近于道的。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1)

读《道德经》:上善若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样活着

《道德经》中写道: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2)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备最好禀性的“人”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3)

居处适应任何之地,心胸沉静高远,待人真诚友爱,说话言而有信,为政谋求清平,处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正是由于不与人争的美德,所以永远也没有过失。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4)

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是对水的颂歌,但实际歌咏的对象却是具备像水性那样高尚品德者的人。文中七个“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启发,对有关水的进一步写状,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5)

所以,做人要像水一样,学习水的品质,方能在这个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水的包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完全的包容。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6)

水却能做到,不管你是来自山川上的积雪融化成水,还是大江大河里的水,不管是溪流湖泊里的水,还是天上降下来的雨水,也不管你是清水还是混水,照单全收,全部都容纳于心。

人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如此。有句话在是这样说的,人与人总得保持一点距离,走进了,都是半人半鬼,所以,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皎洁无暇的,所以,彼此之间多一些包容。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7)

我们不是小孩子了,非要非黑即白才对,真正成熟的人是那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他们能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但是依然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和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人同流合污。

学习水的谦卑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的前辈之处就在于,无论你把水捧得多高,他都会自然而然的落下来,像地处流去。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8)

反观人类社会,有多是人是在别人的吹捧之下,膨胀了,飘了,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又为了继续得到别人的吹捧而洋相百出。

老人言里也说过:别人夸你你别信,别人损你你要听。

处事谦卑是一种人生态度,不争不抢,保持低调,不显山不漏水。你看两只水桶,只有肚子里没有多少东西的水桶,才会稀里哗啦的响,如果是满满一桶水,是不会发出燥人的声音的。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9)

人无完人,圣人也有头脑打结的时候。如果你谦虚,那么人们会比较乐意告诉你哪里你可能会出错,这样你就可以避免更多的错误,当然,也可以避免失败带来的巨大失落。谦虚的人更加容易获得人们的好感。

学习水的不争

老子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之所以善,是因为水有利于万物的生长,但是却从不邀功,它去人们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做人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10)

古人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是你的就是你的,别人抢不走,就算抢走了,兜兜转转终会回来,不是你的你也抢不来,就算抢到手了,也总会失去。

这又像人,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太功利,急于求成,太想要一个结果,却忽略了过程,忘记了积累,结果,反而急于求成的啥也得不到,心平气和的人,赢得盆满钵满。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11)

不争就是最大的争,做好自己,做好当下的事,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记得那句话吗?如果你想养一匹马,但是家里没有草原,那不如养养花草,即使马儿没有来,你也有了花草和蝴蝶。所以,该来的会来的,不用争。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12)

老子的智慧,不仅仅于此,也不仅仅在于用水来解释万物这一点,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依然生生不息,足以见得老子思想有多么的深邃。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对我们,对我们而言也依然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13)

该书原文分上篇《德经》和下篇《道经》,不分章,后分1到37章为《道经》,38到81章为《德经》。它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14)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 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15)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16)

要是说半部治天下的《论语》是一本帝王权术之书,那《道德经》就是一本汲取人生智慧的百科书,每次打开都能学到东西,而且能用到工作生活中。

不了解《道德经》的人,都认为“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是消极的东西,对自己和年轻都不好,其实不是的。老子的每句话其实都是以柔克刚的典范。

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读道德经上善若水)(17)

白话文版本的《道德经》,把高深莫测的5000字,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给我们,让我们在自身的情况上,灵活运用这些智慧。

打开这本智慧之书,慢慢的沉淀自己,是一个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多见多闻,借古鉴今。想要阅读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购买正版。#把书读薄 把人生读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