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石测字秘诀(谢石拆字)

宋代段子:主人公是宋代著名术士,很多笔记小说都有关于他的记载,这种人在宋代有很多。他的“拆字术”虽然谈的是字面含义,但他总能解读出文字后面更丰富的信息和逻辑,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谢石测字秘诀(谢石拆字)(1)

【原文】

蜀人谢石,绍兴八年来临安,一时占验尤异。文惠公方赴调,目击两事:

士人樊将仕妻失真珠冠,书失字,命厥夫持诣肆。石曰:“盛门姻戚岂有朱氏乎?”樊曰:“吾妻,朱女也。”“有第二十八者乎?”曰:“妻兄也”曰:“然则从此(明抄本多一“郎”字)”樊曰:“此人素持行检,家资丰富,其肯为窃盗事?”曰:“不然,必因与之交关误持去,其物固在,可得也。倘得之,当十千钱谢我。”

樊归语妻,妻怒曰:“何为妄议!吾兄岂若人也!”询之侍婢,云:“数日前二十八舅到此,曾借物否?”婢云:“但昨欲出谒,曾借帽子,既而不用就还,原未尝开匣也,”谩启视之,冠在帽下,蓋曩因晒帽,误置其中,久而忘之矣。

同邸一选人病,书“申”字以问,中带燥笔,石对之伸舌,但云:“亦好。”客退,谓坐者云:“丹田既燥,其人必死。”或曰:“应在几日?”曰:“不过明日申时。”果然。

谢石测字秘诀(谢石拆字)(2)

【白话版】

四川人谢石在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来到都城临安(今杭州),他的占卜术尤为灵异。文惠公洪适那时正来临安调官,他目击了两件谢石测字的灵验事:

有位士人樊将仕的妻子丢失了真珠(即珍珠)冠,她写了个“失”字,让丈夫拿着去谢石的算命铺子。谢石见到这个字就说:“你家的姻亲或者妻子娘家这边有没有姓朱(与‘失’字相近)的?”樊将仕说:“我妻子就姓朱。”谢石再问:“有没有叫第二十八(也与‘失’字相近)的?”樊将仕说:“我妻子的兄长正叫‘二十八’。”谢石说:“那东西你就管这位二十八要吧!”樊将仕说:“我这位妻兄平时行为很检点,而且他家很有钱,怎么可能干出偷窃这种事?”谢石说:“如果不是他偷的,就一定是生活中打交道的时候误拿走了,那东西还在,是能再拿到的。如果你们又得到了真珠冠,你得用十千钱感谢我。”

樊将仕回家跟妻子一说,妻子生气地说道:“他怎么随便瞎说?!我兄长怎么会是那样的人?!”妻子询问家中女仆:“几天前二十八舅来家里,借没借过东西?”女仆说:“二十八舅本来说昨天要出门访友,所以过来借过帽子,但后来没用上,就还回来了,当初借走的这个帽匣子也没打开过。”朱氏随便打开帽匣子看看,见到真珠冠就在帽子下面,大概是之前因为晒帽子,朱氏把真珠冠误放在收回的帽子里了,时间一长就忘了。

还有一事,跟洪适同住一家旅店的另外一位调官的人病了,他写了一个“申”字来到谢石的铺子占算,这个“申”字中间写的有燥笔(墨迹干涩之处),谢石见到此字不禁伸出舌头,只说了两个字:“亦好(也好)。”那官人离开后,谢石跟在座的人说:“这个人丹田已经干燥了,他一定会死。”有人问:“哪天会死?”谢石说:“超不过明天申时(下午3-5点)。”结果真是这样。

【祥宏点评】:谢石,宋代著名术士、异人;拆字,即现在所说的测字,占卜术的一种;文惠公,洪迈的长兄洪适kuò(1117-1184年),字景伯,宋代著名的“鄱阳三洪”(包括洪遵、洪迈)之一,曾任右丞相,去世后谥号:文惠;赴调,或说调官,指官员前往吏部听候迁调;将仕郎,从九品下,最低一级文官,《夷坚志》多个故事提到此官职通常是捐粟纳钱“买”来的。这故事所说的樊将仕,看样子是通过科考授官,因为故事说他为“士子”;真珠,宋代说法,即珍珠;厥jué夫,她的丈夫;第二十八,这是朱氏兄长在家族中的排行,也算他的名字;行检,操行、品行;交关,结识、打交道;从“冠在帽下”一句可知,古人的“冠”与“帽”是不同的,“冠”侧重于社会性,表明人的年龄、级别、礼仪。“帽”侧重于功能性,戴在头上保暖、遮阳等等。戴法不同,“帽”可理解为某种包头的头巾,比如《夷坚志》里经常提到的“幞头”、“一字巾”等,而戴冠,则是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用布巾包起来,戴上冠,用一个簪子横插过头发与冠,起到固定作用。秦汉以后,可以冠帽同戴,或者两者功能合一;选人,唐代称候补、候选的官员,后代沿用之。故事中的洪适和那位求卜者都算选人;燥笔,中国书画术语,指用笔含墨量甚少;显然,谢石能够看到字后面的信息。粗浅妄测,这是识神与元神更合一的状态,从这故事可以看出:人跟人不仅不同,可能还会差出十万八千里。

谢石测字秘诀(谢石拆字)(3)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