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如何创业(如何找到传统行业的新机会)
一个稳中有降的传统行业,突然窜出一匹黑马,以单款产品之力,让国际巨头都紧张兮兮——靠的什么?
答案是:设计。
米物科技CEO、小米便携鼠标创始人陈臻昊,一个从初中开始就在床头堆满产品图的工业设计狂热分子,不满于设计只是产品开发流程中的一环,离开高薪职位,创立产品公司,加入小米生态链。
PC外设,看似传统沉闷的行业,却被他玩出花样,还挣到了钱。出自米物的几款现象级爆品,带给我们两点重要启发:
- 作为公司,重视设计的价值,你将拥有未来;
- 作为个人,追随本心、持续努力,是获得成就的唯一捷径。
01
越传统的行业
动脑筋的人越有逆袭机会
「性感」的行业总是受人瞩目,但越是「性感」的行业,你越有机会吗?
不如换个角度看:在一个成熟的传统市场里,真正在思考的人会越来越少。这时,你若去做最勤奋的创新者,一定能打出一片不一样的天。
作为一个设计师,以前我也心痒痒过:是不是去做点「性感」的智能硬件?毕竟PC配件不怎么酷,近几年稳中还有降。
但进一步思考,正因为更多人投入到所谓更性感的人工智能、IoT等,在传统外设行业,做创新的人就不多,反而给了我们机会;加上键鼠行业存量大,本身又具耗材性质,这个每年六七十亿的市场,对一家初创公司来说,足够有成长空间。
键鼠行业绝不会因为手机的存在就消失,它需要的是创新。在中国,至少未来10年内,电脑一定存在,只是形态会发生变化。如何在配件上顺应这样的变化,打造更高的效率,我们绝对有机会去探索。
当然,任何创业公司的初期目标只有一个:活下来。
谈论梦想很容易,脚踏实地特别难。正是脚踏实地地做成了第一款产品,才有后面的故事,才有今天谈论未来的我。
02
打磨产品开头越难
后期你就越自由
公司还小,我为什么对未来这么有信心?
因为我们坚持原创,每一款产品的每一个源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出来的。
一只鼠标,如果是拿成熟方案直接做,最多6个月就上市了,可我们的第一款产品——小米便携鼠标,从2015年最初的idea画成草图开始,到2016年双十一最终落地,前前后后开发了11个月,一共调了53版。
有趣的是,北京遍地技术人才,当初做鼠标要找开发人员时,却把我难坏了——比找开发手机的难太多了。它虽然简单,但大陆真正做原创鼠标的公司,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但也正因为开头艰难,通过这几年的积累,现在的开发变得很自由,想加什么功能就加什么功能。而那些习惯买成熟方案的厂家,即使每年有巨大的出货量,却没有一点原创开发的能力。
此外,对未来趋势的提前觉察,也很重要。
便携鼠标曾经是不被重视的。而我们的便携鼠,撑大了蓝牙鼠标的整个市场盘子:从以前的5%,到2018年底已达到20%~30%。
这是因为,在做产品定义时,我们看到了诸多信号:我们做便携鼠的产品定义时,IpadPro、谷哥、微软都推出了更适合移动办公的新产品……
未来是移动办公的市场,便携属性会慢慢变成刚需。为此,我们的产品定义遵循两大理念:
- 让连接更自由;
- 为效率而生。
做顺应趋势的产品,才可能击穿市场。
03
初生牛犊的小品牌
也能撼动国际巨头
国际巨头看起来可怕,但绝不是无法撼动的。
小米便携鼠标2018年销量超过150万支,引起了罗技等国际巨头的注意。
2016年双十一,便携鼠上市,当天卖断。我们备了1万多的货,但还不到中午12点已经售出近3万,小米网只能把产品下架。那真是幸福的烦恼。为了保证供货,产品之后一个月都没再上线。量产爬坡不容易,最早每天产量只有800,后来顶峰时达到一天8000只。
因为我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上来就干真金属」,生产难度大大超出预期:真正的铝合金鼠标,几乎没人做过。铝合金没法装卡扣,采用点胶组装,为了实现对称、美观,胶粘的缝隙必须控制在0.5毫米以内,真是难倒了我们。
搞定供应链,我们也花了大工夫。
我和技术总监,从北京飞到珠三角,半个月跑了30多个加工厂。两人拉着箱子,一家一家挨着跑,跑到天黑就住下,第二天继续,跑遍了东莞、佛山、深圳、中山、珠海。
跑完回到北京,我们刚下飞机,收到一位代理商朋友的信息:「有人在问你们俩是不是骗子。」
哈哈,因为我们当时不能公开产品草图,起初甚至没有名片,全凭一张嘴,跟人家承诺,说我们在给小米打造第一只鼠标,预估一年有100万的量。而那时,小米的笔记本都还没上市,这话没人信哪。
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定了很高的标准:
- 只找大厂,尤其有巨头代工经验的大厂,坚决不找小厂。
- 只要老板不亲自来见我们,就不考虑合作。
因为除了老板之外,哪怕是工厂副总,因为看得不够长远、眼光到不了一定高度,都不会选择跟我们战略合作,也没法拍板。
最终,由于便携鼠的成功,我们的代工厂在业界也成名了,几家巨头都来找它合作。
便携鼠上市后,成为89~99元价位段的国内市场第一名,占有率过半。罗技是妥妥的国际行业老大,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但被这款产品弄得很着急,出了4款鼠标来打我们这一款。
听一个去罗技总部开过会的朋友说,罗技在会上提到,他们现在最care的品牌,叫作小米。
04
市场越饱和
设计越值钱
在一个被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设计的价值会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我们公司总共50多人,其中设计团队算上我就有9个人,这么大的比重并不多见。
为什么看重设计团队?因为米物在抢一个成熟的存量市场,而不是一个新兴的增量市场。
在存量市场,因为罗技这样行业老大和众多国际品牌的存在,新品牌很难有话语权和定价权。而如果只靠价格,又根本打不过那些没品牌的厂商——我们拆过很多无牌产品,用的都是水口料。
所以,在未来的竞争中,设计就成为重要一环:
增量市场是从0到1,用户买的是功能,做得不漂亮没关系;
而在存量市场,功能已经被满足,人们开始看重其他价值,这时设计就能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05
设计不该只是
产品开发的一个环节
为什么设计公司在研发上投入那么大,独立做的产品却通常卖不好?
首要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落地性。
而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想做产品公司,而不想仅仅停留在设计公司的重要原因。
我在英华达做过7年手机,在洛可可做了2年设计顾问总经理,接的订单都是500万以上,得奖也不少,但那不是我想做的事业——
把设计当成设计的全部价值去出售,我认为这样的商业逻辑并不健康。
通常,一家设计公司,提供完设计服务,使命就结束了,剩下都是甲方或其他公司去搞研发。但设计并不只是一张简单的效果图,也不是一个模型,也不仅是拿在手上的实物,设计还包括对触感、质感的把握,包括在看不见的地方对材料的选择。
设计应该是整个产品价值里的一环,存在于产品开发全流程,而不是流水线中的一截。设计应该是活的,赋予产品以生命的力量。设计是一种语言,我们希望通过原创设计,通过有温度、有坚持、有态度的设计理念,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比如我们做的鼠标,哪怕是售价最低的一款,你拆开看,会发现内部刷的全是哑光黑釉,看起来很高端。而这已经超出设计公司的控制范围,即使想做也没办法做到。
创业做米物之前,我自己的白鲸设计公司做了3年,CTO的研发公司做了六七年,米物把两家公司最宝贵的经验融合了起来。
加上在英华达的7年,作为台资企业的英华达强调一个设计师要对产品从头跟到量产,创意、草图、打样、落地、咬花、喷涂甚至印刷,等等。把工业设计全流程走了无数遍,大量接触工厂的经历,使我对产品落地性的把握大大加强了。
06
设计师的公司
天生带有创新属性
一个创新驱动型公司,应该是什么样的架构?
我自创了一个飞机理论:
- 两个引擎,是设计和技术;
飞机飞,靠引擎。米物实行「双引擎战略」,设计和技术开发迸发出最大的能量,齐头并进。
当设计融入到产品、营销、管理等方方面面,设计就是一股强有力的战斗力。我们坚信,在未来,一家公司的创始人如果没有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一定会栽跟头。
- 一双翅膀,是销售和市场;
飞机能飞多高,要靠两只翅膀。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创始之初我们的「翅膀」是小米,起势后再慢慢丰满自己的羽毛。
- 飞机躯干,是财务和行政等支持部门。
管理做得好,飞机躯干就小,利润好、成本低,好比那种细长细长的太阳能飞机,翅膀又长又宽,一样飞得很高。
设计师天生带有创新属性,就像律师天生带有保密属性一样。
创新是无处不在的,创新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点,而是一整个系统。
以前做乙方时,不仅产品本身要创新,提案也要独特;现在创业,我要求技术研发等其他部门也要做创新,这才称得上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的公司。
内部头脑风暴时,我们天马行空,有些想法很不靠谱,但漏斗一样筛选下来,点子还是很多。
从2013年正式开始创业到现在,团队里大家的脑子都是停不下来的状态,不知是肾上腺素太旺盛还是怎么。就说我自己,这六年明明也没时间健身,但都没怎么感冒生病,甚至连秋裤都没穿过,好像精力和创意永远用不完。
07
谁不重视销售和财务
谁就死得更快
创业,天天都得思考一个问题:
现在这个阶段,万一失败了,最有可能折在哪儿?我个人此刻的答案是:绝对折在资金链上。
很多公司的失败,不是没创意,不是没技术,不是做不出好产品。而是公司的运作上出了问题。
为什么全球绝大多数CEO都是销售出身?因为销售环节至关重要。
技术或设计出身的CEO,优势是「造物」,而最薄弱的,往往是「卖物」。
产品可以齐心协力地越做越好,市场端的反馈却永远是不确定的——挑战与机会并存。所以我现在关注得更多的,是销售、市场、营销这些部分。营收翻倍,才是真的翻倍。
除了销售环节之外,一头一尾,另一个绝不能掉以轻心的,是财务。
大公司出身的我,以前对财务并不care,也不需要我care。有天早上,大家讨论我在英华达时期做的一个滑盖手机,同事问我其中一个模块多少钱,我突然发现,10年了,我还真不知道它成本多少。
但现在你要问我,米物所有产品任何一个零件的成本,我都门儿清。运营成本、项目成本、研发成本,我都得清清楚楚。
这个转变也许是个很大的坎儿,但极其必要。就像很多传统企业家经常说,每天睁开眼睛,都在想着几百几千号人的饭碗,听起来夸张,却是事实。
不得不说,在大厂工作的设计师们追求极致,不用为成本妥协,但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你还不重视财务,不知道公司哪里在流血,你就死定了。
08
不忘初心的第一步
是让公司活下来
2017年,我们想做很多很多事情,规划过一大堆产品,其中很多不在主线上。
当时德哥(注: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给了我们一句话:回归初心。
德哥说,我们刚在配件市场取得成绩,在这个积累下,有巨大的机会将这个市场做透、做爆;而如果花精力做其他事,这一核心竞争力反而被削弱了。这话就像醍醐灌顶。
我承认这个世界的诱惑很多,各种好玩的东西我都想尝试去做。但创业不是让你尝试着玩的,创业是扎扎实实把事情做大做强。像Google X那种实验性项目,是有资本有实力之后的事情。
所以,不忘初心,专注在一个领域,扎根、扎牢,再往外扩张。这很不容易,但当你经历一些事情再回头看,保持初心永远是对的。
09
横向交流不够
公司很难高效
公司管理如何做到「高效」,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你看,如今的工作,大都是好几件事并行处理。这样一来,任务之间切换成本非常之高——
一个很夸张但真实的数据是,一个工程师,如果同时背着5个项目,恐怕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20%——也就是说,单个项目的完成度,只有原先的4%!时间、体力被大大消耗了。
我的解决办法是:在全公司推行敏捷开发。
我推荐公司内所有管理人员学透《敏捷革命》这本书。书里介绍了一套很厉害的管理方式,我们在尝试。
比如,以「立会」制度保证公司各部门的横向交流。每天早晨9点15分,各团队负责人一起,站着开个15分钟的「立会」。会上每人要固定回答几个问题:昨天为目标做了哪些努力,今天还要做什么努力,等等。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一个问题在某个部门放了一周没有解决,但并非他们不想解决,而是需要跨部门合作才能达成。而立会,就可以在平行维度上解决掉这样的问题。
每天一次小复盘,每天理一遍思路、交流一下困难,效率真的会提高很多。这套逻辑不光能用在项目开发上,我们的销售、运营、市场和售后,每天也有一个15分钟立会,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横向沟通。
10
勤奋好问不偷懒
想不成功都难
职场里的成功,靠什么?
别把打工和创业看得那么不一样。
在英华达时,我升职加薪相当快,毕业第二年就做了主管,团队成员都比我年纪大。那时候刚毕业第二年,薪水就从4千多蹦上1万多,几乎隔月就涨一次。当时我的项目太多了,曾经连续一个月凌晨1点回家,早上爬起来洗个澡,8点15又上班了。
除了勤奋之外,我认为自己最大的突破点是:好问。可能跟性格有关系,我在自己工位上从来坐不住,假如一天工作8小时,我至少有4小时在别人工位上聊天、问问题。
我从来都把工作当自己的事,即使只是个小设计师。
这不是标榜自己崇高,也不是坐在CEO的位置上才讲这句话。「这是打工,做得差不多就够了」这种想法,我从来没有过。
你能力的成长,谁都带不走,公司也留不下,只属于你。把事情做好,才对得起自己。
11
追随自己的本心
真爱比什么都重要
绝大多数年轻人,都面临一个选择:个人兴趣和现实要求的二选一。
在我看来,想要有所成就,真爱比一切都重要。
初中,我就爱上工业设计了,很难想象吧。小时候,我母亲去过两次日本,拿回来厚厚一摞广 告,上面印着JVC摄像机,索尼电视、笔记本电脑……当时国内小地方哪接触得到这些?
这摞广告常年放在我的床头。虽然没摸到实物,但我极为震撼: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东西?
我就开始画「草图」。连透视都不懂的我,设计了心中最完美的Walkman,有很多按键和液晶屏幕,这张图纸保存至今。
高考报志愿时,我偶然在报名手册上看到一个专业叫「工业设计」,就问这是什么意思。我妈说,就是设计桌子、椅子、录音机这些东西。
我一听,世界上居然有这个专业,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吗?
我大学毕业那年,北京是找不到工作的——那是非典时期。2003年7月1号前,我们出校门都要被处分,甚至因为临近医院,公交车开到学校附近都甩站不停。
没有实习期,没有招聘会,公司不招人,怎么办?有口饭吃就得去干了。我第一个月工资800块钱,找父母借了3千块租的房,连续吃了一个月方便面。后来合租的兄弟看不下去了,说你太惨了,周末请你吃饭。
但就是在这么难的时候,我跟老婆,当时还是女朋友,散步,我总是说:我是这么爱工业设计的一个人,我就不相信找不着工业设计的工作!
所以我很幸运,从初中到现在,没离开过自己内心深处最喜欢的事。
真爱,也比专业重要得多。我再讲一个故事。
我有个好朋友是北航高材生,毕业后投工业设计师职位的简历,却没人要他。因为他的专业是自动化,学的是强电!
但大学4年,他一直自学工业设计,去蹭北航所有的工业设计课,老师甚至建议他毕设做工业设计。我看到简历后找他来聊了聊,发现他对工业设计是「真爱」,当场招了他。
他刚来两周,有个周五突然来找我,说公司官网可以更漂亮些。我说你可以抽空想想怎么做。结果周一上班,方案就拿出来了!他周末手画了一整套图表,很漂亮,官网后来一直沿用这套风格。
又有一天,他说把自己的办公桌调高了一点后,肩膀比较舒服。第二天上班一看,他把所有人的桌子都调了!而且头天晚上我跟他一起下的班,他晚上8点多又自己回到公司,一个人干活。
本职工作更没得说,他参与的一个无人机设计,后来获得了红点奖。后来为爱情去了上海,现在在汽车公司做汽车设计,能力超强。
其实,工业设计是一个非常苦的行业,相比UI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周期长、挣钱少。但20年下来,我从没觉得苦,因为是真爱。这在任何行业都一样。
12
任何事都不经琢磨
肯钻研就能做通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经琢磨。你不琢磨,觉得好难;你琢磨了,那就是一层窗户纸。
2006年开始,我爱上了一个Discovery Channel拍的节目,叫做How it’s made。片子讲到一个观点:我们每个人每天一睁眼就离不开设计了,我们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被设计出来的。
但如果我问你,筷子是怎么做出来的,牙签怎么做出来的,曲别针怎么做出来的,你答得出吗?看似最简单不过的日用品,其实大有学问。
看这个片子,我好像重新认识了一遍这个世界,感觉自己像一个探索世界的小孩儿,终于站在阳光底下了。所以我推荐所有工业设计师甚至普通人都看看这个节目。
也许就是靠着这股好奇的劲头儿,我做设计到第七八年的时候,有点儿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意思。
各行各业,只要你钻研,早晚会到达「做通了」那个点。
桌上这辆勒芒赛车模型,是我最喜欢的东西之一。勒芒耐力赛,是由两名驾驶员轮流开,但24小时不间断的比赛,对车对人都是极限耐力的挑战,正如创业。
创业是没有终点的长跑,公司做得越久、发展越快,我越觉得自己像个笨蛋,永远有很多困惑。但也正是发现问题、琢磨问题、解决问题,给这段长跑竖起了一块块里程碑,在每个里程碑,你都会发现更美好的前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