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才兼备的思想(孔子的道德思想以广博冠压群儒)
在百家争鸣中纷纷崛起的道德思想家队伍,孔子的道德思想的广博冠压群儒,无人可比仅以其道德思想的载体而论,除《论语》之外,还有《孔子家语》,其中德字词汇保守的统计共有568例巜周易》的《易传》、《礼记》以及《庄子》等书中均有孔子言论,《庄子》中孔子及弟子的言论有四十多例将这些原材料统统整合起来研究孔子的道德思想,才能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本节标题所概括的正是笔者研读这些原材料所得出的一个初步结论若想进而作具体说明和论证,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故笔者目前只能望而生畏,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孔子德才兼备的思想?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德才兼备的思想
在百家争鸣中纷纷崛起的道德思想家队伍,孔子的道德思想的广博冠压群儒,无人可比。仅以其道德思想的载体而论,除《论语》之外,还有《孔子家语》,其中德字词汇保守的统计共有568例。巜周易》的《易传》、《礼记》以及《庄子》等书中均有孔子言论,《庄子》中孔子及弟子的言论有四十多例。将这些原材料统统整合起来研究孔子的道德思想,才能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本节标题所概括的正是笔者研读这些原材料所得出的一个初步结论。若想进而作具体说明和论证,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故笔者目前只能望而生畏。
笔者这里想说的意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界对孔子的道德思想研究状况糟糕至极,其二是本人对孔子道德思想研究的建议。先说第一点。多少年来,一直认为《论语》中的"仁″出现次数极多,于是断定孔子的思想是仁,这样以偏概全等于闹笑话。中国文化中随处可见仁义道德的字样,单抓一个仁字能说明什么问题?仁的思想只是孔子道德思想的重要成分之一,万不可当作唯一。这种以偏概全的结论必须推翻。
学界对孔子道德思想的歪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原因是孔子的道德思想有两大内容,一是紧紧围绕治国理政话语中心的道、德、礼、乐、政、刑、兵这七个维度展开,发表了一糸列意见。由于学界对这话语中心无知,对这相应七个维度不明,故谈论孔子闹出了太多的错误。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一书,就因为错误百出而令笔者忧心如焚。他在这本著作中关于道、德、礼、乐、政、刑、兵的解释,全莫名其妙!以这样的误解谈孔子的道德思想,除了出错没有别的好结果。鉴于这两大失误,笔者认为对孔子的道德思想的正确阐释,尚未实现零的突破,故一切都意味着开生荒。想借鉴前人是不现实的。
再说第二点意思,即关于正解孔子道德思想的几个建议。建议之一,是整合上述原始材料,不可拘泥于《论语》一书。这一点简单明白,点到即可。建议之二,按治国理政话语中心的上述七个维度,考察孔子如何用德字词汇进行一一阐释的思路,作出分析和定位。在这里,有老子和庄子的相关言论作比较的基础,异同关糸较容易发现和说明。
建议之三,孔子道德思想还有其个人特色的者干成分,溢出了上述七个维度而具有孔子个人的独特发现,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不可强行硬套在治国理政话语中心上面。不妨举几个实例。谈到仁,《礼记》的《儒行》篇中孔子有这样一段话:"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①考察这段话,这里的仁是包括了众多具体道德规范的集合名词,相当于德这个古老的集合名词。如此看来,只是字面上提法新颖,而实质上是对伏羲氏创始的中国道德观念的承传与发扬,并无实质性发明创造。《论语》中的所有仁的言论聚合起来,可又一次得出笔者的这一结论。
再看一个实例。孔子在评价曾参时讲了这样一段话:"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中夫四德,以此称之。″②这里的意思一句话就可讲明白:孝、悌、忠、信是道德的四个各有含义的组成部分,曾参具备了这四德,值得称赞。
还可看一个实例。孔子提出了"人义″的特殊概念,所作的解释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③"人义″的提法新鲜,把十种不同道德行为的主体及各个相应的道德规范如此组合起来,都是孔子的功劳。但道德规范的成龙配套以及道德主体的多元化,是上文讲过的古老道德传统,孔子不过是承传光大者之一罢了。
就这样,我们既可以从这些实例中看到孔子个人道德思想的创新成分,同时也可洞察他对以往道德思想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这一层面的孔子道德思想还有开拓的大空间。
注释
①②③《孔子家语》,第43、143、370页,中华书局,2011年3月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