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交平台审查(社交平台的这波操作)

“‘互联网 ’若没有进入法治轨道,互联网 教育还不如不要,因为它反倒会害了孩子。”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针对“虎牙平台中免费网课向学生推广网游一事”时表示,平台应该主动履行责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日前,关于虎牙直播App上线的免费网课中向未成年人推荐网游广告一事登上热搜,据报道,打开App后首先弹出的却是各种网游的兴趣选项,学习栏目被放在最后,要进行网络学习,先要浏览大量游戏、交友信息;所谓的免费网课页面中,也有大量精心包装的游戏广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斗鱼等平台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教育”之名引流,令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的潜在风险被几何倍放大。事实上,各类社交平台近期问题频频:网课内出现不雅视频、向学生推送网游信息、网课群内推荐交友、游戏等。涉及企业也不乏腾讯QQ、优酷、新浪微博等。

“这个现象实际上是法律制度的缺失,没有相对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规制指引,而国家法律与企业责任的双重缺失,就导致了这样的问题。”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蔡曦蕾向未来网记者表示,企业是以商业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社会责任在很多企业而言,由于没有法律规范要求他们去做,所以很多企业是选择性的忽视,或者只是形式上的推进。

美国社交平台审查(社交平台的这波操作)(1)

央视新闻直播截图

面向未成年人的平台内含网游、不雅内容

在教育部的“停课不停学”要求下,“网课”成功“出圈”。全国约有2.7亿学生需要通过网络平台上学,面对突然增多的用户量,各大直播平台纷纷向中小学生开放直播教学功能。聚焦带来了高曝光,更暴露出了各个社交平台存在的问题。

未来网今年5月报道,在斗鱼平台的科技教育等栏目旁,增加了语言交友专区。该区包括交友、电台、陪玩派单等细分栏目,热门推荐里满屏衣着开放、搔首弄姿的女主播,直播间里聊着恋爱话题求打赏。手机屏幕上,教育专区和语音互动专区的距离不足1厘米,完全可以实现栏目间的“瞬时无缝切换”。

美国社交平台审查(社交平台的这波操作)(2)

截图自斗鱼直播平台教育板块整改前后。

央视新闻也曾报道称,在QQ群搜索页面中输入“学校”“网课”等字样的时候,结果会匹配交友直播、网络游戏等群组信息,并会对用户进行推荐。虽然现在学校已经在陆续开课了,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学生需要上网课,在近期针对以学生为主的骗局中,以QQ为代表的社交软件是不法分子行骗的主要工具。中小学生群体在使用QQ群时很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

美国社交平台审查(社交平台的这波操作)(3)

央视新闻截图

据检查日报报道,手机QQ中的“看点”平台包含很多打色情擦边球的内容。强行绑定在手机QQ中的方式也让其无法被彻底关闭。最为突出的是一些简述国外伦理电影的视频,这些伦理电影包含婚姻出轨、乱伦、恋足癖等畸形爱恋内容,并有很多衣着暴露甚至是性暗示的镜头,其中一些电影在国外属于限制级的成人影片。传播色情信息的情况在新浪微博中同样明显。与手机QQ看点不同的是,新浪微博中大量色情账号隐藏在一些热门微博的留言中,这些账号留言用露骨的文字或色情图片吸引网友进入其微博主业,并以视频链接或者网盘链接的形式传播色情信息。

今年3月未来网就曾报道,视频平台优酷视频app中某网校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视频,映前广告是一部古装电视剧的预告,其中一对男女正在拥吻。

美国社交平台审查(社交平台的这波操作)(4)

优酷视频截图

“既然要搞教育,就应该合理投放广告。投游戏真的太坑家长了”

“把黑手伸向学生,于心何忍?”

“向小孩子下手的无论流量还是游戏都应该大力惩戒。”

不少网友表示,出现这样现象的并不止一家,各个平台都是这样!只能说明监管不到位。

美国社交平台审查(社交平台的这波操作)(5)

网友评论截图

监管真空下,行业门槛低

有相关学者表示,以社交、游戏类为主业的网络平台,开设在线教育板块,目前尚处于监管的空白,且开设门槛极低。亟待完善相关的管理规定,切莫让免费网课成为不良内容推广的土壤。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副主任张家勇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强调,涉及到面向学生提供的在线教育服务要比向所有人提供其他服务监管的更严格,除了需要有一般的规范,还要有特殊的规定,至少需要教育部门的监管和审批,包括过程监管等。给予整改机会,如果整改不力,反复出现类似问题,可能需要取缔其提供相关服务的资格。事实上,对于面向未成年人在线学习平台的内容监管早有相关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就细化规定了平台的责任,要求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健全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跟帖评论审核、网络谣言等信息处置制度;禁止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网络信息内容专栏、专区和产品等地方呈现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内容的不良信息,禁止带有性暗示等的不良信息。

去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

为了规范在线教育领域,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先后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明确学习类App中严禁色情暴力、网络游戏等行为。而在相关的规定中,社交类直播平台开设的在线教育版块是否属于“学习类App”尚没有明确定义,对其监管也处于真空地带。直播平台正是利用这一漏洞,肆无忌惮地利用“免费网课”为网络游戏引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晓冰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以上规定事实上就对平台在给未成年人提供产品服务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网络社交平台应该去平衡以用户粘性为主的平台发展以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公德之间的关系,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社会问题,平台能否在其中发挥作用相当关键。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尹琳也表示,虽然国际上对于审查义务本身存在争议,审查标准的模糊,可能成为网络内容打擦边球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网络运营商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这需要国家对互联网的审查义务进行相应的立法规定。

还青少年网课一片净土

多位专家向未来网记者表示,涉及到面向学生提供的在线教育服务需要比向成人提供其他服务监管的更严格。对于提供在线教育课程和资源的网络社交平台,应该设置更加严格的监管规则。

“这种行为是特别特别不应该的。”张家勇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事情不是小事,在特殊疫情时期,出现这种问题是影响极坏的。”

尹琳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向成年人的平台,开设面向未成年人的网课,是否具有合法性,这是需要探讨的,因为其中可能涉及非法经营问题。而平台本来的业务,是否是允许面对未成年人的业务也存疑。

在平台监管上,国务院参事、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甄贞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许多网络社交平台对未成年人用户的认证辨别把关不严,一些年龄限制的措施形同虚设。如在大部分社交软件中,未成年人可利用成年人的身份信息进行注册登录,以此逃避管理。另一方面,网络社交平台正逐渐向内容平台进行融合,但因为平台内容隐蔽性强的特点,很容易逃避相应的法律和行政监管。社交平台企业内容审查不到位,也导致其纵容甚至变相支持侵害未成年人的低俗内容的生产和传播,成为滋生涉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温床。

在立法层面,甄贞指出,目前《网络安全法》《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没有针对网络社交平台颁布涉未成年人色情、宗教信仰、欺凌、辱骂、诈骗等内容治理的专门立法。2020年生效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也没有明确将社交平台纳入规制。同时,网络社交平台涉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报道始终缺乏社会足够的重视,执法部门也容易忽视对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管。

美国社交平台审查(社交平台的这波操作)(6)

来源:未来网 作者:张冰清 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美国社交平台审查(社交平台的这波操作)(7)

美国社交平台审查(社交平台的这波操作)(8)

美国社交平台审查(社交平台的这波操作)(9)

◆ 中小学生阅读有了新指南!专家建议家长引导陪读

◆ 在线教育品牌战升级,家长:给孩子报班不关注谁代言

◆ 提醒!教育部:培训机构不得过早提前收取培训费

◆ 提前三个月“抢跑”,培训机构暑期营销大战打响

美国社交平台审查(社交平台的这波操作)(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