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

我国古代基本使用札甲,年代久一点,连接铠甲的麻绳或皮条就会腐烂,造成保存不易。而欧洲铠甲除了本身材料特点易于保存外,还因为有很多盔甲都是家族世代保存的,所以流传下来的也不少,再加上现在盔甲成为高档装饰品,更加深了现代西方人对盔甲的兴趣。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1)

铠甲变迁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2)

盔甲变迁示意图

商代铠甲

衣、裳、舄是根据广汉商代祭祀吭出土青铜像和石边璋线刻人像复原,胄采用江西薪干县商墓出土实物,甲参考安阳殷墟遗址遗迹。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3)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4)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5)

西周铠甲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6)

西周武士身着的练甲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

周盔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7)

周盔

战国铠甲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8)

战国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另外,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秦将军铠甲

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整件甲衣前长97厘米,后长55厘米。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9)

秦代頭盔(秦始皇兵馬俑坑出土)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10)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11)

秦代札甲(秦始皇兵馬俑坑出土)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12)

秦士兵甲

这是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战士的装束。这类铠甲有如下特点:

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者不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皆为64厘米,其下摆一般多呈圆形,周围不另施边缘。

秦弓箭手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13)

扎甲(=许多小甲片用绳索编织起来的种类。我国自古盔甲虽然款式多种多样,类型却多为此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14)

秦陵陶俑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15)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16)

西汉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17)

西漢札甲(徐州獅子山漢墓出土) 西漢名將霍去病去世時,漢武帝“發屬國玄甲軍陣自長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18)

西汉时期,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西代戎服在整体上有很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制。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绛等都属红色。本图即为西汉骑士手持铁铩复原图。

西汉将帅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19)

汉代军队里普遍装备了“环首铁刀”。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20)

汉俑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21)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22)

盘锦出土汉俑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23)

西汉指挥俑

咸阳长陵步兵俑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24)

徐州博物馆楚王复原像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25)

南北朝时期明光铠

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明光铠”一词的来源,据说与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

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裲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数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左面陶俑是戴兜鍪、穿明光铠的武将;右面是明光铠穿戴展示图。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26)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27)

北魏頭盔、馬頭盔(遼寧北票喇嘛洞鮮卑貴族墓地)

南北朝甲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重装骑兵,连马身上都披著重重的盔甲,被称为“甲骑具装”。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欧洲重装骑兵相媲美的时代。那个时代门阀士族都有自己的部曲宾客组成私人武装,有财力支持其这样武装到牙齿的战争机器。隋唐统一后,门阀士族势力衰落,甲骑具装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28)

魏晋时期军戎服饰复原图。左侧为铁制筒袖铠,是一种胸背相连、短袖,用鱼鳞性甲片编缀而成,筒袖铠的外形与西汉的铁铠很相似,从头上套穿,这种筒袖铠坚硬无比。胄基本沿袭东汉的形制,胄顶高高地竖有缨饰。右侧为魏晋时期的戎服,主要是袍和裤褶服。袍长及膝下,宽袖。褶短至两胯,紧身小袖,袍、褶一般都为交直领,右衽,但也有圆领。

身着两当铠的武士俑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29)

两当铠武士

隋甲

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铠甲为两裆垲和明光垲。两裆垲的结构比前代有所进步,形制也有一些小的变化。一般身甲全鱼鳞等形状的小甲片编制,长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来的皮革甲裙。身甲的下摆为弯月形、荷叶形甲片,用以保护小腹。这些改进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明光垲的形制基本上与南北朝时期相同,只是腿裙变得更长。隋代戎服为圆领长袍。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30)

隋代武士

中国历史博物馆隋武士俑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31)

中国历史博物馆隋武士

唐甲

唐代胄甲,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甲和皮甲。除铁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铠甲中比较常用的,还有绢布甲。绢布甲是用绢布一类纺织品制成的铠甲,它结构比较轻巧,外形美观,但没有防御能力,故不能用于实战只能作为武将平时服饰或仪仗用的装束。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32)

唐代盔甲护肩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33)

唐代武士

图为唐代穿明光甲及戎服的武士复原图。初唐的铠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着南北朝以来至隋代的样式和形制。贞观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服饰制度的改革,渐渐形成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军戎服饰。高宗、则天两朝,国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层集团奢侈之风日趋严重,戎服和铠甲的大部分脱离了使用的功能,演变成为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礼仪服饰。“安史之乱”后,重有恢复到金戈铁马时代的那种利于作战的实用状态,特别是铠甲,晚唐时已形成基本固定的形制,唐代的铠甲,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在铠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34)

唐代铠甲 (1)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35)

唐代铠甲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36)

唐代各时期盔甲

隋代胄甲、初唐胄甲、初唐胄、初唐胄甲、盛唐胄甲、 盛唐胄甲、中唐胄甲、 晚唐胄甲、鱼鳞甲、罗圈甲、山文字甲,这些甲都属于一种范畴,它们不是全身甲。但是,它们的某些防护能力是不同的,象山文字甲,它的“倒丫”甲片中间凸两边凹,由多片甲片相互扣合成整片甲,这样甲表面形成无数的凹凸面,非常利于防箭。宋明两朝多装备此甲,甚至影响了民画艺术,民画中的武士都披此甲。

五代十国

五代时期在服饰方面基本沿袭唐末制度,明光甲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铠甲重又全用甲片编制,形制上变成两件套装。披膊与护肩联成一件;胸背甲与护腿连成另一件,以两根肩带前后系接,套于披膊护肩之上。另外五代继续使用皮甲,用大块皮革制成,并佩兜鍪及护项。

五代时期基本沿袭唐末制度,明光甲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铠甲重又全用甲片编制,形制上变成两件套装。披膊与护肩联成一件;胸背甲与护腿连成另一件,以两根肩带前后系接,套于披膊护肩之上。另外五代继续使用皮甲,用大块皮革制成,并佩兜鍪及护项。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37)

五代武士像

五代武士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38)

五代武士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39)

宋武士

宋代铠甲

宋代铠甲

宋 李公鳞 _免胄图

免胄图.

免胄图 (1)

辽武士

据《辽史》记载,辽在契丹国时,军队就已使用铠甲,主要采用的是唐末五代和宋的样式,以宋为主。铠甲的上部结构与宋代完全相同,只有腿裙明显比宋代的短,前后两块方形的鹘尾甲覆盖于腿裙之上,则保持了唐末五代的特点。铠甲护腹好象都用皮带吊挂在腹前,然后用腰带固定,这一点与宋代的皮甲相同,而胸前正中的大型圆护,是辽代特有的。辽代除用铁甲外也使用皮甲。契丹族的武官服装分为公服和常服两种,样式没有明显不同,都是盘领、窄袖长袍,与一般男子服饰相同,可能常服比官服略紧身一些。这两种都可作戎服。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40)

辽武士

金武士

早期的铠甲只有半身,下面是护膝;中期前后,铠甲很快完备起来,铠甲都有长而宽大的腿裙,其防护面积已与宋朝的相差无几,形式上也受北宋的影响。金代戎服袍为盘领、窄袖,衣长至脚面;戎服袍还可以罩袍穿在铠甲外面。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41)

金武士

西夏武士

武士所穿铠甲为全身披挂,盔、披膊与宋代完全相同,身甲好象两裆甲,长及膝上,还是以短甲为主说明铠甲的制造毕竟比中原地区落后一些。西夏的官服为也可作戎服,如辽代的契丹服一样,两者明显差别。由于西夏社会的封建程度不是很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平等,以此在服饰上的等级观念不那么强。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42)

西夏武士

蒙古骑兵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43)

蒙古武士画像

蒙古骑兵蒙古汗国和元代军戎服饰以精巧著名。蒙古高原毡帐诸部未被成吉思汗统一之前曾用过鲛鱼皮甲胄、翎根甲,后来则用以牛皮为里的铜铁盔甲。在彼德堡宫中藏有蒙古骑士遗存的甲胄,内层皆以牛皮为之,外层则满挂铁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

在描自元代居庸关瀛台上的浮雕中就有罗圈甲、鱼鳞甲和柳叶甲。《黑鞑事略》:"其军器,有柳叶甲、有罗圈甲(革六重),有顽羊角弓,有响箭,有驼骨箭。"

蒙古骑兵装备有:2至3张弓、3个装满了箭的巨大箭袋、一把斧,还要带拖兵器的绳子。领兵者要挎一种其尖端尖锐但只有一面有刃的弯刀,将其装在精美的刀鞘里。他们所骑的马均有护身甲,有些兵士的马也有护身甲。马匹的护身甲由5个部分组成,在马的两侧 各有一片甲,一直盖到马头;另一片甲放在马的臀部,和两侧的甲片系结起来,这片甲片上留一个洞,以便马尾从洞里伸出来;另一片甲在马的胸部。在马额上他们放一块铁板,把它系结在两侧的甲片上。

蒙古骑兵的胸甲是由4个部分组成,一片是从大腿到颈,根据人体的形状来制作;另一片从颈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连接起来,每一边肩上固定一块铁板。他们每一条手臂上也有一片甲,从肩覆盖到手腕,在每一条腿上面覆盖着另一片甲。所有这几片甲都用扣环连接在一起。头盔的上部分是用铁或钢制成,但保护颈部咽喉的部分是用皮革制成。

蒙古骑兵的甲胄,制法极为精巧,就拿柳叶甲为例,他们先制成宽一指长一掌的若干铁片,在每一个铁片上钻8个小洞。他们放置3根坚固而狭窄的皮带作为基础,然后把这些铁片一一放在另一块铁片上面,因此这些铁片就重叠起来,他们用细皮线穿过上述小洞,把这些铁片捆在3根皮带上。在上端他们再系上一根皮线,因此这些铁片就很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就这样,他们用这些铁片制成一根铁片带,然后把这些铁片带连接在一起,制成铁甲的各个部分。他们把这些部分连接起来,制成保护人身和马匹的铁甲。他们将铁片打磨得十分光亮,以至能够在铁片上 映出人影。

据《中国古代服饰史》记述,元代有一种翎根铠,用蹄筋,翎根相缀而胶连的甲片,射之不能穿。还有象蹄掌甲。蒙古骑兵多为带盔。另有一种胄作帽形而无遮眉,但在鼻部作一个极大的护鼻器,其状颇怪。蒙古民族的军队之所以能称霸于欧、亚二洲者,实全恃其精良的骑兵。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44)

十三世纪蒙古士兵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45)

元武士

元代铠甲有柳叶甲、有铁罗圈甲等。铁罗圈甲内层用牛皮制成,外层为铁网甲,甲片相连如鱼鳞,箭不能穿透,制作极为精巧。另外还有皮甲、布面甲等。戎服只有一种本民族的服饰,即质孙服,样式为紧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领和方领、长和短两种,长的至膝下,短的仅及膝。还有一种辫线袄与质孙服完全相同,只是下摆宽大、折有密裥,另在腰部缝以辫线制成的宽阔围腰,有的还钉有钮扣,俗称“辫线袄子”,或称“腰线袄子”。这种服装也是元代的蒙古戎服,军队的将校和宫廷的侍卫、武士都可服用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46)

元武士

元甲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47)

元甲实物

明甲

图为明代武士复原图。明代军士服饰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骑士多穿对襟,以便乘马。作战用兜鍪,多用铜铁制造,很少用皮革。

将官所穿铠甲,也以铜铁为之,甲片的形状,多为“山”字纹,制作精密,穿着轻便。兵士则穿锁字甲,在腰部以下,还配有铁网裙和网裤,足穿铁网靴。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48)

明武士甲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49)

1658年明朝郑成功军队收复台湾时的盔甲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50)

現代人復原的唐代明光鎧。明光鎧是隋唐最流行的鎧甲樣式。現在出土的唐三彩里的武士像

明武士俑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51)

明武士

三门峡明代许氏墓铜俑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52)

明铜俑

明代锁子甲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53)

明代锁子甲

锁甲(=许多小铁环连接而成的类似毛衣的软甲,适合身体的灵活运动)

清甲

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革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

铠甲分甲衣和围裳。

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个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此图为清代黄缎铜钉铜叶甲,但没有护心镜。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54)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55)

清代武士 (1)

清朝时,大量使用的铠甲是绵甲,是在坚厚的绵或绢的布料上镶嵌有铁片,并用铜钉固定的一钟铠甲。看上去,就像一件绵大衣一样。绵甲具有一定的防寒性,适合中国北方步骑兵使用,厚实的布料中密嵌着铁甲叶,对冷兵器和火器都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56)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57)

清代武士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58)

清代战马的头甲

近代西藏地区的战甲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59)

这是最广为熟知的藏甲照片: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西藏火枪骑兵全套装备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60)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61)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62)

藏式头盔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63)

锁甲(许多小铁环连接而成的类似毛衣的软甲,适合身体的灵活运动)

藏族式铠甲之所以很有研究价值,主要是因为这是现存最完整的保留了明代盔甲特色的一个种类。

我国其他现存盔甲实物,一般都深受清朝影响,多类似八旗式盔甲。出土的虽有更早的,却多破碎。而西藏远离中原,盔甲款式受到清朝影响较小。不仅有古代传下来的实物,甚至直到清末、民国,依然还在按照类似明朝的特点进行生产。

此外,西藏直到解放前,还完整的保留了给战马披甲的重骑兵。这在我国内地实属无与伦比。

全部铠甲技能介绍(教程最全铠甲资料)(64)

日本盔甲

最后推荐一本书,书名叫《中国古代兵器大全》,作者是日本的蓧田耕一。很遗憾中国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结果被日本人传承发扬光大,并整理出书了!

言归正传。书中以“斩”、“打”、“扎”、“射”、“城”、“火”、“暗”、“甲”八个类别对中国古代兵器进行描述。书中对各种不同类型古代兵器的长度和重量数据描绘非常精确,长度单位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日本人的严谨认真可见一斑。

锁子甲在中国古代又称“环锁铠”。一般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状,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由西域传入中国,最早记载见于《先帝赐臣铠表》。《晋书.吕光载记》描述此类铠甲“铠如环锁,射不可入。”唐代极为盛行,并将此甲列为13种甲制之一明代和清代还仍有沿用。

古代所谓“金甲”东西方都有,是贵族为了显耀身份在铠甲上镀金而已。

至于金丝甲,与其防护原理相似的应该是锁子甲,属于柔性铠甲,优点是透气性好,绝对重量小,缺点是防护能力差,不能抵挡大力的打击和刺击。我国古代的盔甲并不轻。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

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

绍兴十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女真族金朝骑兵。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50KG,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祏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因而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古代战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除皮甲之外,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和“铁甲”。练甲时间较早,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铁甲出现于战国中期,它的前身为青铜甲,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兽面壮胸甲。战国时期的铁甲通常以铁片制成鱼鳞或柳叶形状的甲片,经过穿组联缀而成。

免责声明:匠心禅意雕塑艺术平台发布的任何文本、图片、图形、音频和视频资料产权或版权均归属各自的创造者或业主。如果您拥有版权的信息资料显示在了本平台中,且你并不喜欢这样,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您的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