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搞笑事件(你在情景喜剧里听到的笑声)
本文已获得腾讯传媒全媒派授权
从《老友记》到《生活大爆炸》,从《我爱我家》到《家有儿女》,如果要说这些时代背景各异、文化元素不同的热门情景喜剧有什么冷门的共同点的话,很多行家可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剧中都出现了“罐头笑声”(Canned Laughter)。
由于录音的笑声播出来总是千篇一律的,就像罐头食品吃起来总是同一味道那样,人们将电视节目中播放的那些提前录制好的笑声称为“罐头笑声”。
我们经常能在各种情景喜剧或电视节目中听到罐头笑声。它的存在感有时微弱,在不知不觉间影响我们的观看体验;有时却又太强,也因此招致不少厌恶与批评。无论如何,罐头笑声确实能提示观众此处是一个笑点,同时帮助观众进入到剧情氛围中。
世界上最早的罐头笑声诞生于1950年,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带来汇编文章,从罐头笑声的诞生讲起,探讨它对电视节目的意义?又为何随着电视行业的发展渐渐式微?
你有多久没在电视机前看情景喜剧了?| Pixabay
笑盒:一台能“发笑”的机器
“罐头笑声之父”查利·道格拉斯(Charley Douglass)是一名音响工程师,电视行业勃兴之际,他就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工作。
彼时,电视情景喜剧刚在美国兴起,《我爱露西》等大受欢迎的节目延续了广播的现场观众模式。但对电视制作人来说,这种制作模式极不可控,因为观众有时候笑得时间太长,有时候笑得又不够长,有时笑声会过大或过小,有人会在静默场景中发出声音,更有很多不安分的观众在拍摄前就离开了。
这些干扰因素不但影响节目的制作流程,更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作为一名音响工程师,道格拉斯也头痛不已,直到他借鉴了电台节目使用笑声录音的做法,发明了一台“笑声机器”,这一问题才得到了妥善解决。
道格拉斯发明的机器叫做“笑盒”(Laff Box),借助这台神奇的机器,能够在后期制作中按需增加或减少笑声,放大或缩小笑声。笑盒上的每个键都与不同的笑声录音相连接,只要按下按钮,它就能发出类型各异的笑声。根据描述,笑盒外表像一个小冰箱,高约3英尺,内装32盘磁带,每盘可容纳10种笑声。
道格拉斯和他发明的“笑盒” | ABC News
为了制作笑盒,道格拉斯录制了多种类型的真实人物的笑。根据历史学者的追溯,道格拉斯先是在节目《雷德·斯凯尔顿》(The Red Skelton Show)录制现场录下观众的笑声,然后在节目《汉克·麦库恩秀》(The Hank McCune Show)中首次使用了这些笑声录音。
自此,节目的笑声就完全由制作者所掌控,不必依赖现场观众的表现。此时是1950年,以此为元年,这种将录制笑声应用于节目中的做法逐渐成为行业标准。
20世纪60年代之后,电视节目开始从现场直播转向录像带,罐头笑声也同样被延续了下来,甚至《打火石》和《喷气机》这两部动画片也采用了笑声轨道(laugh track,罐头笑声的专业术语)。
1965年,CBS喜剧节目《霍根的英雄》(Hogan’s Heroes)进行了“对照实验”,节目组制作了两个版本的节目播放给观众,一个版本有罐头笑声,另一个没有,测试的结果是:观众对带有罐头笑声的版本反映更好。
在那个年代,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在借鉴美国发达的电视业操作方法,因此,在20世纪余下的时间里,全世界的情景喜剧几乎都采用了罐头笑声。一些拉美国家的制作人在道格拉斯的基础上做出了创新,他们在节目录制现场雇佣现场观众,指引他们在某些时刻明确地发笑,以使笑声更加自然真实。这些观众被称为“Reidores”,即“笑匠”。
图 | Pixabay
一半是伟大发明,一半是噪音机器
罐头笑声为什么会被广泛采用,并且被电视制作业长期采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可以简要把原因归为以下三点:
首先,罐头笑声的首要作用就是为了增强节目效果。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如果现场观众的笑点与编导设置有所出入的话,在正式播出的时候,就会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不明所以、一头雾水,进而选择转台,这显然不是电视制作方想要看到的。而提供罐头笑声,就是对笑声的“把关”,能够引导观众反应,使观影体验达到最佳。
其次,罐头笑声是为了创造喜剧的情感距离。实际上,罐头笑声一方面能提醒观众“笑的时机”,另一方面也赋予了观众“笑的权利”。它的存在是在提醒观众:我们正在观看的东西不是真实的。这在观众与影视角色之间创造了一种情感距离,使前者能够将真实生活与喜剧区分开来。
正因如此,即便剧中的人物在遭受痛苦(想想《猫和老鼠》里可怜的Tom)或有一段异常倒霉的经历(经典的喜剧桥段),我们也不会感到悲伤,而是能疯狂大笑。
《猫和老鼠》
西悉尼大学的喜剧叙事学者Marty Murphy解释说,“喜剧距离”的存在,就是允许我们嘲笑角色不幸的经历,安心欣赏戏剧中的冲突环节。而罐头笑声就是创造喜剧距离的方式之一,“喜剧距离”是通过尴尬的沉默、侵入性的叙述或者是高度的滑稽风格来创造的。它们的存在减少了我们对角色的共情,并向我们发出信号:节目纯属虚构,请放心笑吧。
最后,罐头笑声的应用是为了实现观影的“公共性”。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罐头笑声诞生时,电视行业刚刚兴起,在此之前,大部分人的习惯是在剧场看现场表演,或者是在电影院观看影片。这两种方式都是公共性的。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剧院丨 Wikimedia Commons, Gobierno de la Ciudad de Buenos Aires / CC-BY 2.5(creativecommons/licenses/by/2.5)
罐头笑声的出现,就是为了通过为观众提供集体笑声,来模拟一种公共的观影行为。1995年,《公告牌》(Billboard)杂志对罐头笑声的存在意义做出了精准描述:“因为电视观众希望有其他观众在场。”
借助罐头笑声,在家的观众能够参与到一种更传统的、共同的观影体验中。罐头笑声创造的是即时性和亲密感,电视观众们不必再窝在沙发里孤单地盯着屏幕,而更像是在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剧院里享受节目。可以说,罐头笑声被发明,就是为了帮助观众接受一种相对较新的媒介形式和观影习惯。
看电视曾经是一种全新的观影方式 | Pixabay
罐头笑声深刻地影响了电视行业,也以一种难以被意识到的方式塑造着我们观看喜剧的行为。但是,作为“制作人中心制”的表征,罐头笑声也让不少观众产生了困扰。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它实际上是在引导甚至有时是强迫观众发笑,频繁但不精准的假笑不但令人尴尬,也损害了观影体验。
诞生之初,就有不少批评家指出,罐头笑声的应用会损害影片的真实性和艺术性。1955年,演员兼制片人大卫·尼文在一次采访中说:“笑声轨道是我所知道的对公众智力的最大侮辱。它绝对不会被强加给任何我有发言权的节目的观众。”
20世纪70年代,战争喜剧MASH的联合创作者拉里·盖尔巴特(Larry Gelbart)拒绝在他的节目中使用罐头笑声,以“还原真正的战场”,但CBS高层拒绝了这一提议。
接下来的十年里,虽然饱受争议,罐头笑声继续出现在许多经典喜剧中,比如《黑爵士》和《憨豆先生》。但当经典英剧《银河系搭车指南》放弃了这一机制之后,罐头笑声的地位在英国电视行业率先开始动摇。
经典喜剧《憨豆先生》中经常出现罐头笑声
在广播公司ITV的坚持下,政治讽刺节目Splitting Image也放弃了罐头笑声。其他国家,特别是墨西哥和加拿大,也是抵制罐头笑声的主要市场。深受英国“尴尬风格”喜剧影响的美国电视业紧随其后,开始放弃使用罐头笑声。
例如,那个时代的《摇滚30》(30 Rock)、《逮捕令》(Arrested Development)、《大卫的热情》(Curb Your Enthusiasm)和美国版的《办公室》(The Office)等节目在播出时都没有使用罐头笑声。
你听到的,可能是70年前的笑声?
到了今天,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罐头笑声显然已经式微,除了极少数情景喜剧,已经很少有剧目会采用罐头笑声。
BBC曾对2016年秋季美国广播网放映的喜剧进行统计,只有三部采用了罐头笑声。更有说服力的是,当年获得艾美奖提名的七部喜剧片中,没有一部使用罐头笑声。
从增强观看体验,到影响观看体验,罐头笑声的浮沉背后,实际折射出的是观众对电视喜剧的态度已然发生变化。
一方面,随着内容供给侧的极大丰富和观影方式的变迁,观众的观影趣味日益分化、个性化,过去可能更希望融入大众口味,喜欢看令人捧腹大笑的热闹场面和合家欢喜剧,但现在不少人却以观看《马男波杰克》这样的黑色喜剧来标榜自身独特的品味。曾经是情景喜剧标配元素的罐头笑声,现在却被视为不成熟、不讨喜的大众化节目的标志。
罐头笑声式微,另一方面原因是电视节目拍摄技术的变化,这要归功于多机位拍摄技术的发明。借助几台而不是一台摄像机来拍摄,使节目能够同时捕捉到同一场景的几个不同角度。随着多机位喜剧的出现,反应镜头开始被大量运用,它能够改变观众对一个笑话的反应时间,避免尴尬的沉默,也以此摆脱了对罐头笑声的依赖。面对观众观影口味的变化以及新式节目制作方式的涌现,罐头笑声的衰落,显然是在情理之中。
现在的节目更倾向于使用观众的现场反应 | 《脱口秀大会》
在2002年的小说《摇篮曲》中,作者查克·帕拉纽克写道:“电视上的大部分笑声轨道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录制的。这意味着,你听到的大多数笑声,它们的主人都已经死了。”这句话意味深长,但可能不是真的,毕竟为了笑声类型的丰富性,各个时代的音频工程师都在不断地更新“笑声库”。
作为曾经情景喜剧的标配,罐头笑声正在电视节目中消失,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记忆,很多年过去了,我们仍怀念那个时不时冒出几声“哈哈哈哈”的电视时代。
参考文献
[1]bbc/culture/article/20160926-where-does-canned-laughter-come-from-and-where-did-it-go
[2]abc.au/news/2020-04-16/history-of-the-laugh-track-laff-box-charles-douglass/12117866
[3]britannica/story/why-do-television-shows-use-laugh-tracks
作者:苏伦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如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