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季节卖大米最正宗(6小时卖12万斤大米)
点击上方篮字 ⬆ 或搜索cyr811关注我们!
一家专门研究报道火锅,中餐的新媒体!
(【文末】大咖都在看 ☟☟)
一家叫“没想稻”的大米企业,最近刷屏了:
仅6小时后便卖出12万斤大米,京东众筹总金额高达118多万。
让人不禁发问: 一个卖大米的企业,
为何突然一夜爆红?
本文发于餐饮人必读 ID:cyr811
| 全文需3分钟时间阅读
1、行业痛点
“纵观整个大米行业,是一个有品类无品牌的行业,而大米又是消费者消费频次特别高的一个品类。”一位餐饮行业资深人士说道,这无疑给创业者留下了巨大市场机会
没想稻创始人张邵铷首先从产品上去打磨亮点:
黑土地生长138天。
人工插秧收割,
21道挑选工序
…….
这从产品上和其他品牌的大米拉开天然区隔。
2、好名字让传播事半功倍
华与华创始人华衫认为:品牌命名的最主要的目的利于传播,而传播主要的是是“传”,口语化,符合消费者认知规律的会极大的降低品牌传播成本。
没想稻最初的名字叫“稻草人”。
虽然名字能跟产品联系起来,但卖皮具的稻草人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如果使用这个名字第一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会,第二需要花时间精力与用户沟通,传播效果达不到最佳。
然后又把宣传语“五常大米是稻草人”改为“没想稻就是五常大米”。
改名背后的逻辑在于:
第一,“没想稻”是“没想到”的谐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第二,这个名字很“百搭”,可以连接一切,形成宣传口碑。比如:没想稻——妈妈的爱是回家吃饭。
众所周知,西贝曾四次更名。
从 “莜面村”改成了突出地域特色的“西贝西北民间菜”。
然后因为原材料选择和产品研发受到诸多限制,于是又将名字改为“西贝西北菜”。
可西北菜涵盖范围太大,定位模糊。最终名字又重新回归到“西贝莜面村”。
最终的定位,让西贝在消费者中更受欢迎,由此西贝大胆地喊出了要开10万+分店的豪言壮语。
▲西贝贾国龙
3、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
早期,没想稻采用的大都是比较传统的线下营销模式。
比如,在黑龙江开过五常大米礼品专卖店,后又把大米送进全国1000多家高端酒店。
大米配着标准化的酒精灯、特定的水,由酒店提供给客人亲手蒸熟享用。
几年下来,虽然颇有成效,但还是不能让张邵铷满意。其实他的目光,早已瞄上互联网这个大舞台了。
后来,深受小米手机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打动,张邵铷决定将“想不稻”打造成大米界的“小米”。
想不稻的新兴商业模式概括起来就是“极致—口碑—快”。
极致——在产品服务商做到极致。
其实没想稻在包装上,也是花尽心思。不仅包装上有潮流的图片,而且拎取过程中也有惊喜。
比如一个女孩子购买了一袋2.5公斤的没想稻五常大米,签收地址是公司。
那么从公司到家这段距离拎着2.5公斤的大米肯定不方便,为此他在包装上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变:即开了一个手撕的小口,方便用户携带。
口碑——只有超过用户期望的东西才有口碑。
最初试验产品的时候,于鹏和张邵铷采用最简单粗暴的试吃方法,攒足了口碑。他们将产品体验装寄给了周星驰电影《食神》中炒出黯然销魂饭的大师原型——正版“食神”戴龙,得到的反馈是:“炒好黯然销魂饭的诀窍是什么,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大米。”
▲食神戴龙作为品牌背书,加深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感
快——这里的快不是指小米更新软件快,而是快速地直达消费者手中。
曾经的五常大米销售模式,从五常大米到消费者手中需要4级以上代理中转,每一次中转意味着销售价格也要翻倍。
然而没想稻却直接将田间的五常大米直达消费者手中。
转型互联网+行业的模式,要以产品为先、辅之服务、营销、管理几大方面。对于传统农业来说是这样,对于与之息息相关的餐饮业来说更是如此。
关于没想稻大米的火爆,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请在留言区留言参与互动。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干货
探寻火锅店面“攻心记” | 金五门的豪车美女
三万亿餐饮陷阱 | 黄太吉被“套路” | 西贝的10万 不靠谱
火了13年靠三句“废话” | 选址方法论
----------------------------------------
转载,合作请加qingcai567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