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

多年前,上海的松江九亭沪亭北路的马路中央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屹立着一座三层小洋房,像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

然而这片摇摇欲坠的扁舟却承载了整整一大家子人,他们在魔都这片大海里漂泊了整整14年。这14年里,络绎不绝的车俩仿佛洪水猛兽,这座单薄的小洋房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危险。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1)

2003年,为了更好地建设城市,政府对这一路段进行统一拆迁。作为补偿,每一位在这里的住户都能拿到丰厚的补偿金。

那这座小洋房的主人张新国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他同意拆迁,他能拿到4套房产以及270万元的补偿款。

这些补偿别说19年前,即使放在现在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张新国的所有邻居都高高兴兴地拿了赔偿款住进了新家,只剩他一户孤零零地留在这大马路上。

周边所有的房子都拆了,只有他们家像一座被人遗忘的孤岛,上海市民也戏称他家为“上海最牛钉子户”。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2)

有一天,张新国一家人正在高高兴兴吃着饭,家里突然来了个“不速之客”。一辆大货车横冲直撞进了他们家,将漂亮的小洋房都撞出了一个大窟窿。

顿时一桌子的菜都没心情吃了,张新国看着这个大窟窿心疼得不行,而肇事司机却态度很差不愿道歉,张新国便直接将对方告上法庭。

原来司机不仅不认为自己过失,反而指责张新国一家非把房子建在大马路上,这也危及了他们自己的行车安全。

虽然最后张新国拿到了赔偿,可这场官司打得他早已心力交瘁,他越想越不是滋味。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3)

可即便这样,他仍然不愿意搬离这危险地带,有什么比一家子的安全还要来得重要呢?

张新国为什么不愿搬走?他们一家究竟在坚持什么?

全村最靓的崽

如今看来这房子也不算时髦了,可在十多年前,这座小洋房可没少让张新国一家出尽风头。

张新国曾经是上海市建设公司的一名员工,自己工作足够努力,公司待遇也很好,张新国早早便存了不少的积蓄。

年少有成的他很快邂逅了美丽的妻子,没过多久郎才女貌的二人便结为了夫妻,二人一直生活在张家祖宅。准确说这里是张新国岳父一家的祖宅,他们从1951年就在这里长住。那时没有车流不息的沪亭北路的大马路,上海松江区的经济也不去现在这般蓬勃,就是个普通的农村。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4)

结了婚后的张新国工作更加努力,他还自己做起了生意,用自己一点一滴的汗水为他们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

婚后不久,妻子很快生下一儿一女。1996年,张新国也一咬牙拿出几乎所有的积蓄几十万在原宅地的基础上又盖起一栋楼房。

现在的几十万想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买房那确实是痴人说梦,可当时是90年代,这几十万可以在当时上海最繁华的地带买上一套大房子了。

虽然张新国没在市区买房,可他也用几十万将这座宅子修建成了他梦想中的房子。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5)

外观上既有东方的典雅也有西方的时髦,砖红色的外墙,朱红色的大门,弧形的铁艺长窗。这样明亮鲜艳的小洋房在农村可稀罕了,从远处看第一眼便注意到张新国家。

看起来既洋气又大气,楼层又高,在旁边一些角屋和低洼房间的衬托下更加显得鹤立鸡群。每次有人来家里拜访都对他的房子赞不绝口,村子里路过的人时不时投来艳羡的眼光,更是让张新国觉得特别有面儿。

他的家不仅是给他安全感十足的港湾,更是让他能够随时炫耀的作品。

这座红色的小洋房就是他们村里“最靓的那个崽”,甚至比他本人还要出名。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6)

不过张新国的儿女们却不像他这般会赚钱了。

时间匆匆过,一转眼张新国的儿子和女儿也都成了家,可他们却没有单独购房的能力。于是结婚后,儿子和女儿都拖家带口地住进了张新国的小洋楼里。

房子面积虽不小,可突如其来多出了这么多人,这座漂亮的小洋房里也显得有些拥挤。

曾经舒适宽敞顿时变得逼仄拥挤,连带着生活质量都下降了,干什么都不方便。这么多人生活在同个屋檐下,即使关系再亲密,也难免摩擦出矛盾。

时间并未抚平这些矛盾,反而日积月累到了无法调合的地步,曾经的欢声笑语和其乐融融早已消失不见,耳边随时响起的都是争吵声。

终于,张新国无法忍受,他提出要扩建房子。于是经过一大家子人的商议,最终决定张新国将做生意的所有积蓄拿出来扩建房子,而装修等其他费用则由儿女两家共同分摊。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7)

张新国为了最大化扩建房子面积,还将隔壁得宅基地一同买下,最终房子的总面积达到了300多平方米,足够容纳下这一大家子人了。

于是这座漂亮的小洋房又上了一层楼,他的儿女们一共筹集了十五万元,从内到外将房子装修了个遍,内部采用中式设计,外部用了当时最流行的仿欧式,不仅外表精美了,里面的装潢也新潮得很。

房子大了,一家人的生活宽松了不少,张新国脸上的也更有面子。

为了能够多赚点钱,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他还将富余的一楼出租了出去。一年的租金便能支撑他们的日常开销,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眼看着一家人因为小洋房日子过得很滋润,可快活的时光就那么几年,在2003年上海市出台了一份市政建设规划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8)

钉子户

当时出台的政策表明,整个沪亭北路都会被拆迁而后再重新规划。这一消息一出来,所有沪亭北路的居民包括张新国一家都欢呼雀跃,因为拆迁不仅能拿到一大笔补偿款,还能分到几套房子。

虽然张新国很爱自己的这套小洋房,但谁会嫌房子新呢?更何况和这么多人一起住,他也想和妻子安安静静地在新房里度过他们的晚年。

可是,当他看到拆迁方案时,心里的美好期许瞬间破灭了。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9)

他的小洋房那可是村里最大最豪华的,但拆迁办告知的结果,却让张新国彻底傻了眼。

拆迁不按照房屋的实际面积计算,而是按宅基地证书上的面积来计算。意思就是,这小洋房虽然有三层,但最后结算只能按照一层的面积。

而拆迁办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杜绝违规乱建。那会政策才一出台,就有一些钻漏洞的人打算违章扩建趁机多捞一笔。有的人为了多分房子,抢在拆迁前往上拼命盖,甚至盖个四层五层,给拆迁工作带来很多困扰。

出此政策既是为了避免有人钻空子,也是为了杜绝违规乱建。

至于补贴的房产,也是按照家中实际人口来算的。张新国只有一儿一女,因此可以分到大中小三套房产,外加上一套多子女政策的补贴房,总共是四套,总计400平米以及230万元的拆迁赔偿款和部分装修赔偿金。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10)

不过这四套房也不是免费到手,还需要以4500元一平米的价格购买,购房款从赔偿金里扣,扣除后还剩下70万元。在2003年,4套新房外加70万元,那可不是小数字。

可是对比了邻居家,张新国那是十万个不满意。

邻居一个普通的小平房,拆迁后居然可以分到两大两中两小六套房子。邻居本来有三个儿子,小儿子智力有缺陷年幼时走丢了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可即便如此,还是能分到房子,这更是让张新国妒意横生。

他视作宝贝的豪华小洋房竟然还没有邻居的小平房分到的房产多,张新国心里恨不平衡,这都是他多年来辛辛苦苦积攒的积蓄和半生的心血啊。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11)

而儿女之间竟也为了这几套房子终日争论不休,他们都想分到最大的那套,昔日和睦的姐弟俩为了几套房子甚至恶语相向。

这些苦闷和不甘心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心头,他不停地找当地的拆迁办和开发商争取更多的权益,依旧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一个个辗转反侧的深夜,他突然想起之前购买隔壁宅基地时由于手续繁杂忘记在证书上盖章,如若重新盖章就能证明隔壁宅基地属于自己,或许可以多分一些赔偿款。

而是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动身四处找关系,将自己的住建局档案提取出来,还特地将已经移居外的老邻居请回来做了证。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12)

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国土局最终在他的证书上盖了章,他也确实能多拿到一些赔偿款,可这些依然离张新国内心里的数字差了很远,他仍然觉得不够。

于是他又想起自己还有一张老宅基地的证书,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赔款,可这一次,却被回绝了。

原来这小洋楼是他岳父家的地基,其中一份宅基地证书是他岳父本人的,而另一份则是1951年岳父的兄弟办理的转让证书。

那会也不太懂不太重视,证书上没有加盖土地局的公章,而且时隔太久远,这张破旧的证书上的字迹都难以分辨了,所以拆迁队没法承认这份证书是有效的。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13)

一次次的碰壁终于点燃了他的怒火,他在签字现场拒绝签字并且大喊:“这就是真的,凭什么不算数呢?!”

除了张新国,在场的所有居民都是开开心心来签字拿补贴的。

无奈拆迁办和开发商问他,究竟想要多少的赔偿?

没想到张新国一开口,让这些见过无数大小场面的开发商和拆迁办的人都大跌眼镜。

“我要六套房产外加一亿拆迁款!”

看着张新国斩钉截铁的样子,这些人既震惊又有点想笑。这个条件简直狮子大开口,这完全就是无理取闹,根本不可能答应。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14)

拆迁办也派了很多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劝说,可张新国却铁了心似的,一点都不动摇。

这样硬碰硬也不是办法,于是拆迁办做了最终决定:绕开这座小洋房,不再进行拆迁,而是直接开始修建公路。

这下换作态度强硬的张新国傻了眼,他以为他的顽固会换来妥协,而没想到,却换来了一场噩梦。

于是沪亭北路建设工程正式开工,所有沿线的房子都被拆除,只有这栋红色的小洋楼仿佛钉子一般突兀地扎在马路中间,这一扎,便是14年。

这一钉子,不仅钉在了马路上,也钉在了张新国一家人的心上。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15)

马路上的14年

这一做法让张新国气愤不已,他多次去投诉、去旁听拆迁案、去档案馆查资料,可他发现像他这样的案子大多以失败告终。

于是他决定心一横,就这么耗下去,钉子户就钉子到底。

上海本就车流量大,这里本来是要建设四车道的,就因为这座小洋房,只能改为两车道。而两车道根本不够用,每到高峰期就开始堵车。

而这房子让交通显得更为拥堵不堪,有的司机甚至专门在路过他们家时鸣笛,以表示不满。

难受的不止这条路上的司机和施工队,张新国一家更是仿佛置立于水深火热之中。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16)

施工车作业的噪音配上司机的鸣笛,每一声都听的人头痛欲裂。即使关紧了门窗还是能感觉到车尾气和灰尘从外面飘进来,无论如何收拾家具总是蒙着一层灰。

而这条特殊的路段是不是发生大大小小的车祸,终于有一天这场车祸发生在了他们家里。

那一刻,烦躁的生活更是被搅和得焦头烂额,一家子人整天在提心挑担中生活,他们夜不能寐,一闭上眼睛耳边总会响起刺耳的鸣笛。虽然住在四四方方的房子里,却仿佛睡在毫无安全感的桥洞中。

每当大型车辆经过时,这座扁舟般的小洋房也会随着一起震动,更是让人心慌。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17)

而在那次车祸后不久,张新国的岳母因为年纪大经不起折腾,在一个夜晚突发心脏病离世,这一噩耗像一道闪电,他看着疲惫不堪的家人们,第一次反思自己的坚持是不是错了。

陆辉

这14年的钉子户让政府也很头疼,不过政府从来没有采取过强硬的措施,在这14年间,从未断过水、电和煤气。

可张新国虽然执拗,可这14年的执拗也确实让他筋疲力尽。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18)

2016年,新上任的拆迁办主任陆辉找到了他。然而令张新国意外的是,陆辉只是和他聊聊家常,并未提及搬迁的事情。

一来二去,两人也渐渐熟络了起来,看着张新国慢慢放下了防备,陆辉才将搬迁的事说了出来。不过这次的张新国却不像以往那么抵触,在陆辉真诚的话语里,他似乎有了动摇。

其实他的家庭早在这纷杂的环境里出了分歧,在噪音的影响下,所有人都似乎憋着一股怨气,经常为一件小事大动干戈,而儿女还在为当初的分房吵个不休。

“如果你们再不搬,法院就要采取强制措施,到时候可能只分得到一套房子。”

“现在搬得话,依旧能享受和当初一样的政策。你现在生活在什么环境里,你自己想清楚了。”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19)

此时的张新国上了岁数,确实经不起折腾了。其实他心里在岳母过世后早已有了悔意,只是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如果反悔面子上抹不开。

而陆辉的出现,正好给了他一个台阶。

他不仅同意了搬迁,还期盼着早一点搬。这座他曾经最引以为傲的小洋房却仿佛一座牢笼,将他们一家人困住了14年。

2017年,伴随着一声巨响,这座小洋楼也应声倒地。而压在他心里14年的那座巨山,也终于被推翻了。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20)

他和家人住进了敞亮崭新的房子里,手里还拿到了和当年一样的270万赔偿。

虽然如今的270万和14年前的270万不能同日而语,可依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今房价飞涨,现在的一栋房子价格早已是当初的好几倍甚至更高。

可惜的是,这场14年的闹剧也令张国新一家只能挑选剩下的房型了,最终这场闹剧也只能潦草收场。

如果不是当初这么固执和不甘心,他们也就不必经受那么多年的折磨,现在也能住上更好的新房。

不过张新国一家现在远离了危险、远离了噪音、远离了家庭的纷争,搬家的这一天,是他14年来最开心的一天。

拆迁钉子户张新国(上海最牛钉子户)(21)

追求自己的利益没有问题,但人还是要学会审时度势,他自身的眼界和格局造成了他如今的结果。这14年他看上去似乎没有损失什么,可那些因为争论日渐消磨的亲情、那些本该拥有的和睦时光、那些一个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又如何去弥补?

如今张新国一家住进了崭新的房子,可曾经家庭的矛盾、子女间的争吵,是否还能重修于好呢?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 “上海最牛钉子户”——张新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