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是改良的吗(为何西红柿没有以前好吃了)
西红柿到底是一种蔬菜,还是一种水果?说它是蔬菜没问题,因为西红柿经常被用与烹饪中,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鸡蛋汤和凉拌西红柿等,都是家常菜。说它是水果也没毛病,因为它和苹果一样,是一种可以生吃的果实。
为什么现在的西红柿,越吃越没有以前的好吃了呢?我们小时候在自家菜园里摘的西红柿,个头大,颜色红通通,吃起来可口多汁,拌上白糖更是一绝。但现在能买到的西红柿,味道远不如以前了。
有一些比较为大众所熟知的原因。
一、番茄的种植方法不同了。以前农家种植用的是天然肥料,现在都用人工化肥,并且在大棚里种植,无论光照还是土壤养分,都不如从前。
二、品种变了。以前的西红柿软软的,是软果型品种,现在种植的更多是硬果型品种。硬果型西红柿相比软果型西红柿,在运输和贮存上更有优势,不容易被压扁压坏,而且能贮存的时间更长。但硬果型西红柿在口感和甜度上,完全比不上软果型西红柿,现在在菜市场只有细心挑选,才能选到软果型品种。
三、很多西红柿过早被采摘,是催熟的。为了保证西红柿能完好地送到全国各地,菜农往往在西红柿还是青皮的时候,就将其摘下来,这样能保证在运输时,慢慢变红。即使没有完全红,也可以使用乙烯催熟。青色的西红柿果实更硬,更不容易在途经多人的手之后被压坏。可是,催熟的果实就跟早产的婴儿一样,先天性养分不足,很难做到多汁美味。而且这样的西红柿都有一股乙烯的味道,远不如幼时农家自种的西红柿,有种自然的芳香。
以上三个原因只是我们普通人能想到的,科学家们对西红柿为什么变得不好吃,同样关心。毕竟西红柿是中国人家常的菜谱,能解决基础性粮食需求。
2022年6月,我国农科院蔬菜所的黄三文研究团队,在著名的国际期刊《自然》上发表了有关番茄的研究,称他们发现了影响蕃茄风味的两个关键点,并获得了番茄的图泛基因组。
泛基因组,指提取一个生物体内所有的基因组信息,它能研究更复杂更多样化的基因遗传信息。在黄三文的研究中,他提到了一个创新的概念,叫做“遗传力丢失”。遗传力丢失,可简单描述为由于遗传因素太过复杂,很难发现表现出来的性状背后是什么遗传因素造成的,而黄三文教授此次的任务就是找回蕃茄“丢失的遗传力”。
黄三文和美国的哈里•克利教授合作了番茄研究的项目,组成了一个20人的研究小组。经过选取100多种西红柿进行品尝与实验,他们发现了两个影响西红柿风味的关键因素。
第一个关键因素是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固形物,指把西红柿的水分完全榨干后,剩下一堆固体,再把全部固体溶于水,而固体里有多少物质能溶于水,就有多少物质是可溶性固形物。我们吃西红柿时,品尝到的各种味道,就跟可溶性固形物有关。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挥发性化合物。
在西红柿中,目前能发现多达40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醇、酚、醚和酯等等。这些复杂的挥发性化合物共同发挥了作用,决定了西红柿的香气物质含量。前面我们提到催熟用的乙烯,就很有可能完全盖住西红柿的这些香气物质。
可溶性固形物影响西红柿品尝的味道,挥发性化合物影响西红柿闻起来的味道,这就说明,西红柿好不好吃,根本原因在于西红柿的基因,跟外在的运输和催熟条件关系都不大。
那么现在西红柿不好吃,是西红柿基因发生变化了吗?是的。西红柿基因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环境带来的影响。严格来说,与环境越来越恶劣、土壤肥力降低有关系。
现在耕地土壤肥力下降,主要是因为土地被过度消耗,缺乏科学的土地管理方式。而农民在种植庄稼与粮食时,对肥料的使用不够科学,肥料比例失调,也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这些也是曾经过度开采自然、工业化活动过多造成的。针对这个严峻的农业问题,科学界提出了“再生农业”的理念。
“再生农业”针对工业化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五个原则,那就是最大程度降低土壤干扰,保证土壤的植物覆盖率,使植被丰富和多样,保证不使用人工化学品,以及不过度放牧。
“再生农业”非常重视农场动物对土地肥力发挥的作用。我们知道,动物的粪便会成为土壤中丰富的养料,为耕地重新带回天然的肥料,这与我们曾经的农村耕种原理几乎是一样的。只是“再生农业”将仍然保留规模化与产业化的特征,来满足现在社会与市场的需求。
没想到从一个西红柿的口味变化,一层层探究和分析原因,竟发现了现在自然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除了西红柿,我们吃到的其他蔬菜和水果,多少也有这样的问题。如今越来越多人渴望回归乡村生活,无非也是想拾回曾经拥有的食物品质与身体健康罢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