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国际早教教学(蒙贝乐早教盒子)
昨天和孩子蒙氏幼儿园班级群里的妈妈们聊天,经历了震惊,被打了鸡血。
对于刚上中班的孩子,大多数妈妈就已经开始考虑孩子小学的问题,我回了一句,还早,就被“不早,怎么会早”刷屏了。
娃,就是这样一种催妈奋进的存在。
之后,平时关系较好的一位妈妈主动私聊我,问我知不知道我们所在的城市有没有蒙氏小学。蒙氏幼儿园我倒是知道一些,蒙氏小学,说实话,没有听说过。
我一直认为孩子还小,小学的问题可以慢慢考虑,再加上小区周围有现成的公立小学,根本不用担心。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孩子从小上的是蒙氏园,他的小学是不是也一定要是蒙氏小学?
如果不得不上传统小学,他能否适应?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为孩子选择蒙氏园,是不是错了?
父母总想把脚步走在孩子的前面,为孩子的成长提前做好储备,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养孩子就像人生的考题,考的还都是你没有准备到的。提前做好准备,以不变应万变,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缓解我们这些父母的育儿焦虑。
有了这种提前做好功课的认知,也促使我有了欲望去好好了解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以及我的孩子到底能不能适应传统小学的问题。
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我最近认识了一位妈妈,她算是成功经过传统教育的学霸人物。她用了“野蛮生长”四个字,来总结她的学习生涯。在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身上有什么潜能可以开发,以至于到现在,她非常后悔自己小的时候,曾经喜欢过画画,却因为父母觉得耽误学习而不得不放弃了。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是在应试教育中长大的,我们也希望孩子可以在应试教育中取得成功。因为这条路,我们走过,我们知道是什么样的,我们心里是有底的。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走,至少孩子不会脱离我们熟悉的领域。
我们好像很少去重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而这恰好是蒙台梭利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
在传统教育中以老师和父母为主体,孩子只要乖乖听话,接收到老师和父母希望他们获得的东西就行了。而蒙台梭利是以孩子为中心,要求老师和父母去尊重孩子,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自己创造自己。
蒙氏教育是“回应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传统教育是“为家长呈现出成果”。
当然,教育方式并没有完全的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传统教育方式,都能培养出不同领域优秀的孩子。
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认同一种理念就完全否定另一种理念。
教育方式应该是适合孩子的,而不是适合家长的。
我们真正该重视的是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蒙台梭利的孩子能否适应传统小学
蒙台梭利在中国发展的越来越火,但事实表明,蒙台梭利小学很少见,恐怕很多父母和我一样,连听都没听过。大部分选择蒙氏园的父母不得不将孩子送入传统小学。
于是,父母们开始担忧:
孩子能否跟上传统小学的课程?
孩子是否适应传统教育的老师?
没有了自由,孩子该怎么办?
刚开始,不明就里的我也很担心,但了解过后,我真的是一点都不担心,我相信两年后,我的孩子一定能很好地适应传统小学。
相信孩子,是为人父母的第一课。
为了给父母更好地解释蒙台梭利的孩子能够适应传统小学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传统小学对一年级孩子的要求。
1、40分钟的课堂要求孩子认真听讲;
2、认识和书写一定数量的字;
3、简单数学的加减法;
4、背诵课文;
5、打扫卫生;
……
大部分都是对孩子讲规矩和学习一定知识的要求。
我们要清楚,在蒙台梭利中幼小衔接不是最后一年才做的事,它始终贯穿孩子的整个幼儿园。而且,
蒙台梭利孩子的自由是在规则下的自由;
蒙台梭利孩子在学习知识这件事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蒙台梭利重视的是在灵魂上影响孩子;
01 有规则的自由
孩子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不是就无法适应传统小学的不能走动的课堂,是不是就无法理解小学课堂的课程表安排?
很多家长认为蒙台梭利一直强调的自由,是没有界限的,如果孩子一直接受的是这种自由,担心孩子去了传统园,没有办法做到长达40分钟的安静。
这其实是大家对蒙台梭利的最大误解之一。
蒙台梭利博士强调的是“有限制的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自由。孩子必须知道在集体范围内是有规则的。受蒙氏教育的孩子完全了解“自由”背后的“界限”在哪里。
一个有界限的孩子,才能在不断的成长路上获得更多自由。不压制,不统一,不强求,最后带来的却是更好的自律。
此外,蒙台梭利理念有一个很重要的成长理论,叫做人类发展的四大阶段,0-6岁为第一阶段,6-12岁为第二阶段,可见6岁对孩子而言,算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过了六岁这个坎,孩子的行为方式会有很大的改变。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小屁孩,变得大不一样了。
六岁以后,孩子逐渐从吸收性心智转为推理性心智。大部分六岁的孩子都能具有一定的专注力、对事情的持久力、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简单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更强的社会意识。这也是为什么小学生能够坚持上完一堂40分钟课的原因。
而蒙台梭利有规则的自由与用心为孩子准备的环境,恰好能对孩子的这些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从这个层面来看,蒙台梭利的孩子完全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课堂的时长,以及老师对他们的规矩要求。
02 与知识的互动
很多家长觉得蒙台梭利的孩子在教室里就是各种玩,玩教具,玩游戏。对于孩子在蒙氏园里到底学了什么,这点之前已经讲过,这里不再做过多的解释。
不可否认的是蒙台梭利在学习知识这件事情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首先,蒙台梭利注重的是孩子与知识的互动过程,只有当小朋友和知识互动起来,才能变成一块可以吸收万物的海绵。
其次,蒙台梭利认为学习的内容,不应该是老师强硬灌输给孩子的,而是孩子经过思考之后,自己去选择的。在选择的过程中,孩子不仅满足了自己对感兴趣知识的渴望,更让孩子逐渐积累起“我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想法。
再者,蒙台梭利教具的使用不是为了玩,而是通过玩教具的过程,自然地让孩子去获取知识。
比如:
数学方面:孩子能做到四位数的加减乘除,孩子还会学会分数。
蒙氏数学培养的是孩子的逻辑能力,而不是教他们熟记运算结果。
一百板:正数倒数100以内的数字。
图/来源于网络
分数小人:知道一个整体可以分成若干部分,为学习分数做准备。
图/来源于网络
百万箱:让孩子感知数量的递增,了解数与量之间的关系。
图/来源于网络
加法蛇:对数的概念和连续数的加法强化。
图/来源于网络
语言方面:对孩子进行自由写作,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词的功能。受过蒙氏教育孩子的识字量是非常丰富的。(识字量不等同于写字量)
拼音字母盒:直观熟练练习拼读掌握声调及书写。
图/来源于网络
反义词配对卡:理解反义词。
图/来源于网络
阅读分析:帮助孩子建立阅读能力,理解词句。
图/来源于网络
最后,蒙台梭利的孩子,能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他们完全能够满足传统小学对孩子的知识要求,甚至有的时候表现出的知识储备更甚于其他小朋友。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这些教具难道不是超前让孩子掌握知识吗?孩子提前接受真的好吗?其实,在传统教育中,有的孩子经常会被提前灌输,他们可能会通过上补习班,超前学习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课程,在这种鸡娃的热血下面,蒙台梭利将知识自然地融入在游戏中,父母们何乐而不为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蒙氏工作中,孩子是自由选择的教具,孩子有对这个知识的渴望,我们为什么要去阻止呢。
03 在灵魂上影响孩子
成大后的我们经常听说一句话。“不要总是听别人的,你要有自己的主见”。当我们对一件事情做不了决定的时候,我们无比渴望小时候的那个我,能成为可以自己做主的小孩。
以前,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他们也不需要懂什么。
现在我们知道,儿童早期的经历,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整个人生。
蒙台梭利中,有一句经典名言,“请帮助我,让我能自己做!”不是让父母帮孩子做,而是让父母帮助孩子,让他自己去完成他能完成的事情。
正确回应孩子真正的内在需求,给孩子设定越来越少的边界,允许孩子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用各种充实的体验去拓宽自己生命的边界。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提出了的成长型思维模式,非常适合蒙台梭利的孩子们。这种模式认为人是可以不断进步的,因此他们会更加关心自己的成长。在蒙台梭利中,孩子的成长靠得就是自己。他们会自己选择,会自己学习,父母的作用仅仅是支持孩子。
诚然,不同家庭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但在早期教育时期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基础,应该是所有父母的共识。
蒙台梭利的孩子,在早期获得的能力与人格的塑造,对其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具备了全面的能力和完整的人格,孩子可以掌握任何有变化的人生。
适应传统小学的节奏和老师的风格,自然没有问题。
04 需要做的努力
蒙台梭利的孩子在进入传统小学后,也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好的。比如有些孩子在写字上会和传统园的孩子有一些的差距。这需要父母在平时对孩子做一定的练习和督促。
事实上,现在很多蒙氏幼儿园在做一些改变和融合,加入了写字的部分,为孩子上传统小学有了更好的助力。
解决问题永远比判断对错更重要。没有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任何的变革和改进,都是对孩子的负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