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

汤飞凡,“衣原体之父”,医学微生物学家,是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1)

汤飞凡

他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卡介苗、丙种球蛋白和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 解放后,原察哈尔省北部鼠疫流行,为了控制疫情,需大规模接种鼠疫减毒活菌苗。国内没有这种活菌苗,汤飞凡亲自领导一个组突击研制,只用了两个多月,就制造出菌苗成功遏制了华北鼠疫大流行。

还研制出中国的黄热病疫苗支援非洲。

他领导选定的牛痘“天体毒种”和由他建立的乙醚杀灭杂菌的方法,能在简单条件下制造大量优质牛痘疫苗,为我国提前消灭天花奠定了基础。1961年,采用其研究的方法,中国成功消灭天花病毒,比世界早了16年。

1943年,他们还制造出中国第一批临床级青霉素,挽救了不知多少个抗日战士的生命。

(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2)

2003年非典时期 的怀念

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出生于湖南醴陵汤家坪。他从小在家乡看到穷苦农民贫病交加,中国被人讥笑为“东亚病夫”,就立志学医,意欲振兴中国的医学。小学毕业后,由于没有学医的机会,他考进甲种工业学校。1914年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首届招生,汤飞凡报名投考。湘雅入学考试要考英语,但他没有学过,他未气馁,请求主考的美国牧师胡美暂免试英语,随后补考。胡美被他的勇气和决心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他终于被破格录取了。此后,他开始拼命学习英语,一年翻破了一本英文字典,眼睛也变成高度近视,终于克服了英语语言障碍。

1921年毕业于长沙湘雅医学院。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第一班招生30名,但经严格考试选拨,到1921年毕业时只剩下10名,汤飞凡是其中之一。他这七载寒窗自然要比其他同学艰苦得多,但却锻炼了他的坚强意志。并获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3)

湘雅医学院

汤飞凡立志要研究细菌学和传染病,所以当他的同学邀请他一道开业行医时。他断然拒绝:“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却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1921—1924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学系进修,后任助教。

留美深造后,毅然回国。1925—1929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深造并工作。1928年秋,为响应祖国的召唤,他放弃了美国哈佛大学秦瑟教授的挽留和良好条件及优厚待遇,终于在1929年春回到上海,就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学副教授。

留英深造后,毅然又回国。1929—1937年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后改称上海医学院)副教授、教授,兼任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细菌学系主任。1937年,汤飞凡结束了在英国为期两年的进修,为了祖国,汤飞凡谢绝了雷氏德研究所要他去英国继续工作邀请。

1938—1948年任中央防疫处(中央防疫实验处前身)技正、处长、导师。

(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4)

中央防疫处

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又拒绝了国民党政府要他去台湾的邀请,坚决留在北平迎接解放。

1947年当选国际微生物学会理事。

1949—1958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国家菌种保藏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卫生部生物制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1950—1952年主持组建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现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一度兼任该所所长,主持制订中国第一部生物制品规范——《生物制品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

1952年任中华医学会细菌战防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

(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5)

和同事潜心传染病的研究

到了1954年,国内烈性传染病已被控制,他回到实验室,恢复他中断了20年的研究工作——寻找沙眼病原体。 沙眼是流行三千多年、可致失明的世界性传染病。当时世界上约有1/6的人患有沙眼,在中国,有近一半人患病,边远地区更有“十眼九沙”之说。而关于它的研究,单单分离沙眼病原体一项就是困扰微生物界数十年的难题。沙眼危害深远、难以攻克,促使汤飞凡下定决心,潜心于这项传染病的研究。

(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6)

纪念他的卓越贡献

让日本人真正佩服的中国人。20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他成为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中国人,而这株病毒就是著名的TE8。并推翻了日本人野口的假说。他的结果终于被国际承认,使日本人野口无话可说,野口就此从日本教科书里消失。一个中国的英雄,在日本医学界却被当成了很受尊敬的人。

为了中国医学界,用自己身体做实验。为保万无一失,汤飞凡要做人体实验,可是人体实验的风险

(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7)

汤飞凡在实验室潜心传染病的研究

极大。汤飞凡不忍让自己实验室的成员承担这样的风险,他私下命令助手将沙眼病原体滴入了自己的眼睛。很快,他的双眼肿得像核桃一样,出现了明显的沙眼临床症状,随后的40天里,他坚持不做任何治疗。凭借“神农尝百草”的无畏精神,他成功积累了第一手宝贵而可靠的临床资料,彻底结束病毒学界的争论。 他的论文一经发表,立即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各个国家先后用他的方法分离出沙眼病毒,尊称这种病毒为“汤氏病毒”。

1970年,国际上将沙眼病原体和其他几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对抗菌素敏感的微生物命名为“衣原体”。而汤飞凡被世界称作“衣原体之父”。

由于汤飞凡的发现,找到了沙眼的病原体,让人们准确找到了沙眼治疗的药物,沙眼疾病在全球范围迅速减少,几近绝迹。

(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8)

沙眼疾病在全球范围迅速减少,几近绝迹

沙眼衣原体分离成功后,汤飞凡将研究重点转向当时对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威胁极大的麻诊和脊髓灰质炎。1958年,在他的指导下吴绍元分离出中国第一株麻疹病毒M9。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不但使麻疹病毒分离成功,而且为制造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疫苗奠定了基础。

1980年6月,中国眼科学会收到国际眼科防治组织(IOAT)的一封短函:由于汤博士在关于沙眼病原研究和鉴定中的杰出贡献,IOAT决定向他颁发沙眼金质奖章。他们预备推荐申报诺贝尔奖的学者。今天国际上最权威的微生物学教科书和病理学教科,任何关于衣原体的综述,都写到Dr.Tang,一个必须写在世界医学史上的中国人。

(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9)

沙眼金质奖章

(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10)

沙眼金质奖章

离我们远去的除了时间之外,还有一种东西叫:魂魄。

汤飞凡是一个前程远大的科学家,他的过早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凡是知道他的人没有一个不惋惜,说他不应该死,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他更加怀念。正在努力实现的中国梦多么需要这样的科学家!国际学术界没有忘记他,他死后许多年里还不断有外国科学界人士询问他的情况和通讯地址。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称汤飞凡是“他的国家的科学公仆”,是“预防医学领域里的一名顽强的斗士”并断言:“在中国,他将永远不会被忘记。”

(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11)

汤飞凡

为纪念他的卓越贡献,邮电部于1992年11月22日发行了汤飞凡纪念邮票。

(他国之瑰宝鲜为人知)(12)

邮电部于1992年11月22日发行的汤飞凡纪念邮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