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普京是如何执掌俄罗斯22年的(俄罗斯七大寡头之首)
在经历了数年动荡后,俄罗斯在1996年迎来苏联解体后的首次总统大选。
当时站上竞选擂台的两人分别是共产党领袖久加诺夫和现任总统叶利钦。
跟一般选举中所展现的“现任优势”不一样,当时叶利钦的执政基础非常脆弱,臭名昭著的“休克疗法”使得俄罗斯经济一团混乱,数百万人沦为赤贫。
当时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叶利钦的支持度只剩下区区3%。
久加诺夫
而他的对手俄罗斯共产党刚刚在国家杜马的选举中取得大胜,久加诺夫更是公开表示,如果能够当选,他会废除叶利钦的全部经济改革并追究责任。
同时,糟糕的经济状况使得国库空空如也,叶利钦也没有资源发起一场全国性的选举造势活动。
逼上绝路的叶利钦只能选择向商业巨头们寻求支持。
就这样,一边是贪得无厌野心勃勃的寡头,另一边是为保住位子敢给一切标价的政客,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寡头干政大戏就此上演。
叶利钦
叶利钦总统与七个寡头共产党重新执政不但对叶利钦是个威胁,对众多俄罗斯寡头们同样是一个令人害怕的噩梦。
因为这些寡头都是在苏联解体前后,趁着动荡的局面,利用各种关系,使尽各种手段,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而这个过程,细究起来充满了欺诈、偷盗、走后门、伪造文件和国有资产流失,完全经不起法律的检验,所以他们都生怕有一天共产党重返执政会清算自己。
而相对而言,叶利钦就是个绝佳的合作对象。
为了争取连任,叶利钦向寡头们承诺的可以给出国家重要官员的位置,而且还会在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冶金及其他重工业领域中的一些重要国有公司私有化后,给这些寡头留出股份。
在这样的情况下,寡头们和叶利钦一拍即合,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势要阻止俄共拿回政权。
当时支持叶利钦竞选的主要有七大寡头,他们的产业主要是金融和媒体集团,恰好对应选举中最重要的两项:财力与舆论。
而在这七个寡头中,最为重要的是一个叫做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的媒体与汽车大亨。
别列佐夫斯基在苏联时代是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主攻应用数学的领域。
后来的历史证明,在数学方面别列佐夫斯基表现平平,但是在“应用”一块,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他在苏联解体前,勾结一家汽车工厂的厂长拿到相关授权,通过倒卖进口汽车作为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然后以惊人的速度累积起了个人财富。
到了1993年他已经是莫斯科知名富豪,并成为叶利钦的“网球俱乐部”中首个商界成员。
跟着,别列佐夫斯基通过叶利钦的关系,很快将俄罗斯的中央电视台收入囊中,拿到了49%的股份,成为实际的掌控者。
除此之外,别列佐夫斯基还一连串地收购了多家报纸,因为他已经敏锐地感受到媒体对俄罗斯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在总统竞选中将要起到的作用。
正如他所说的:
“俄罗斯人都是在苏联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相信报纸上的一切。而电视本来就是俄罗斯人的《圣经》。”
别列佐夫斯基等寡头所构建起来的媒体帝国也的确在选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他们操作下,全国最大的三家电视台统统支持叶利钦争取连任,其中俄罗斯独立电视台的台长甚至丝毫不顾新闻职业伦理,直接参与到了叶利钦的竞选小组中来。
电视台日夜都在转播叶利钦在各个地方的演讲和考察活动,在镜头下,因为长期酗酒而身心憔悴的叶利钦却显得特别活跃。
他热情地和民众握手,亲吻襁褓中的婴儿,还兴致勃勃跳起了扭摆舞。
他在一个又一个城市接连亮相,让这些大同小异的行程永远都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内容。
寡头所掌控的媒体竭力将叶利钦打造成一个亲民的总统,就像别列佐夫斯基的竞选策略所宣扬的那样:“他是我们其中的一个。”
而同时任何对叶利钦选情有负面影响的消息都被封杀。
1996年6月下旬,叶利钦曾发作过非常严重的心脏病,但这个消息被严格封锁完全不能见诸于任何媒体,尽管从专业的角度这无疑是极具报道价值的新闻。
与对叶利钦的保护相对应的,便是对共产党候选人久加诺夫的全力攻击。
在别列佐夫斯基等人所操纵的媒体手中,久加诺夫成了一个古板残忍的老布尔什维克官僚,他们恐吓民众,如果久加诺夫当选,定额配给就会重回俄罗斯。
在一份印制了一百万份的海报中,久加诺夫怒目圆睁,咄咄逼人,底下还配上一句话:“快储存食物吧,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而这些海报都贴在俄罗斯的食品商店,并极难撕下来。
同时还有大量的记者被叶利钦的团队收买,在大选期间毫不停歇地产出关于久加诺夫的黑资料,这样铺天盖地的抹黑、造谣压得久加诺夫喘不过气,根本应付不过来。
在媒体如此的“区别对待”下,叶利钦在7月份的选举中完成了绝地翻盘,以53.8%的选票赢得大选。
而据后来的统计,光是在媒体宣传上,叶利钦就花去了1亿到5亿美金,远远超过法律规定的300万上限,这还不包括其他竞选开支。
不用说,这样庞大的资金都是来自于别列佐夫斯基等寡头的金库。
而他自己也从不掩饰这一点,别列佐夫斯基曾十分得意地说道:“俄罗斯的商人们对叶利钦总统取得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寡头的时代
叶利钦当选后,开始对“居功甚伟”的寡头们进行回报:
别列佐夫斯基只用了1.1亿美元就拿下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51%的股权;
另一个寡头波塔宁用相近的价格也拿到西丹科石油51%的股份,而当他把10%的股票卖给英国人的时候,成交价格为5.71亿美元;
还有一位叫斯莫伦斯基银行大亨买下了俄罗斯的农业银行,也包括其遍布全俄的1254个网点,而他只花了2400万美元。
除了经济上的丰厚回报,各种寡头和他们的代表还纷纷进入总统办公厅、政府和各部委,像别列夫佐夫斯基成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长,波塔宁则当了国家副总理。
寡头们从此开始直接地影响俄罗斯的政治进程,叶利钦在执政末期连着换过四届总理,而每一届政府建立或多或少都有寡头们的影子。
别列佐夫斯基的地位也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美国人称他为“克里姆林宫教父”。
在莫斯科还流传着这样笑话:“你想去政府当副总理、部长或者到别的什么职务?那就去别列佐夫斯基开的职业介绍所吧,一切都得他说了算!”
这位大寡头也毫无顾忌地宣称:“商人应该像董事会一样管理整个国家。”
这样的言行引起叶利钦政府的反感,但七大寡头的确已经组建了一个“俄罗斯董事会”,就像别列佐夫斯基跟英国《金融时报》所说的,七大寡头已经控制了俄罗斯一半的经济。
而在这之中他们划分各自势力范围,商量合作项目,联手用奇低无比的价格拿下一个又一个竞拍项目。
虽然不时有些冲突,但在社会日益高涨的反寡头声浪中,他们依然团结一致,并拿着低价购得的国有资产作为抵押从国际资本获得极其丰厚的贷款。
别列佐夫斯基则成了这个“董事会”的仲裁者,成了寡头队伍的主教练,有人这样回忆道:
“别列佐夫斯基到处都想当老大,他恨不得当每个婚礼的伴郎,每个葬礼的掘墓人。如果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没通知他,他就会焦躁不安吃不下饭。”
与狼共舞寡头们的贪得无厌最终引起了政府中改革派的厌恶,官僚可以容忍寡头们分享权力,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霸占权力。
改革派官员涅姆佐夫被提拔为副总理,叶利钦的心腹丘拜斯成为财政部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改变“强盗资本主义”。
涅姆佐夫在1997年上任后分别拜访了众多寡头,告诉他们新政府需要建立一个更透明、更公正的新制度。
寡头们热情地接待了涅姆佐夫,纷纷表达了对过去无序乱象的悔恨,并表示坚定支持新政府的计划,然后——没有一个人把这当一回事。
接着,又有一家大型电信公司面临拍卖,寡头们就像过去一样找到了老熟人丘拜斯,结果他们得到的是一个无比生硬的答复:“这是拍卖,谁出的钱多就是谁的。”
丘拜斯的态度引起了寡头们的惊讶,更引起了别列佐夫斯基的警觉,他得知消息后亲自拜访丘拜斯,劝说道:“你不能在一夜之间改变规则。”
“不要跟国家谈条件。”丘拜斯如是回答。
这是寡头们第一次在购买国家资产上碰到了钉子,丘拜斯迫使他们不得不进入一个公开的拍卖市场进行厮杀。
结果这家电信公司以12亿美元起拍,最终由波塔宁以18.7亿美元的价格拍得,这也是苏联解体以来最高的资产拍卖价格。
而如果对比上文里那些一两亿便能轻松拿下的资产,我们就知道这回寡头们的“损失”有多大了。
但别列佐夫斯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即便他本身并没有参与拍卖,可他不能容忍丘拜斯等人要改变现况的尝试。
7月26日,拍卖会结束的当天,他所拥有的电视台便开始猛烈抨击这场拍卖会的不公平和政府的暗箱操作,一场舆论大战就此爆发。
双方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别列佐夫斯基一方指责改革派收受贿赂,而对方则回击到真正想走后门的正是“某些银行家”。
为了攻击对手,别列佐夫斯基甚至亲自下场,用化名在自己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社论激烈指责丘拜斯是“一个无所顾忌的狂热分子”,顺便还赞扬了原来的“七大银行的体系”。
不过因为别列佐夫斯基在文中不谨慎地引用了自己私人信件的内容,所以让大家都知道这是他自己动笔的结果,成了俄罗斯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双方激烈的论战最终引起了叶利钦的注意,他在克里姆林宫同时召见了改革派和寡头们,希望能够从中协调。
然而,作为双方各自最顽固的一员,别列佐夫斯基和丘拜斯都没有出席这场会议。
但是,丘拜斯在这一天不见叶利钦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见,11月4日,他跟涅姆佐夫找到了叶利钦,坚持要求撤掉别列佐夫斯基在安全委员会的职务。
而别列佐夫斯基一贯的高傲在这件事害了他,他当天从朋友那得到了消息,却不愿意去跟叶利钦辩解或者求情,结果在一天之后,他便被解去了职务。
“无官一身轻”的别列佐夫斯基立刻展开了反击,毕竟丘拜斯本身也很不干净。
别列佐夫斯基的电视台很快就曝光了丘拜斯通过稿费的方式收巨额贿赂,大量的媒体蜂拥而至,丘拜斯疲以应对,最终在1998年3月离开了政府。
贪婪的代价
时间来到1998年,叶利钦糟糕的身体状况让寡头们提前开始物色新的合作伙伴。
即便刚刚经历了挫折,别列佐夫斯基依然信心满满,扶植下一任俄罗斯总统对他来说似乎不是难事。
如果1996年他能将3%支持度的叶利钦送上总统宝座,那么在2000年,更强大的别列佐夫斯基就放言“可以让哪怕一只猴子赢得选举。”
他在接受公开采访时,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把所有可能的候选人评价个遍,似乎没有一个人能够中他的意,最后他告诉记者:“是时候该选择一位新人了。”
很难说当时的别列佐夫斯基已经决定支持谁,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十分反对当时的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
这个干练角色一度是叶利钦面前的红人,但他对寡头的敌意态度让别列佐夫斯基如芒在背。
别列佐夫斯基都不愿意看到他有投入到大选中的机会。
在1999年,利用车臣恐怖分子袭击莫斯科的事由,他发动了手下的媒体大肆抹黑卢日科夫,涉及的罪状五花八门,甚至还包括了一场谋杀。
这让卢日科夫还来不及证明自己的清白就在公众舆论中一败涂地,而这个时候,在叶利钦任期的最后半年,普京被任命为国家总理。
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普京立刻展现出一个领袖所该具备的一切特征,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他的强硬和果断为他赢得了极高的支持度。
这让别列佐夫斯基觉得奇货可居,他旗下的所有媒体都倒向了普京,甚至出资组建了一个政党:统一俄罗斯党。
这个政党没有任何独特的意识形态、政治纲领或者魅力领袖,只有一点——支持普京。
别列佐夫斯基的雄厚财力和普京的高支持度,让统一俄罗斯党在1999年的国家杜马选举中,一跃为第二大党。
紧跟着健康恶化的叶利钦在当年的除夕夜宣布辞职,普京成为代理总统。
在接下来的大选中,普京击败了伤痕累累的卢日科夫与久加诺夫的阵营,顺理成章地赢得了胜利。
对于别列佐夫斯基来说,一切都显得那么顺利,他再次成功“选择”出了俄罗斯的总统。
而且相比叶利钦来说,普京在之前更是名不见经传,这意味着他将更好控制,俄罗斯将继续在寡头的统治下前行。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大出乎别列佐夫斯基的意料之外。
5月11日,在普京当选仅仅两个月后,一大批荷枪实弹的蒙面特警以查税的名义冲进了寡头古辛斯基的总部大楼。
或许是和平日子过太久了,古辛斯基丝毫没有警觉,反而开始公开批评普京的专横。
然后,作为回击,古辛斯基在一周后被关进了监狱,几天后他又被放出,并开始将名下的产业,包括媒体以相当低的价格出售给国有集团。
别列佐夫斯基对老朋友的遭遇感到震惊,可他似乎依然没有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他像过去一样,选择使用媒体对普京进行攻击。
8月份,俄罗斯核潜艇意外沉没,这让别列佐夫斯基的媒体集团找到了绝佳的机会,他们猛烈抨击普京反应迟钝,麻木不仁,在事件发生时还在索契度假。
接着别列佐夫斯基便从政府那得到一份经典的俄式警告:“要么两周内放弃电视台,要么就和古辛斯基一样。”
这回别列佐夫斯基没有放弃争辩的机会,他来到克林姆林宫,在和普京进行了一番激烈并极不愉快的争论后,在11月份被俄罗斯检察院立案调查。
此时的别列佐夫斯基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怎么样的一个对手。
2001年他流亡英国寻求政治庇护,直到2013年以破产者的身份孤独死去,他再也没有回到过俄罗斯。
而普京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到别列佐夫斯基是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怎么看待他对自己的攻击,普京叹了口气,接着问道:“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那是谁?”
参考文献1、中国知网;俄罗斯金融寡头鲍·别列佐夫斯基;王桂香;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02期;
2、中国知网;从商界巨头到政坛新星——俄罗斯安全会议副秘书别列佐夫斯基;文心;世界博览;1997年07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