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的丧葬习俗文化:细说古时福建丧葬风俗文化
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从秦朝开始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福州马尾还是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福州古田、闽东地区还是红军游击的根据地之一。
一、丧葬时间
福州丧葬风俗从古至今代代流传,直到近代才开始被逐渐简化。但葬礼的每个程序都可以了解。一般葬礼举行49天,每个7天做一次法会,因七为奇数代表阴,以 七、九为周期计算,七七四十九日就成了大衍之期。从从头七到七七,代表圆满的意思。意味着葬礼的圆满完成,死亡之人可以从阳间到阴间去投胎,活人已对死人尽职。
人即将死去时,要求全家人都到场,就连远在国外的也必须回来参加葬礼。这是方便将死之人说出自己的遗愿,也为了使其吐出心中的一口气,便于安静而无遗憾的死去,使他的灵魂对俗世无眷念。
二、丧葬流程与具体操作
福建自古以来讲究“寿终正寝”,病危时要把病人从偏房寝室及时地搬铺到正寝(正厅),志称“疾笃迁居正寝”。因为正厅是房子中最神圣的场所,寿终于此是“死得其所”,死后在阴间才可以与祖宗、亲属团聚。人死后要通知亲戚朋友与同村人,家里的女人都要嚎啕大哭,不管是否悲伤也要嚎啕,哭倒是其次。还要在门口挂上白灯笼,家里所有东西都贴上白纸,不能见一点红。因红代表喜庆,白色代表哀悼。
第一天:
葬礼由长子主持,死后要把死人房间里的座椅板凳全部搬出,并开窗透气,死者的脸用白纸盖住,身上盖-块红布;在别人的帮助下,在床前放置“灵桌",上面摆上香炉、灯和两个陶盆。
吊唁者轮流瞻仰死者遗容,灯总点着,里面灌满了黑油,称为“阴间灯”。因为人们认为,灯光能照亮死者灵魂,把死者带到阴间。主持丧葬的长子用这个灯点燃供的纸钱,放在陶盆中燃烧。人们认为这时灵魂会继续附在遗体上,而且还会享受供品。
这时要请来和尚。和尚会拿来一棵树,树干倒在地上,树枝伸向四周,上面点着蜡烛。和尚念经时带长子绕树一周,(若死者是妻子)除死者丈夫外,家里的其他人也轮流转一圈,每人绕树时,其他人站在边上哭泣。传说这种仪式和烛光可以帮助灵魂到达阴间,不致迷路。
为了祷告死者灵魂、占卜未来,长子拿-一个称为“灵钱”的铜钱,往“灵桌”上投去。铜钱上系着线绳,投出时要揪着绳子。投第一下是最重要的,如果铜钱朝上,表示是肯定的回答,朝下则相反。第二天,依据死者性别,媳妇(儿子)给死者洗脸、穿衣,准备下葬。衣服的件数必须是奇数,7件上衣、5条裤子,外面一件绣花长袍、一条漂亮的裙子。穿衣时,遗体要搬到后厅去,“灵桌"也搬去。事先准备好的棺材搬到后厅,棺木里面要先贴纸、涂油防潮,垫上褥子,四角放人各种纸钱,称为“棺纸”。收棺的时间由占卜者来定,占卜者靠计算得知吉凶。
第二天:
死者尸体入棺前,要由儿子(女儿)举行另一个重要仪式。从门前的河里取来一小瓶水,拿一些纸钱放到水里,用湿纸在尸体上擦3次。尸体入棺时,全家人都要到后厅,亲戚们也都在场,妇女们再次嚎哭。
黄昏时,每人拿几根香,香是特制的,比普通香粗而长。烧香不仅是--种仪式,而且可以消除已在热天中陈放了两日的尸体发出的臭味。后厅里气氛悲沉、烟雾缭绕的,黑暗的环境里笼罩着烟雾,人们相互之间几乎看不清。
在封棺时,长子抱住死者头,媳妇抱住脚,他托住身子,把尸体放人棺内,死者“枕"在一个鸡形枕头上。木匠盖上棺盖,钉上钉子。钉钉时,所有人都跪在地上。和尚一直在场,他把圣水从大厅一直洒到后厅,以驱逐邪气。
第六天:
人死后第6天举行一个仪式,叫做向阴间报告死者情况。人们认为,第6天以后死者就不会再回来了,必须向阴间报知。和尚带着两个助手把大厅装饰成阴间的宫殿,周围贴上神像,宫殿中央放一个纸屋,屋里有一纸制人,代表死者。还有男女佣人,两边放一些奇怪的东西,都是用竹子或纸做的,有一头水牛和一匹马,但均有人的身躯并带翅膀。长子要穿戴麻布衣,打着一个大幡,跟着和尚穿过宫殿。在这过程中,有锣鼓伴奏。
第七天:
这一天开始拯救灵魂的仪式。每隔7天举行一次,直至第49天。和尚要念经做法事,每一天都有悼念的人来参加。死者家会印出一纸讣告发给亲属、朋友、邻居和熟人,通知举行公开吊唁的日期。接到讣告的人可以如期来向死者家庭表示哀悼。举行吊唁的这一天在死者家有一个大的聚会。这种公开吊唁活动多数人都愿意参加。吊唁时不嚎啕或哭泣。这种聚会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社会纽带。举行这种仪式完成了活人对死人、以及所有人对死者家属的责任。这样传统一代代传下去,才不断更新着社会成员间的组合。
第42天:
在第6个7天也就是死者死后第42天,举行一个“供第6个7期米”的仪式,供品有装米的木盘、一壶酒和一碗羊肉,并陪伴着烧纸钱的焰火。大家迷信地认为,直到这一天摆米供,死者才会知道自己的死。
当天晚上,和尚会主持进行一种称为“鸭过河”的仪式,用竹子和纸做的一只鸭子放到盘子的水中,鸭子旁放一个蛋壳灯。蛋壳中灌上灯油,灯的四周是竹叶。和尚在锣鼓声中慢慢地把鸭子推过水面。这种仪式是根据古老的传说,认为死者过河时,她的灵魂是在鸭子的帮助下才得到拯救的。
第49天:
这是葬礼的最后一天,要举行三个仪式。第一个仪式叫“冲出地狱"。人们搭起一个“阴间宫殿”,从大厅一直延伸到前院。和尚在大厅中间竖起一个用各种绣花绸布灯、烛台、木制及金属制偶像装饰成的祭坛。和尚穿着礼服,戴上莲花球形的帽子。他坐在祭坛的正前方,右手拿一个铃,左手拿一只号角,左右两边各站一个拿着乐器的助手,一个拿木鱼,一个拿铜铃,不停地敲击,意味着具有特殊的威力把灵魂从地狱中拯救出来,送进天堂。他们每过一段时间,连续诵经,以乐器伴奏。祭坛前还摆着几张桌子,上面摆着各种精美食物作为供品。长子穿着孝服不断地添香,哭泣着叩头,请求死者灵魂吃喝。最后和尚站起来,拿一把刀打破地上一个瓷碗,碗内盖着一个纸做的人形。这动作意味着地狱的墙壁被推倒,灵魂被拯救出来。
第二个仪式是在午夜间举行的过桥仪式。大门里面的院子里放一座木桥,桥有10英尺长、3英尺半宽、3英尺半高,桥面和两边用白布盖住。桥上搭一个白布天棚。和尚举着白布幡,带着长子,一步一步伴着音乐过桥,手里捧眷死者的纸像。妻子、媳妇和孙子带着死者的男女佣人、马、牛的纸像,跟在后面过桥。在这过程中,音乐奏得越响越好,以便于帮助灵魂过桥,抵达另一个世界。粉碎邪恶的妖怪试图把灵魂推人水中的企图。
第三个仪式是供给灵魂钱和物。纸做的房子、谷仓、佣人、动物、工具、金钱、元宝及其它值钱的东西被烧掉,作为送给死者的礼物,这个仪式在大门口外进行。
这些活动结束后,死者家庭即逐渐回到日常生活状态中。一系列费时悼念的仪式以递减的速度继续着,使活着的人能渡过这一阶段,开始适应新的生活。死者的遗体仍放在后厅的棺材里准备埋葬,但是家里人逐渐忽视了它的存在,继续开始新的生活。
三、死者亲人穿戴要求
死者的亲属都穿上丧袍,戴孝根据与死者的关系分5个等级,以戴孝的时间长短不同加以区别。儿子作为哀悼的主持人,要戴孝3年,孝服不得缝边。戴一顶帽子,上面有3条麻编的辫子,穿一件长袍,外罩一件不能卷边的麻布袍、一条裤子、一双白鞋上缝一块麻布,都是用白布做的。腰里系一条麻绳,手持-根哭丧棍。如果死者是父亲,就持一根竹棍,死者是母亲,就用普通木棍,涂上红、白色,一头拴上3层白纸做的幡。
孙子是第二层关系,只戴一年孝,穿第一等的孝服。儿媳也穿一等孝服:麻衣、麻裙,但不持哭丧棍。旁系的男女亲属和其他家族的亲戚穿其他3个等级的孝服,也穿白布衣,但只穿9个月5个月或3个月。妻子死时丈夫不戴孝,反正妻子要为丈夫戴孝。作为古老传统,是说明世代关系,证明父亲和儿子、丈夫和妻子及其他亲属在吊孝中的职责。戴孝只是年轻人对年老人、小辈对长辈,即儿子对父母、妻子对丈夫所尽的责任。
四、亲戚朋友的吊唁
每天早晨和下午在“灵桌”前拜两次,一次是日出时的晨祭,另一次是傍晚的拜祭。棺材放在后厅的两条长凳上,“灵桌”后面放一个“灵龛”,灵龛是一个竹框糊.用纸做成的,死者的照片贴在龛中央纸上。灵龛下放一个小竹凳,凳上放一双鞋和一个竹枝,枝上绿叶伸向灵龛内,竹枝尖端拴上一条白布带,中间打结,下垂分为两股。这条带子是灵魂的标志,是特殊的圣物。灵龛前的灵桌上摆着更多的东西:一只碗、一筷子、一面小镜子、一把梳子,以及原有的“阴间灯”和“灵钱”。丧葬主持人在灵龛前扔“灵钱”,询问灵魂有什么要求,儿媳和孙子跪在后面,手里拿着香。这种仪式要持续100天,在此期间,长子和孙子都不能理发。
在棺材后面的墙上要挂上一个大白帘子,称为孝帘,上面有朋友和亲戚送的各种挽联和对联,较重要的亲戚的东西贴在中央,次要的贴在两边。
在院子里放张桌子,负责收礼、发布通告。为来参加吊唁的人登记送礼清单,以便以后回礼。吊唁时来参加的亲友跪的垫子分三行,第一行为白垫第二行蓝蛰第三行红垫,表示三种关系。亲家与家人跪在白垫上,较远些的亲戚和朋友跪在蓝垫和红垫上。
五、当今的葬礼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葬礼的举行大大缩短了时间。一般只举行三天,在一些客家农村会请先生依据死者的生辰八字与死亡日期来推算举行葬礼的天数。但这只是少数,现代葬礼简单快捷,在殡仪馆举行葬礼后进行火化埋掉就行。在每逢七的日子会适当的纪念一下死者,对古时的仪式也不再遵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