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庙号与谥号的区别(辨别古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

庙号和谥号都是帝王死后追封的称谓,主要区别在于:

1、称呼古代帝王时,庙号常放在谥号之前,譬如康熙是“圣祖仁皇帝”。

2、庙号是帝王的专属名号,而谥号适用范围广,包括帝王、后妃、大臣等,根据生前事迹拥有或褒或贬的称号。

3、庙号是两个字,常用“祖”字、“宗”字;帝王谥号为1-20多字,极尽赞美之词,大臣谥号一般是1-2个字。

古代皇帝庙号与谥号的区别(辨别古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1)

太庙

概念解析:庙号和谥号

庙号是古代帝王驾崩后在太庙供奉祭祀时追封的专属名号,大规模使用庙号从汉代开始,通常是以“祖”字或“宗”字称呼。历朝历代较为出名的庙号有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仁宗赵祯、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明太祖朱元璋等等。

谥号的适用范围更广,包括帝王、后妃、诸侯、大臣以及具有崇高影响力的人都可以拥有,依照他的生平事迹、社会贡献进行评定,选择或褒或贬或同情的谥号。帝王谥号由礼官择选继任皇帝确认,大臣们的谥号由朝廷赠予,最早的谥号诞生于西周,周文王,周武王。

称呼已故皇帝时,庙号常放在谥号之前,譬如李世民是“太宗文武圣皇帝”。

古代皇帝庙号与谥号的区别(辨别古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2)

太宗文武圣皇帝

庙号和谥号:选字的区别

庙号有褒贬之意,评价君王较为客观,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1、开国皇帝称为太祖、高祖;将国家发扬光大,开创盛世的称为太宗、圣祖。

2、世宗、哲宗、兴宗、成宗通常为守成之主;世祖则是中兴之主。

3、仁宗、圣宗、孝宗、睿宗一般是明君贤主的美誉。

4、宁宗、文宗、武宗、熹宗等不是懦弱无能就是昏庸腐朽的。

5、玄宗、理宗、道宗、哀宗、思宗等要么是好弄玄虚,要么是悲剧的亡国之君。

古代皇帝庙号与谥号的区别(辨别古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3)

谥号的选字,极尽赞美之词。通常根据《谥法》规定的一些固定含义的字选择组合成1至20多个字,基本分为3种:

1、赞美的谥号:文、武、圣、厚、康等,皇帝或大臣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可以称为“文”。

2、批评贬低的谥号:炀、荒、幽、灵等,暴虐无道、滥杀无辜的皇帝用“厉”字。

3、同情类的谥号:怀、思,譬如楚怀王。

此外,社会地位高、影响力巨大的名儒学者、士大夫会有门生故吏议定谥号,俗称私谥。

庙号和谥号:分别为帝王和大臣的客观评价

以下用例子说明:

明成祖朱棣:庙号是成祖,谥号是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显而易见“成祖”二字简略概括永乐皇帝的一生,而谥号极尽世间赞美之词,其中的水分是非常明显的,也因此谥号不能作为判定帝王是非功过的准确标准。

古代皇帝庙号与谥号的区别(辨别古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4)

范文正公

北宋名人范仲淹死后得到的谥号是“文正”二字,世称“范文正公”。熟知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以及生性正直跌宕起伏的人生,应该没有人会反对这个谥号,认为是言过其实吧?

粗略得出结论,庙号适用以客观评价帝王,谥号适用以客观评价大臣或德高望重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