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

L8-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

151犹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1)

151,「犹」字。序号1810。左边是竹箨势。箭头所指这一笔一来一回。右旁上面是上字形竖笔势,然后是一个铁围化势,左右两条弧线是相对的,圈出一块地方,然后加两竖竖笔势,三横奋笔势。王羲之这种写法来之于金文,并非小篆,金文框架中通常只有两横,这里最下面一横是封口,在战国玺印中可以看到,这酒樽是平底不是圆底。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2)

王羲之、欧阳询写「尊」,智永、虞世南写「酒」,其中的「酉」,框架中都是用三横的。所以柳公权的「尊」,是学王的。而颜真卿写「尊」「酒」,其中的「酉」,是以小篆为本的,这是颜、柳不同之处,颜是想自创一格的。

152痛

152,「痛」字。序号2102。王羲之先写了一个「哀」字,然后改为「痛」。「哀」的墨色较淡,「痛」用很浓的墨,所以可以分辨出来。我在计算机中把「哀」去除,剩下「痛」,你可以看到,这个「痛」很规矩,改字往往如此。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3)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4)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5)

《丧乱帖》有两个「痛」字,使转很清晰,可以参考。左上「广」是奋笔势,然后写一折一转,曲钩势,最后取一竖两横,竖笔势。

153短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6)

153,「短」字。序号1909。左边是「矢」,这跟前面讲「知」字情况不一样,「知」左边的「矢」,先写鸟雏势,或撇横瞑人势,然后下面的「大」是戈法化势,上下联系不紧密。「短」上面的鸟雏势写完没有停下来,紧接着再写下一横,连在一起是竖笔势两开,然后是撇捺交争势。右旁是「豆」,「豆」通常上面是一横加口,奋笔势移位,下面是两点一横,上字形竖笔势。

154丝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7)

154,「丝」字。序号0607。左边是绞丝旁,上面是蟠龙势,下面是连波势。右上也是蟠龙势,下面是顾盼势。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8)

「丝」字篆书左右形状相同,隶定后也是左右重复,钟繇的早期真书,就是照隶书写的,这一来底下有六点,实在太多,所以后来省为四点,虽然改用了四点,左右还是重复的。智永、欧阳询在蟠龙势上加了撇,这是异体字,可能是承战国时期「丝」的写法而来。欧阳询下面四点改用一横,这是草法,总体上没有大变动。草书写法,把蟠龙势以一横或一啄替代,蟠龙下面小字形用顾盼势,但左右形状不一样。《兰亭序》「丝」左边取蟠龙,下面用连波势,右旁蟠龙下用顾盼势,就这么小小的变化,左右形状就没有重复之感。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9)

155虚

  1. 「虚」字。序号2312。上面是虎头,声旁,下面是「丘」,「虚」的本义是大丘。

四级课程第一课讲过虎头「虍」,只需三个笔势,横横、竖竖、横横,就可以把虎头写出来。其中第一个竖,实际上往往写为撇,但在小篆中本来是竖笔,撇是便于使转生成的。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10)

「丘」在四级课程41课中提到过,甲骨文就是地面上两座山,指非人工堆造的土山,但有人说这解释错了,四面高、中间低的地方才称为丘。小篆已经看不出山的样子,讹变为地面上一个「北」字。隶书有些写法是依照小篆隶定的,如《礼器碑》,民间写法如简体「业」的样子,智永真书「虚」,下面的「丘」来之于小篆隶定。隶变写法如《景君碑》,王羲之真书中写过这样的「丘」,取立人势和工字形奋笔势,两个笔势就解决了。《兰亭序》「虚」字,下面的「丘」也是用隶变的。

156视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11)

156,「视」字。序号1010、2410、2505。草书课程28课讲过,舞鹤势有三种写法,这里用到两种。1010是标准的舞鹤势,其余两个用了舞鹤化势。右旁是「见」字,上面外框为竖笔势移位,框内三横是奋笔势,下面是凤翅势。

157咏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12)

157,「咏」字。序号是0705。左边的「言」已经讲过几次了,不赘。右旁的「永」,比0101那个「永」灵活的多,中间一折一转是曲钩势,左边龙爪,右边蟹脚,这两个笔势加在一起,可认为是菱米势。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13)

158闲﹝间﹞

  1. 「闲﹝间﹞」字。序号1805。「门」里面一个「月」,这是「闲」的异体,但它也和「间」通用,《兰亭序》就用作「间」。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14)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15)

「门」字形书写法,在七级课程29课讲过,从甲骨文到汉隶,「门」都是左右两扇门扉。写「门」字的笔顺,等于写两个「日」。在行书中,左边的「日」简化为三笔,右边的「日」只写两边外框,省略里边两横。再要简单的话,从左到右写五个竖,长短不等,注意2-3两笔,次序是交叉的,1-2-3可以认为是竖笔势三开移位,4-5通常是连写的,4缩得很小,看上去像5的起笔,和5共同构成一个钩努势。这是最常见的行书「门」写法,也有人少一笔的,如欧阳询《千字文》。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16)

王羲之写「门」,较多保持了「门」字原来的部件形状,如第二笔用了一折,并非简单的一个竖点。我想可以分为三组:1-2组成竖笔势移位,3是一个合点,向三号位挑出,4写成一个捺,一波三折,和3组成八字形斗鹑势。最后5,是钩努势。「门」中的「月」,先写钩裹化势,然后两横奋笔势。从笔法上说,有两处收笔值得注意,「月」字的一竖,收笔动作是两次来回,先挫后揭。「门」字右旁的钩努势下脚,挫后先收再向前,然后趯出,动作很多,不要漏掉了。

159集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17)

159,「集」字。序号0309。本级第一课「认识行书」已经讲到这个字,上面的「隹」字头是承隶书写法,向背势。《兰亭序》中还有用到「隹」的字,如「虽」,可以清楚看到这个向背势。「隹」剩下的两竖四横,全是直线,书写顺序是竖横竖,竖笔势,第二竖用了一裹,稍作变化,然后补上三横,奋笔势。下面的「木」,群鹊化势。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18)

《兰亭序》有四个字用到「隹」,《丧乱帖》也有四个,《兰亭序》的「隹」都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丧乱帖》变化多端,尤其是「摧」和「虽」两字,神品。「摧」之下的「隹」,不用三横,最后一横改为点,中间一竖改用一撇,组成人字形交争势,极为生动。

160嗟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19)

160,「嗟」字。序号2210。左边的「口」为竖笔势移位,右旁先写上字形竖笔势,然后再来一个竖笔势两开半移位,最后工字型奋笔势一开半。

161感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20)

161,「感」字。序号1704、2109、2805。三个「感」字上面写法都一样,问题是下面的「心」。

1704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21)

先看1704的写法,第一笔反引势,其次奋笔势三开半,接下来写「心」字,这里有点模糊,等下讲,最后补全戈法是清楚的,没有争议。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22)

「心」字在草书中,有两种写法:章草「心」由凤翅势加连续的两点组成,如皇象所书,二级课程讲到斗鹑势,由一啄和一个捺点组成八字形,这一啄也可能是一个合点,栗子势。有些人不用七号位一啄,写三号位的一策,向上挑,结果还是八字形,只是第一笔倒写了。皇象把两点连写,其实还是一策加一捺点,如果你觉得它不像八字形斗鹑势,只要画出这两点中线,就可以看到,这是横放的衮笔势。再写得快,索靖把这两点简化为一横点,只用三笔。今草把三笔排成一线,移位后变成连波势,连波势开始两笔其实还是凤翅势,只是横点移动到了最右边。行书写「心」,多数用章草的写法。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23)

回过头来看这三个「感」字下面的「心」,1704是凤翅势上加一横,这一横就是两点连成的。2109是凤翅势上加一折,这一折放大了看是从上往下写的。2805写成了凤翅势,上面加一个衮笔势。这三个凤翅势开始一撇都利用了牵丝,从上面拉下来,然后写一个调锋节点,向右直接连写弯笋势。

2109 感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24)

老实说,2109这个弯笋势实在不大好看,我把智永和《灵飞经》两个「感」放在这里,各位可以对比一下,取势都差不多。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25)

《丧乱帖》有一个「感」,取势较《兰亭序》简化,下面的「心」用了今草写法,最后一点向上走。整个字的疏密处理非常好,这是草行,不是真行。箭头所指这一竖,又是两次来回写成的,当笔锋急剧改变方向时,一次回头容易弄乱笔毛,两次就安全得多,这种笔法要学一学。

162会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26)

162,「会」字。序号0113、0202。在《兰亭序》中,0113是集会的「会」,0202是会稽的「会」,地名。两个字上面都是交争势,下面日字形大家都会,剩下的中间部分取势略有不同,一横之下是田字形,先取横竖横竖,奋笔势,然后写土字形,0113土字形笔顺竖横横,0202是横横竖。

163极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27)

163,「极」字。序号1009。左上方看起来似乎是提手旁,戈法,实际上不是,木旁用两个笔势,十字势加竖笔势一开。注意这竖笔势一开,笔锋一来一回,王羲之的写法中间往往不留空白。右上方先取曲钩势,然后两撇一捺飞带势,最后只剩下面一横,单一笔势。如果你不喜欢单一笔势,可以参考《丧乱帖》写法,先取子字形飞带,然后竖笔势两开,有转有使,不失为高招。

164岁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28)

164,「岁」字。序号0105。「岁」的本义指天上的岁星,就是木星,因为木星轨道和黄道相近,可分为十二次,每十二个月走一次,就是一年,十二年走一周天,所以把木星称为岁星。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29)

「岁」字在金文中由「步」和「戉」两个字组成,《说文解字》认为不是「戉」,是「戌」,无论「戉」还是「戌」,只是声旁。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30)

「步」是上下两个「止」,即两脚踏出一步,岁星在天上行进,所以用「步」来表达字义。经过小篆、隶书逐渐演变,上面的「止」变成山字形,下面的「止」变成三竖点。箭头所指的这个尖,经过再三研究,应该属于下面倚戈势的起笔,不是上面山字的中竖。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31)

整个「岁」字分笔势:上面山字形是马桩势,下面先写「戌」字左边的反引势,然后两横奋笔势,三个竖点竖笔势,最后补齐戈法,倚戈势起笔是三面换。

165当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32)

165,「当」字。序号1409。从上面开始,先取顾盼势,其次冖头势。冖头势下面的「口」和「田」左竖打通写,这长竖可归给上面的「口」,竖笔势移位。下面的「田」失去左竖,剩下狮口和土字形竖笔势。我在第八课讲过,《丧乱帖》的「当」好得多。

166羣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33)

166,「羣」字。序号0302。上面是「君」,先写石楯势,其次长撇为掠势,然后口字形竖笔势。这个长撇用力分为两段,写到一半手腕向右加力,结果下半段就会粗很多,《阴符经》中也有这样的掠。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34)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35)

「君」下面的「羊」,两个笔势:羊头是上字形竖笔势,两横一竖是奋笔势移位。

167万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36)

167,「万」字。序号1403。「万」字七级课程30课讲过,原指蝎子。隶变后近于草字头,其实和「草」一点关系也没有。王羲之取横竖-横竖,其特点是左边的竖写在横笔的收尾处,右边的竖写在横笔的起笔处,并非两个十字,而是写了个「卝」,智永《真草千字文》经常学这一写法,这样写跟草字头有所区别,但后来逐渐混用了。整个「万」字可分成五个笔势:上面横竖横竖,横爻倒笔势,中间日字形外框竖笔势移位,里面两横奋笔势,下面先写钩裹势,然后中间斸钩势,无须加一点。

168迹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37)

168,「迹」字。序号1809。「亦」字下面四笔,缩短就是四点,章草中最多只用三点,如索靖写法,今草下面普遍用一横,如王羲之写法。《兰亭序》这个「迹」,采用的是章草写法。注意你写这个「亦」,小心要和「示」区别,怀素把箭头所指的这一笔写实了,这是「示」不是「亦」,相当于王羲之这个「示」。至于走之旁,王羲之用竖笔一裹加一横似的捺,可以看做一个折,所以是竖笔势一开。

169遇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38)

169,「遇」字。序号1503。「遇」字中的「禺」,跟刚才「万」字下面一样,不重复了。至于走之旁,以前讲过,通常都归入衮笔势。

兰亭序行书单字解析(八级课程行书篇18-兰亭序用字分析10)(39)

170游

170,「游」字。序号1003。「游」字提手旁,其实是「方」的变形,戈法。然后右上方是鸟雏势,下面是子字形飞带势。走之旁还是衮笔势。

谢谢,下一课继续。

本节要点:

  • 《兰亭序》用字#151-170分析。
  • 犹、痛、短、丝、虚、视、咏、

闲、集、嗟、感、会、极、岁、

当、羣、万、迹、遇、游。

复习思考:

      • 今天讲了20个字,如果包括重复字,共25个。请临写这25个字,注意怎样取势,先写出大圈中线,逐步加粗。
      • 这两个字怎样分笔势?
      • 先看清楚下笔的先后顺序,然后将其分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