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c网络教研怎样(在线教育中UGC和PGC的权重对比)

itc网络教研怎样(在线教育中UGC和PGC的权重对比)(1)

UGC(用户创造内容)和PGC(专业创造内容),不仅是互联网媒体行业争论不休的两种内容生产模式,其水火不容的特性,也逐渐蔓延到了在线教育行业。同时,在线教育也和移动医疗一起,正在跻身2014年资本最为关注的互联网细分市场的名单。

简单来说,在线教育可以宏观的分为两类市场,一类称之为K12教育,另一类称之为职业教育,二者的教育目的有所差异:前者是对传统课堂的延伸,考试分数和学历提升是基础,而后者则是对职业技能方向的助推,追求精益求精与事业进步。

很多切入在线教育行业的互联网企业,都选择以UGC作为开端,希望复制“人人分享,人人受益”的程序,让知识能够持续传递。但是,随着传统教育企业的网络化,后者倡导的PGC逐渐接管市场,尤其是对于K12,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老师、题库、科学分析等——整合起来,才能够让学生和家长为之买账。新浪教育联合尼尔森市场研究发布的《2013中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也显示,“教学质量”是用户在选择在线课程时最看重的强需求,其次才是敏感的“价格”。

而且,虽说UGC被证明能够迅速生成信息平台,但是只要用户有了一定规模,PGC也可以围出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出来。

在中国,在线教育市场的人口红利大得惊人,试图打造PGC生态系统、甚至超过LRN的当前规划的公司,也不在少数。最为著名的,是正值转型期间的学大教育。学大教育推出了e学大智能辅导平台,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监控和实时反馈,实际上是将学生当作UGC角色,而老师则充当PGC角色,老师专注于教学,学生则在学习中产生数据,这些数据由“e学大”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形成通俗化的报告,既向家长呈现可视化的教学质量,又向老师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向。

这个过程,“e学大”称之为ASGP:

A评测(Assignment & Assessment):老师派作业,给学生进行评测;

S自学(Self-study):学生在智能教学系统引导下自学;

P定位(Pinpoint & Preparation):系统智能查漏,老师据以准备线下课程;

G辅导(Guiding):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通过线下课程进行补缺,为学生派作业。

除此之外,学大教育显然认为,为了尽量增强独立生态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专业管理的程序不可或缺,因为在K12阶段,教育一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发力过程,而且在此场景下的教学产品,其使用者是学生,付账者则是家长,学生缺少话语权,家长没有辨别机会,这种错位,让专业的顾问角色成为一种优化体验的服务,因此,学大在原本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沟通体系中,新加入了“学管师”这一单位。

“学管师”的职能包括:跟进学生使用“e学大”平台完成作业与检测,监测学生的学值与牛值,然后给家长和老师输出建议方向。比如“e学大”自创的牛值,这是一个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数字,如果一名学生的牛值高于75,那么“学管师”就建议这名学生自主学习或者选择其他弱势科目,如果学生的牛值介于50-75之间,“学管师”则建议学生参加个性化小组课补足弱项,如果有学生的牛值低于50,那么他可能就需要安排个性化一对一进行强化辅导。

这是在线教育发展至今历经妥协和抗争才得到的一种融合,如果仅仅依靠UGC,那么则无法解决教育内容的质量稳定和供给稳定,若是过于仰仗PGC,又会陷入传统教育无法摆脱的灌输瓶颈,丧失互联网“以人为本”的精神。最后,UGC PGC的组合,则验证了一句话:用户是产品的一部分,而产品的运营则由专业人才来负责。

未来的教育形态,或许概莫能外。当学生的行为成为大数据的组成碎片,他们将会以UGC的方式决定产品“长成什么样”,而从事在线教育的企业,将整理这些数据,以其为据不断打磨生态系统,让专业资源能够“好钢用在刀刃上”。

与之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放弃事业单位的稳定编制,试图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的话语权和专业价值。如果学生真的可以期待由在线教育来挑选老师,那么线下的教育分配制度将被进一步淘汰,饱受诟病的“重点学校”政策也会被常态的市场竞争取代,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是一个颠覆和重建的正向过程,也是让病了几十年的中国教育系统走向健康的必由之路。

声明:亿欧网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亿欧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亿欧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亿欧网的追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